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花的影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卓别灵)
《回归》的故事,发生在阿尔莫多瓦贫穷多风的出生地西班牙小镇拉曼恰,那里有两种风俗在他内心打下深深烙印,成为他热衷表现的电影题材。风俗之一是由女性成员组成的生活圈子,母亲、女儿、姐妹、邻居、亲戚、朋友,她们之间的情感联系构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男性缺失的家庭关系。风俗之二是对死亡的认识,当地人认为死人其实并没有真的离去,由于种种牵挂他们时常还会回到亲人身边。
在《回归》里,他将这两种风俗混杂在一起,用几个秘密勾连出三代女性生活中的不幸,以及她们面对不幸时坚强的、母性的选择。
蕾蒙达是机场清洁工,她跟十几岁的女儿和失业的丈夫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天,她的女儿杀死了“父亲”,因为这个“父亲”说他们不是亲生父女,还要强奸她。蕾蒙达悄悄处理了丈夫的尸体,跟女儿开始了一种更轻松、更有希望的生活。这时,她在故乡拉曼恰的唯一亲人、年迈的姨妈去世了,一直照料姨妈的邻居阿古斯蒂娜也得了绝症。阿古斯蒂娜一直有一个心结,她的母亲在蕾蒙达的父母死于火灾的同一天失踪,她很想知道母亲的下落。
生活看似平淡,却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而所有的秘密都指向一个人:蕾蒙达死去的母亲。这个在影片前半部分出现在大家对话中的人物,突然回到女儿们的生活中,带来所有答案,了却所有牵挂,继续扮演母亲的角色。
由于母亲的鬼魂出现,《回归》被看做是超现实主义作品,而影片却用完全现实主义的手法,对于过去日子的描述没有用闪回、幻觉或者梦境等手段,真实得让人怀疑母亲从未死过。
《回归》在香港上映时翻译成《浮花》,一个如片中角色一样美丽脆弱、也更有想象空间的名字。然而“回归”更能表达影片对于阿尔莫多瓦的多重意义。这是他在《不良教育》之后再度回归女性电影,题材上回归自己的出生地拉曼恰,他早期影片中的“女神”卡门·毛拉在与他不合17年后再度与他合作,在他的两部影片中扮演过小角色的佩内洛普·克鲁兹回归西班牙语电影,成了他的新“女神”。
和他所有电影一样,阿尔莫多瓦认为《回归》也带有自传色彩,因为“整部影片里都充满了我母亲的影子”。片中角色鲜活生动,你甚至能够感觉到她们的体温和气息。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回归》获得了最佳女演员集体奖,片中5位女主角展现了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性格魅力和性别魅力。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卡门·毛拉扮演的母亲和佩内洛普·克鲁兹扮演的女主角蕾蒙达。有记者问阿尔莫多瓦,为什么佩内洛普·克鲁兹在好莱坞电影里只是个空洞的花瓶,而在《回归》中却能如此完美地表现出女主角的丰富情感。阿尔莫多瓦的回答是:好莱坞影片以男性为主导,一向忽视女性角色的塑造,相反欧洲电影倒是更重视挖掘女性角色。
《回归》中的蕾蒙达是个无论外表还是内心都性感迷人的女性,虽然贫穷,但却美丽。阿尔莫多瓦在创造这个角色时参考了索菲亚·罗兰在上世纪50年代主演的意大利电影,在那些电影里,索菲亚·罗兰扮演的贫穷却迷人的家庭主妇是影迷心中最真实最有魅力的女性形象。而现在的电影里,如果你是个贫穷的女性,你要么丑陋,要么是妓女。为了更接近索菲亚·罗兰,佩内洛普·克鲁兹模仿了她的发型、衣着和化妆风格,还让自己的步态更沉重,更具备为生活所累的气质,而她对角色情感瞬间强烈变化的把握,也让人想起老一代女明星的细腻和激情。很多评论认为,佩内洛普·克鲁兹把这部女性的群戏变成了她一个人的电影。
阿尔莫多瓦因《回归》获得了戛纳电影最佳编剧奖,也被誉为是继让·雷诺阿和比利·怀德之后的又一位“女性电影”大师。
比利·怀德曾说:“所有女人都会变得像她们的母亲,这是她们的悲剧。而男人不会。这是他们的悲剧。”
作为一位比女性更擅长拍摄女性电影的人,阿尔莫多瓦也许更能体会这两种“悲剧”间微妙的关系。他本人也有一段关于“悲剧”的论述,他说:“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表达情感,所以她们总能给我提供喜剧素材。至于说男性,他们只能让我写出悲剧。”■ 浮花回归电影佩内洛普·克鲁兹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