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轶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老牙猫)

如何为旅行节省费用,尤其是旅行成本极其昂贵的欧洲,一直让我苦苦思索。Lonely Planet上是这样写的:“在德国旅行是非常昂贵的,一般来说,每天30~50欧元您可以获得基本的食宿保证,每天60~80欧元,您可以获得较为舒适的条件……”在东南亚国家用10美元很奢侈地打发一天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出于节省的考虑,我在出发前,买了10包方便面,还专门带了一个饭盒。算算看起码有两三年没有碰过一根方便面了——以前在大学时吃伤了。时过境迁,我茫然在超市里,望着整整数米的货架上五颜六色的方便面,机械地选择了最熟悉的品牌:康师傅。途经罐头食品区,顺手拿上3罐午餐肉。回家后塞背包时,听到方便面因为挤压而发出的轻微的咔嚓咔嚓的断裂声。这让我想起大学,曾经流行于校园的一种吃法:将方便面捏碎,把调料包里的粉末倒入,封住袋口使劲晃动以使之均匀搅拌,然后像吃薯片一样一小块一小块拎出来吃掉,在嘴里咔咔作响,吃得颇为热闹。这种吃法,吃到最后,袋底往往剩下很多沉淀下来的调味粉,之后嘴里的咸味几乎整晚挥之不去。弄得床头得放个水壶,半夜三更时不时起来咕咚咕咚一下。

方便面的神韵,在于揭盖而起之后的香味,一种混合了味精、胡椒粉、肉末、芝麻油、葱花等等的香味。在欧洲,每每被麦当劳折磨得头昏眼花时,这种香味适时扮演了我的胃口拯救者。科隆时,住在International Youth Hostel,有一间共用的Guest Kitchen,里面摆满了花花绿绿的宜家(IKEA)家具和锅碗瓢盆,我在这个厨房里煮过两次面。一次是水壶烧开之后焖在饭盒里泡,另一次则是直接用锅煮,据说后者要好吃很多,可惜因为手疏技浅,煮得过软。午餐肉是我拌面的重要食品,科隆是德国之行的第一站,消灭午餐肉,同时也是在为背包减轻重量。Guest Kitchen里有平底锅和木铲,放点花生油点火烧热煎一煎单调的午餐肉,当然,要切成一片片薄片,猪肉香满陋室,妙不可言。欧洲之行的方便面之心得体会,最重要在于挑选吃的时机,在自己饥肠辘辘时享用,效果更好。此外,切忌连续数餐方便面,中间数顿夹杂一些面包、汉堡和水果,总能让下一次方便面大餐都充满期待。

吃到后来,吃出了感情,我到奥地利萨尔兹堡时,已经弹尽粮绝。在青年旅馆的4人房间里,当着一位香港哥们儿的面呼哧呼哧吃完最后一包康师傅时,这哥们儿竟然大为感动,从包里掏出一包“出前一丁”(据说是广东地区的著名品牌),对我说:“兄弟,这是我最后一包面了,给你吧。”我诧异而惊喜地望着这位阶级兄弟,无语凝噎。

在方便面帮助下,我成功大幅度降低了旅行中“吃”的成本。最省的一天,几乎只花了2欧元便搞定。回家后重新将战果累累的饭盒仔细清洗了一番,仿佛还能回到自己拌着油煎午餐肉狂吃红烧牛肉面的场景。那些日子里舌尖的味觉,一起构成了我关于方便面回忆中重要的里程碑。■ 小吃美食方便面午餐肉轶事

上一篇: 两个昆剧团
下一篇: 乱世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