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宴的时代
作者:朱伟(文 / 朱 伟)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可能作于乾德五年(967)之前。因此画而对韩熙载好奇,查他与李后主的真实关系。李后主即位于北宋建隆二年(961),韩熙载任户部侍郎,乾德元年(963)升为兵部尚书。我读与他最亲近的徐铉为他写的墓志铭,提到他“少而放旷,不拘小节,及年位俱高,弥自纵逸。拥妓女,奏清商,士无贤愚,皆得接待。职务既简,称疾不朝”,“上不得已”而降了他的职。这与欧阳修后来在皇五年(1053)撰成的《五代史记》的记录一致。欧阳修说,李后主是因韩熙载所养的妓妾出门私侍宾客造成恶劣影响而降了他的职。降职后,韩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后主就又让他官复原位。徐铉的墓志铭上写得明白,恢复的是兵部尚书。而后,开宝元年(968)5月,韩熙载上疏论刑政之要,升为中书侍郎,可理解为宰相助理。到开宝三年7月,他死时68岁。
欧阳修的《五代史记》以他自己的立场,哀叹韩熙载因自己放荡的原因,生前错失了宰相职位。他说,李后主因韩熙载尽忠,能直言,想用他为相,没想到他官复原职后,诸妓又回来了,后主无奈,叹“吾无如之何矣”,他死后又叹“天夺吾良臣何速也”。由此用韩熙载与李的分道扬镳来增添悲剧感,说韩熙载与李原为好友,韩熙载逃亡江南时,李饯行,“熙载谓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这段对话,后来到马令崇宁四年(1105)撰成《南唐书》时添油加醋成:李后来果然成宰相,亲征江南时,韩熙载已死,变成命运对比。其实李死于赵匡胤上台那年,比韩熙载早死10年,他只帮助过后周世宗平定过淮南。
现在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原始记录,源自《宣和画谱》。该画谱是宋徽宗宫中所藏230余人画作记录,记《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事中主、后主父子为待诏,善画人物”,用今天话说,也就是御用画师。“是时韩熙载好声伎,专为夜宴,宾客猱杂,无复拘制”,李后主是“惜其才,置不问,然欲见其尊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猱”本是古人所说的一种猿,后来成为戏曲中角色名称,专指妓女。马令的《南唐书》中就用了“猱杂”这个词。韩熙载的放浪显然被传统道德不容,所以马令说,韩熙载性懒,不拘礼法,经常与门人舒雅互换衣服嬉戏,“猱杂侍婢,人未念酸,以为笑乐”。这个舒雅,“姿容秀发,以才思自命”,因为学问而使韩熙载与他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交,在韩熙载死前长年住在他府中。
在马令之前,欧阳修撰《五代史记》时,其实只提韩熙载后房妓妾有数十人,到马令撰《南唐书》,变成“蓄女乐四十余人,不加检索,恣其出入,与宾客杂聚”。“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枕旁著衣裳”是私客对出门侍客妓妾的写照,马令说韩熙载对此毫不介意。到后来清人彭元瑞等撰《五代史补》,女仆变成了百人,夜宴被描述为:“每宴请宾客,而先令女仆与之相见,或调戏,或殴击,或加以争夺靴笏,无不曲尽,然后熙载始缓步而出,习以为常。”
这场景,我以为是据《韩熙载夜宴图》所作的推断。李后主当年究竟派顾闳中去刺探什么?到陆游撰《南唐书》,提出韩熙载放浪目的是为了避相。他记载,韩熙载曾密语所亲:“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尔。老矣,不能为千古笑端。”后人在《见闻录》中,将这层意思说得更明白——韩熙载对与他亲近的僧人德明说:“吾为此行,正欲避国家入相之命。”德明问他:“何故避之?”他说:“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端。”
周密撰《癸辛杂识》时则这样说韩熙载避祸:“后主即位,颇疑北人,有鸩死者。熙载惧祸,因肆情坦率,不尊礼法,破其家财,售妓乐数百人,荒淫为乐,无所不至。”说他每月俸禄入不敷出,就破衣烂衫扮作盲叟,让舒雅执板敲打,“随房乞讨,以足日膳。后人因画《夜宴图》以讥之”。在龙衮《江南野史》中,则说他出入偶遇妓妾们与人私通,还会笑道:“不敢阻兴而已。”周密是宋末元初人,《癸辛杂识》应该是他晚年居杭州癸辛街时所作。他的记载,将避祸与李后主的多疑联系起来。之前,在署名“南唐钓矶闻客”所撰《钓矶立谈》中则说:“后主即位,适会朱元反叛,颇有疑北客之意,惟待熙载不衰”,说韩熙载是自感恐慌。
有了避相背景,韩熙载没当上宰相的悲剧便变成他通过放浪来拒绝当相,夜宴好像变成表演与被刺探关系,真实的奢靡狂欢就显得轻了。关于韩熙载其人,我更相信宋人文莹大约在神宗熙宁九年(1076)所撰《湘山野录》中的记载,文莹说他“事江南三主,时谓之神仙中人。风采照物,每纵辔唇城秋苑,人皆随观。谈笑则听者忘倦,审音能舞,善八分及画笔,皆绝冠。简介不屈,举朝未曾拜一人”。《江南野史》中还有他有意思的记载是,说他向李后主哭穷要钱称,“家无盈日之储,野乏百金之产”。被李后主贬职后又称,“臣无横草之功,有滔天之罪;羸形虽在,壮节全消;满船稚子婴儿,尽室行啼坐哭。劲风孤独,病身哪得长存?万水千山,回首不堪永诀”。都很显文采。
韩熙载留下诗仅4首,最有名是《书歌妓泥金带》:“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他年蓬岛音尘断,留取尊前旧舞衣。”写得情意绵绵。《湘山野录》中说,此诗背景是,当时宰相严续请他为其父写神道碑,希望带上对他的赞誉,特意送珍宝与一位美女。碑写成,韩熙载却未说严续一句好话,严续请他修改,他将珍宝与美女悉数退还,登车前写下了此诗。另一首据说是他作为南唐使者到北宋题在壁上,为“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今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以它读夜宴图,烟花缤纷之中当然别有另一番滋味。■ 韩熙载南唐书欧阳修韩熙载夜宴图时代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