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隐秘天堂

作者:贾冬婷

( 沙捞越最后的狩猎民族——普南族  )

现在和未来之都

早上7点多,大巴陷入吉隆坡堵车高峰中。虽然大部分单位9点多才上班,但吉隆坡人为应对疯狂的堵车,习惯7点多就赶到,找好车位,吃早餐,再开始一天的工作。下午17点以后,交警就会全体出动维持交通。

大巴慢吞吞地挪动,各民族、教派,各殖民国家的印记都可以在沿途建筑上找到。一排灰暗低矮的围墙,上面还绘着斑驳的壁画,这里是建于1895年英殖民时期的一座监狱,当时服役的囚犯在壁上画的壁画。这座如今位于市中心的监狱几经改变,从重刑犯监狱到博物馆,到现在关押轻罪犯人的地方。

旧火车站是一组由众多伊斯兰教尖塔组成的典型摩尔风格的纯白建筑群,背衬着吉隆坡的天空。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的开通和这个火车站的建成,是吉隆坡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出行不再依赖舢板。紧挨着的是1965年建成的国家清真寺,中央的祈祷大厅由折叠的扇形构成,混合了伊斯兰风格和现代主义风格。

旧时代迅速被覆盖,现在的吉隆坡越来越走向一个标准的国际大都市。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莫过于任何建筑都无法遮挡的国家石油公司“双塔”。1996年封顶的双塔88层,高452米,建筑师是美国人佩利。

吉隆坡新城选在老城和机场之间,定名为“太子城”,据说是为了纪念第一位总理东姑阿都拉曼,他是个太子。自1998年起,大马的行政机关悉数搬入,以首相办公大楼为中心,按风水排布在太子湖四周。太子城各机构由七大湖串起,这些都是“人工自然湖”——湖中各个小岛屿也是人工的,是为了制造漩涡,影响风向,创造“人工自然风”。有多少个湖,就有多少种桥;有多少条街,便有多少种街灯。这样的一座城,太像一个庞大的花园,据说建造这个乌托邦耗费了300亿马币(相当于600亿人民币)。

在吉隆坡模仿伦敦“千禧之眼”而建的“放眼大马”旁,马来西亚旅游局长宣布了2007大马旅游年的开启,中国是对大马旅游业贡献第二位的国家。

( 沙捞越河畔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民 )

一海之隔的“另一个马来西亚”

北京到沙捞越没有开通直航,要从吉隆坡飞两个小时,跨越间隔600公里的这片南中国海。与印度尼西亚和文莱连成婆罗洲岛的东马,与西马完全不连接。

马来西亚的隐秘天堂3

另一种距离在我们即将踏入沙捞越时就感受到了——从西马来要填写入境申请卡,就像到了另一个国家。导游邓金兴说,这是沙捞越在加入马来西亚时候的条件之一。事实上,沙捞越在1963年才加进马来西亚联邦,前提共有20个条件,除了有移民的自主法令外,为保护原住民利益,还要求西马人90天之内要离境,不可做工,不可置产业等。这算是马来西亚的“一国两制”。邓金兴告诉记者,很多人对沙捞越所知甚少。

作为沙捞越州的首府和门户,古晋(Kuching)拥有该州唯一的国际机场,但其境外航线只有6条,机场内部像个缩小版的吉隆坡机场。沙捞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面积124450平方公里,27个民族,人口却只有170万,70%土地都覆盖着热带雨林。邓金兴说,因为幅员辽阔,州内穿行一般都靠飞机,全州大小机场有17个。我们乘“摩的”进入古晋,这里看上去更像一个宁静的小镇。在沙捞越加入马来西亚之前的100年,由白人“拉惹”布洛克统治,所以这里有中西文化交融,再加上之前的各个原始部落,古晋据说名列“世界上最优雅的城市”第7位。仔细看这里的店铺招牌,恍惚来到了中国南方小城:中文最明显,其次是英文,而不像在吉隆坡到处都是用罗马字母排列的、其实是天书般的马来文。古晋的导游小蔡说,虽然华人只占沙捞越人口的30%,但有钱人和生意人多数是华人,是当年“下南洋”的华人后代了。

马来西亚的隐秘天堂4( 古晋猫博物馆展品 )

穿城而过的沙捞越河畔是古晋最美的一段。雨季还没过去,在船上,淅淅沥沥的雨水连绵成雨帘,河岸一侧是鲜艳的色块拼贴而成的联排小房子。船离市中心远了,发现河两侧景象不同,南岸更现代化、商业化,而北岸则多是些高脚屋和渔船。原来古晋以沙捞越河一分为二为南市和北市,两个市长,两个市政厅。

据说,两市开发时间不同,南市是“华人城”,由早年福建、广东移民建立,是重要商业、金融和政教中心的所在地。马来人和部分原住民便开始往城北开发,就这样,沙捞越的马来人与华人分别聚居在城市的两边。为了便于管理城市,马来人选举一位当地人做市长,华人也挑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华人来管理城市。如果两方之间出现了问题,可以用比较平等的方式进行商议解决。

马来西亚的隐秘天堂5( 沙捞越州鸟 —— 犀鸟 )

猫、天鹅和海马的城市意象

古晋一分为二,有一样东西却是共有的,那就是对猫的崇拜。原来,“Kuching”这个名字在马来语中的意思就是“猫”,古晋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猫城”。

马来西亚的隐秘天堂6( 太子城一隅 )

在大街上走,不时可见猫的影子,悠然自得地穿梭在城市里。马来人喜欢猫。对猫的喜爱慢慢变得不分种族,现在,在南市华人街的牌坊前也立着一座硕大的白猫雕像,样子很像招财猫,是古晋的城市标志。而古晋更把这一标志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比如,一年一度的猫展,比赛模仿猫叫、猫化妆等。在象征“九命猫”的九角形北市议会大厦,还专门建了个猫博物馆,收藏全世界有关猫的一切:埃及猫,日本猫,黑猫警长,Kitty猫,猫女,猫的坟墓,甚至还有猫科动物虎的资料。

顺着形似棕榈叶的沙捞越州继续向东,从古晋来到下一站诗巫(Sibu),因人口不够,这里还未升级为城市,但五星级宾馆等设施已经很现代化。诗巫是华人的又一大聚居地,而且超过80%都是福州人,号称“新福州”,这源于上世纪初一次有组织的迁徙,福州人黄乃裳带领100多名同乡来此垦荒,从此扎根。

马来西亚的隐秘天堂7

诗巫的标志是拉让江边展翅欲飞的天鹅,这里也被称为“鹅城”。诗巫周边排列着些独栋小楼,那是城里一般居民的住宅,因潮湿一般建成高脚的样子。离开城市走向热带雨林边缘的河口处,则是土著的领地,巴望阿山的依班人和他们的“长屋”就是其中的代表。据说,长屋是沙捞越土著的特有的居住形态,现在像这样的原始长屋只剩5000多座了。

“长屋”真的很长,至少30米以上,居民少则几户,多则近百户,由木料或竹子建成。就像拼积木一样,每一块“积木”都是一户人家,一间挨一间,排成长列。邓金兴说,住在同一间长屋里的人互有亲戚关系,因此,长屋越长,说明这个家族越兴旺。像依班族,就像名字“游荡的人”所寓意的那样,他们曾是婆罗洲的传奇勇士和猎头部落,长屋的居住模式正利于他们团结起来抵御外敌。

马来西亚的隐秘天堂8( 在“绿肺”的雨林中泛舟  )

多个长屋聚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村子。长屋高出地面2米多,棚上住人,棚下饲养家禽牲畜。周围有篱笆环绕,以防偷袭。地面通往棚顶由一根树干当阶梯,树干上用刀斧砍成踏脚的梯级,屋主人们很习惯攀登这种梯级,上下如履平地。

我们来到其中一个长屋,“屋长”奥斯汀带领全屋人以传统的祈福仪式来欢迎,这是一种以锣鼓状的乐器伴奏下的英雄舞,据说只有在盛大节日时才有。这间长屋有110年历史,奥斯汀已是第6任屋长,按传统,屋长由长屋全体居民推选产生,负责处理长屋婚丧喜庆大事,调解居民各种纠纷。奥斯汀原是牧师,一直在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周边国家传教,因为被推选为屋长,不得不和妻子回到长屋,一直要做到8年届满。

马来西亚的隐秘天堂9

奥斯汀说,举行祈福仪式的长廊就像是长屋36户人家的公共客厅,它是不隔断的,既是居民开会场所、联谊中心,又是会客地点,一切重要庆典都要在这里举行。从长廊可进入各户人家的居室,成排的房间和卧室用木板做墙间隔。

屋长奥斯汀并不是长屋中的富有人家,他的妻子艾琳带记者敲开另一户人家的门,这家住着他岳父的姐姐,嫁给了一个有钱的华人,家里一看就气派得多。艾琳指指墙角十几个瓮,说这就代表财富,“看这些龙凤装饰,这些瓮是早年和中国货船物物交换来的。瓮越多,就代表这家越有钱。这里面都是女方嫁过来的彩礼啊!你看,我们家就一个都没有”。艾琳有些落寞。记者掀开一看,里面果然是一串串的铜钱。而屋角的一个有些特别,形状更奇怪,也更古旧些。正要看,主人说:“这个不能动!里面是灵魂呐!”

一不小心,记者走到一串用草绳吊挂的骷髅头下,黑洞洞的让人不敢正视。艾琳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猎人头”。按照过去习俗,依班族男子必须先猎取一个人头才有资格娶妻,猎得人头越多越是英雄,受人尊敬。武士们在猎获人头之后,就在屋梁上悬挂成一串,一为向敌人示威,二为炫耀他们的英勇。

雨林天堂和它的主人

从飞机上俯瞰,沙捞越像一块巨大的绿钻,镶嵌在婆罗洲岛。全州12.4万平方公里的70%都被热带雨林覆盖,这里也是除亚马逊森林外的世界第二大“绿肺”。我们降落在密林腹地辟出的姆鲁(Mulu)机场,如车站般小而安静。

这个小型机场几乎是这里唯一的现代化设施了。为保持原生态,姆鲁没有街道,没有商店,没有居民,只有一家生态度假酒店孤独地坐落在莽林中,而且都是一栋栋传统式木屋,之间用木栈桥联系。

因丰富的植物和洞穴群,2000年,这544平方公里的姆鲁国家公园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走在30多摄氏度的雨林中,我们的导游阿丁仍然安闲自在,他说,他已经生活在森林中22年了,开始做伐木工人,之后14年都在姆鲁公园,已成了“森林之子”。阿丁一路指点着各种奇异的植物,他说,姆鲁国家公园享有植物天堂的美誉,有1500种花卉植物,比如兰花就有70种,还有67种哺乳动物,262种鸟类。比如树干斑驳的依宝树,阿丁说,这是刀砍留下的痕迹,因为这树皮分泌一种麻醉性的毒汁,正是沙捞越最后的狩猎民族——普南人所需。普南人用吹箭来捕杀猎物,箭头上抹上这种毒汁,猎物中箭后马上会倒下,更妙的是,其毒性5到10分钟后就可以散去,人就可以食用了。

森林中偶尔可见倒下的树木,阿丁说,这是去年强风暴刮倒的,但不能移走,因为哪怕一棵树的变化,也会给生态平衡造成破坏。这种保护意识随处可见,比如导游带游人进入前要宣誓,保证带什么进去,就带什么出来,绝对不破坏环境,否则相关人员将面临严厉的惩罚,包括罚款和两年以下监禁。记者注意到,除了木栈道是人工搭建以外,森林里并无小商亭,也无垃圾桶,阿丁在返回时将我们的垃圾收在一起带出去。

姆鲁最著名的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洞穴群,探险家的乐园。阿丁说,至今已探测出66个洞,但只占总数一半而已。其中,沙捞越地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洞穴,长600米,宽450米,高100米,有17个足球场那么大,可以装载40架波音747大型客机。

在雨林中徒步3公里到鹿洞,据说普南人曾见有鹿在其中停留。奇妙的是,进入洞里回望,会看到洞口处轮廓线颇似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侧面像,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越往洞里走,一股硫酸味越浓,这是蝙蝠粪的味道,鹿洞里住着多达12种、200多万只的蝙蝠。傍晚17点半,我们聚在洞外观望蝙蝠出洞的奇观,几百万只蝙蝠列队而出捕食昆虫,无数黑点在天空中形成螺旋形、龙形,非常壮观。但蝙蝠捕虫,老鹰在后,不一会儿更大的黑点向昆虫阵飞去,那是食物链上更高一级的老鹰们飞来吃蝙蝠。蝙蝠们飞去又飞回,据说这种景象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三四点。

洞穴之间以马兰诺河相连,泛舟而行,发现沿河有些长屋和居民。这里正是普南人的聚居地,一些人在岸边卖些小吹箭等纪念品。阿丁说,为保护环境,森林里的原住民普南人也在1990年迁出姆鲁国家公园,政府在森林边缘给他们建了长屋居住,但允许他们回到森林寻找食物。普南族现在只剩1000人左右了,狩猎的壮年男子也越来越少,狩猎民族的痕迹只在老人身上可以找到,阿丁说,普南人因长期吹箭,前面的两颗门牙一般都被毒药腐蚀了,干脆拔掉,所以很多老年普南人是没有门牙的。记者发现一个耳垂坠得长长的老人,她是所剩无几的长耳族了,但她穿着印有摇滚歌星的T恤,用熟练的英语和游客交流,他们已融入丛林外的世界了。

住在丛林里的阿丁说,护林人早晨10点前不乱说话,他们认为山神在听。这或许有些迷信,但他说,住在森林里越久越感到人类的渺小,大自然自有神秘的力量。 隐秘阿丁天堂沙捞越马来西亚吉隆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