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螺水泥:享受暖冬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引发水泥板块反弹的导火索在于华东地区水泥价格上涨,按照水泥行业的特性,由于很多建筑工程需要赶在年底完工,所以对于水泥行业是一个短暂的需求旺季,价格也会随着上涨。不过此次华东地区上涨幅度之大还是出乎人们预料,因为在进入冬季后,建筑施工开始减缓或者停止进度,水泥行业会很快进入淡季。由于华东地区出现暖冬,施工季节大大延长,结果对水泥的需求量超出预期,导致水泥价格大涨,海螺水泥作为华东市场的龙头企业,享受了一次与众不同的暖冬。
华东地区的水泥价格意外上涨,也让人们开始讨论水泥行业是否已经开始出现整体复苏。不过就目前看,全国范围内只有华东地区出现水泥价格大涨的现象,其他地区价格并无异常,还没有出现全国范围内整体大涨的局面。
在固定资产投资过快以及房地产开发热潮的刺激下,国内水泥产能在过去几年内高速无序扩张,产能过剩现象异常严重,水泥也因此和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一起,被列入国家重点调控之列。尤其是2005年,整个行业陷入低谷,全年生产水泥10.6亿吨,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水泥价格下降也就势在难免,一度跌至5年来的最低水平,加之电力和运输成本急遽上升,行业利润水平迅速下降,整个行业全年实现利润80亿元,同比下降38%。
海螺水泥作为行业内的龙头公司也未能抵挡行业萧条,全年实现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降60%。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深入,新的水泥产业政策出台,一些工艺落后、高污染的小型水泥厂被取缔或者在行业寒冬中倒闭,加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以及国际市场的水泥需求,产能过剩的局面开始有所缓解,水泥价格也开始缓慢回升。海螺水泥也迅速走出2005年的寒冬,今年上半年,公司获得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以及上海越江隧道、浦东国际机场二期等重点订单,今年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销售水泥以及熟料5451万吨,销量同比增长42%,实现主营收入106.7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净利润8.26亿元,同比增长264%。同时,海螺水泥还积极拓展了国际市场,出口销量占公司全部收入的24%左右。
在深受电力成本高企的困扰后,公司率先在国内实施了余热发电项目,利用窑尾余热进行低温发电可以在熟料生产过程中节约50%左右的电力成本,公司已经在今年9月将该技术投入运营,计划在2007年底建设10条余热发电生产线,可以解决50%的熟料生产用电,预计每年节约电力成本2亿元以上。
今年10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并实施了《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的文件。文件指出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目标是:到2010年,水泥行业预期产量为12.5亿吨,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70%以上,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控制在7亿吨左右。企业数量由目前5000家减少到2000家左右,生产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达到10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40家。将采取的配套措施主要是:对于重点扶持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贷款投放上优先给予支持,停止对工艺落后和严重污染环境的水泥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十一五”规划,国家提高了行业进入的壁垒,到2007年底前对现有企业更换生产许可证,强调环保审核,对环保不合格企业一律不发放。所有这些调控政策,对于海螺水泥这样的龙头企业都意味着利好。
海螺水泥目前已经是国内毫无争议的龙头企业,未来计划是在世界巨头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公司计划在2010年达到1.5亿吨左右的水泥和熟料销售规模。而目前全球第一和第二位的拉法基(Larfarge)和Holcim(控股A股上市公司华新水泥)目前的年销售量大致在1.2亿吨左右,海螺水泥如果能够在2010年达到预定目标,将有可能和这两大巨头比肩。
水泥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总是在萧条和繁荣之间不断轮回,在经历了2005年的低谷之后,现在是否已经进入新的景气周期,就像钢铁股在经历低谷之后出人意料地爆发?■ 海螺水泥水泥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