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德尼·谢尔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 西德尼·谢尔顿 )
西德尼·谢尔顿写过6部百老汇歌舞剧、25个电影剧本,制作、导演过电影、电视剧,拿过奥斯卡奖、托尼奖,获得过艾美奖提名。这些都做得很成功之后,到52岁他才开始写小说,而正是通过写小说他才获得了那么高的知名度。他的小说在180个国家卖了3亿多册,被翻译成了51种语言,18部小说中大约一半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1月30日谢尔顿因肺炎并发症在加利福尼亚州艾森豪威尔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9岁。
他第一本小说《裸面》出版后,因担心自己会创造一个一本也卖不出去的纪录,就自己去书店买了一本。他和几个作者签名售书时候,别人面前排了长队,他自己面前却一个人也没有。后来出版商跟他说书卖了1.7万本。他说我的电视剧有2000万人看,1.7万本不算什么。但跟做编剧比起来,他还是喜欢写小说,因为写小说时想象力不受任何限制,“你不用担心预算,想要多少个角色就设定多少个角色,你可以给他们每人一艘游艇。写书时作者就是明星”。写剧本则要跟几百人合作,要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
他的小说大多以西方上流社会活动为背景,围绕富有、漂亮、聪明的人展开故事情节,主人公大多是意志坚定、最终战胜残忍的坏男人的女性。“我喜欢塑造有天分、有本事的女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同时保留她们的女性特质。”《天使的愤怒》描写了一位正直而富有才华的青年女律师的奋斗、爱情、堕落和幻灭的生活经历。曾经有一位女律师对谢尔顿说,她就是看了《天使的愤怒》之后立志成为一名律师的,这让谢尔顿感到非常欣慰。
1987年谢尔顿的《恶魔的风车》登上了畅销书榜首,有书评人说,“谢尔顿每次都能找到很多读者,他能让除了文学评论家之外的所有人满意。而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数量和质量是成反比的”。谢尔顿的反应是:“我不是写给评论家看的,我为读者而写。”现在性、暴力、赤裸裸的欲望成了通俗小说的基本元素,谢尔顿的小说推崇的是勤奋、体面和真正的个人成就,在今天仍然令人敬重。
在他的第4部作品《血缘》中,一位漂亮的女继承人成了她的杀父仇人的目标。第6部是《谋略大师》,描写一个从南非挖钻石起家的大家族。1985年出版的《假如明天来临》讲的是一个无辜少女遭人陷害进了监狱,受尽折磨,在出狱之后她展开报复,成为一名侠盗。2004年87岁的谢尔顿出版了他第18部小说《你怕黑吗?》,出版不久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他跟阿瑟·黑利一样,在写作前会做大量研究。他只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他去过90多个国家。“假如你读到我对一个酒店或者对一个餐馆的饭菜的描写,你可以打赌我们确实在那家酒店住过,或者确实吃过那样一顿饭。我的创作就是如此地现实主义,我认为你骗不了读者。”
他除了努力做到细节准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外,还努力制造悬念,让读者手不释卷。西德尼·谢尔顿的回忆录题为《我的另一面》,书名脱自他的一部小说的名字《午夜的另一面》。回忆录的第一句就是这样:“17岁那年,在芝加哥阿伏雷默药店做搬运工正合我意,因为这让我有机会偷到足够的安眠药用来自杀。一个星期六,18点钟药店老板发令说打烊,他一点也不知道他的话对我来说语带双关。那也是我彻底结束自己生活里的所有不快、打烊的时间。”结果他的自杀被他父亲劝阻了。
谢尔顿10岁时候就发表过作品。他写了一首诗,被他爸爸送给一个杂志后刊发,他还获得了5美元的稿费。但之后他的写作生涯并不顺利。他成长于大萧条时期,因为家里穷,大学没念完就出去打工。他早年在纽约影院做领位员,下了班就揣着自己写的歌到处推销。后来又到好莱坞给电影公司写名著内容提要,每星期只能挣到20来块钱。所以他后来很在意自己的成功。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读者要想了解谢尔顿的私人生活、午饭吃些什么,需要回答至少两个关于他的作品的问题(说出他的处女作的名字),然后就可以看到他某一天在家里怎样招待8位客人。 文学小说谢尔顿西德尼·谢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