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罗迪留任总理
作者:薛巍( 普罗迪暂时度过危机 )
普罗迪尽力在外交上走一条中庸之道,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自去年4月以微弱优势赢得大选之日起,普罗迪就一直担心参议院不信任的灾难会降临到他头上,因为贝卢斯科尼喜欢的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使得他获得了众议院的多数席位,但他在参议院只有微弱的多数优势。他的中左联盟由各种党派组成,既有居中的基督教民主党,也有偏左的共产党,还有绿党,跟梵蒂冈关系密切的党派和反对教会的世俗政党。贝卢斯科尼说,这些政党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不想让他掌权,在经济和外交问题上分歧严重。
果然,他们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在2月28日引发了政治危机。中左联盟的成员强烈反对意大利在阿富汗驻扎2000名士兵。意大利外长马西莫·达莱马要求议员认可意大利的外交政策,不然政府就下台。结果参议院进行投票时,少数左翼参议员“倒戈”,使政府外交政策以两票之差失去多数支持。政府需要160张赞成票,但只得到158张投票,67岁的总理普罗迪向总统纳波利塔诺提出辞职。从去年5月17日就任总理到提出辞职,普罗迪在任仅281天。
几天后,纳波利塔诺做出决定,要求普罗迪继续留任总理,参众两院须对普罗迪领导的政府进行信任投票。3月2日中午,政治危机结束了,众议院以342票赞成、253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上台刚9个月的现政府的信任投票。2月28日晚,中左联盟政府以162赞成、157票反对赢得了参议院信任投票。投票结果出来之后,司法部长克莱门特·马斯泰拉说:“政府就像比萨斜塔,它斜了,但没有倒。”普罗迪对投票结果感到非常满意。
从理论上说,意大利总理的任期是5年,但在政局动荡的意大利,贝卢斯科尼是唯一干完整个任期的人。尽管如此,普罗迪因为外交问题而被迫提出辞职仍令很多人感到意外。60岁的议员费尔南多·罗西像一个孩子一样哭着说:“要是知道我的投票那么有决定意义,我会多加考虑的。”《泰晤士报》对此感到遗憾:“普罗迪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时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他回国以微弱优势赢得选举的战绩让人感到吃惊。但他上任后带领问题重重的中左联盟走过了迟到的改革的第一个阶段,虽然改革还没有触及严峻的退休金问题,但现在在意大利你已经能够在周一理发了。”
普罗迪尽力在远离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履行对于欧盟的义务之间走一条中庸之道。就任之后不久,意大利政府就开始从伊拉克撤军。随后在其他欧洲国家犹豫不决的时候,又承诺向黎巴嫩派遣维和部队。意大利既要表明它是独立自主的,又不是孤立的、反美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普罗迪的良苦用心,有人就接受不了他继续维持意大利在阿富汗的驻军和允许位于意北部维亚琴察的美军基地扩建。虽然维亚琴察基地的扩建其实只是对关闭其他美军基地的一个安慰,但是这在左派眼里成了一个有象征意义的问题。
中左联盟暂时渡过了危机,是因为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各党派很快达成一致,表示要加强团结,给予普罗迪充分支持,并通过了普罗迪提出的一份“无谈判余地”的十二点政治计划,规定在执政联盟内部出现分歧时,普罗迪拥有最终决定权。《纽约时报》说:“中左联盟9个党派之所以又走到了一起,不是出于喜爱,也不是因为相信他们能够团结起来,仅仅是因为他们担心贝卢斯科尼会再度上台。”
尽管这次危机过后中左联盟的内部团结和普罗迪政府的执政基础将有所加强,但是,由于意大利目前是多党联合参与执政,执政的稳定性本来就比较脆弱,加上中左联盟在参议院只比中右联盟多出一个席位,而中左联盟内部的不少分歧又根深蒂固,中左联盟内部一旦在政策等方面的分歧加剧,很容易使政府在参议院失去有效多数的支持,因此,政府将可能再次面临危机。
分歧依然存在:2月27日,普罗迪说他改革选举制度成了他的当务之急,因为这场政治危机表明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政治和制度改革不够完善。贝卢斯科尼去年4月恢复了意大利于1993年放弃的比例代表制,参加竞选的政党要进入众议院和参议院只需分别获得2%和3%的选票。中左联盟中的小党派对普罗迪的意见表示了不安,因为他们会因为需要赢得席位数量的提高而被排除在议会之外。 贝卢斯科尼普罗迪政治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