

纪念册(42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3月,黄河第一座大型铁桥开始修建
这得益于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支持。为此清政府聘请德商泰来洋行商人喀佑斯承建,技术指导是美国人满家本等。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其中车行道宽6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米,有四墩五孔,桥面为加厚铁托板条,合同规定,铁桥至完工之日起保固80年。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铁桥最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于1909年8月8日竣工。该桥日后成为兰州重要标志性建筑。■
3月17日,东正教索非亚教堂在哈尔滨动工修建
3月17日,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圣·索非亚教堂在哈尔滨开始动工。该教堂本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最初是在1907年由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在随军教堂基础上重建的一座全木结构教堂。4年后在木墙外部砌一层砖墙,从而形成砖木结构式教室。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第二次重建,历时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显示出俄罗斯在20世纪初期对中国东北的渗透和影响。此次重建设计者是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他设计的教堂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建筑面积721平方米,整个教堂分成四层,高度53.35米,基本属于拜占庭风格,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洋葱头”的造型,可容纳2000人,成为今天哈尔滨城的标志性建筑。■
3月,莱特兄弟向英国海军部提供飞行器专利权被拒绝
虽然美国人莱特兄弟(右图)在3年前成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持续飞行,但强大的英国海军保守风气浓厚。更何况皇家海军刚刚适应了舰船由风帆到蒸汽的革命性剧变,思想还没有能翱翔到天空。莱特兄弟没能将发明变为利润,最后从航空商战中早早败退。当时海军高级军官中只有第一海务大臣海军上将约翰·费希尔爵士(后为勋爵)意识到出现这项发明创造的可能性,但也无法影响海军部的决定。不过一年后,他指派瑞金纳德·培根海军上校(后为海军上将,爵士)去法国采访报道在兰斯举行的首届国际航空比赛情况。那年法国人路易斯·布雷里奥飞越英吉利海峡,让英国人意识到新发明对于岛国的潜在威胁。但对于英国人,1907年决策的直接后果是让英国海军航空兵的诞生时间耽误了6年。■
3月12日,斯坦因第一次到达敦煌
3月12日,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第一次到达敦煌。当时他尚不知晓藏经洞已被发现,主要的目的地也并非敦煌,而是罗布泊沙漠。但很快他从一位由乌鲁木齐逃难到敦煌的商人扎克尔伯克口中得知了一个含糊不清的消息:几个月前,千佛洞的当家道士王圆在一个神秘的石窟中发现了大批古书。斯坦因的敏感让他立刻改变了先考察发掘敦煌县城至阳关一带遗址然后再去千佛洞的计划,他立刻前往千佛洞并于3月16日到达。此时王道士为了筹集整修洞窟的经费外出化缘,斯坦因在一位名叫唐古特的小和尚带领下参观了千佛洞,并看到了精美的写经。斯坦因虽不懂汉文,但直觉上感到这种写本一定很古老,于是决定等到王道士回来后再做筹划。斯坦因到达敦煌拉开了敦煌文物大量流散的序幕。■
3月9日,《大江七日报》创刊
3月9日,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大江七日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出版,主编是夏重民、黄增等人。章炳麟(右图)为该报所作《发刊辞》写道:“贯中国之巨川曰大江,汉族自西来,先至蜀石纽有蜀生之迹,下被扬越使东海之色黄,中合汉北邸大别而兴上党之国通。呜呼民怀其祖,犹水之始于滥觞也,作大江杂志。”该报以光复汉族,推翻清朝统治为宗旨,热衷于谈论革命,却并没有真正理解何谓革命。更有意思的是,虽然知识分子办报是当时一时之风,但本是周报的《大江七日报》却被章太炎称为杂志。■
3月16日,林绍年署理邮传部尚书
3月16日,清廷以林绍年署理邮传部尚书。邮传部是在上年末刚刚由清廷上谕特设,专管船、路、邮、电四政事宜,以前商部管辖的铁路权力和地方各督办大臣管辖的铁路由此全部收归邮传部管理。然而该部自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至宣统三年十一月(1906~1911)不到6年间,尚书一职13次易人。林绍年可以说是邮传部初期的代表人物。他上任不久即上奏在部内设立五路提调处,以候补五品京堂梁士诒担任提调,管理京汉、沪宁、道清、正太、汴洛五条铁路,以集中铁路权力。6月,清廷设立邮传部路政司,中国全国性质的铁路直辖机关得以首度出现。■
莱特兄弟历史纪念册飞机哈尔滨《大江七日报》林绍年索菲亚教堂斯坦因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