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血大师《玉战士》

作者:马戎戎

(文 / 马戎戎)

《玉战士》是一部国际制作,来自中国、芬兰、荷兰甚至爱沙尼亚的数国投资方一共投资了270万欧元,在美国,这种制作规模的电影基本上只能直接进录像带市场,但是在芬兰,这就是它们的《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据说上映时是该国2006暑期档观看人数最多的电影。而在中国,上映的第一周票房超过了50万元,和中国方面的投资比例相比较,这是个不错的数字。

故事编得魔幻:在时间诞生之前,在一个叫做卡勒瓦拉的地方有一个铁匠,铁匠打造了一座叫做“Sampoo”的机器(电影里说在藏语里这机器叫“Sangfu”)。这个机器传说能带给这世界幸福,却被来自中国的女魔鬼抢走了。铁匠的儿子辛普生来就肩负大任,在流传的预言里他会杀死魔鬼最后一个儿子,获得永生。可是在动身去杀魔鬼的前一夜,他却爱上了中国姑娘品玉。然而品玉另有所爱,于是他放弃了杀死魔鬼,甘愿在轮回中等待姑娘爱上他。

于是另外一个故事发生在现代芬兰,铁匠的儿子辛普轮回转世,爱上了洛佳,洛佳却和他分手了。一个神秘的旧货商人鼓励这失恋的年轻人重新打造Sampoo,许诺如果他打造出了这机器,洛佳就会回来。年轻人造出了Sampoo,却发现这商人是魔鬼。

铁匠和Sampoo机器的故事来自于芬兰英雄史诗《卡勒瓦拉》,《卡勒瓦拉》是芬兰人的《荷马史诗》,包括50首古代民歌,长达2.3万余行。卡勒瓦拉,意即卡勒瓦人定居的地方,也就是今芬兰。机器Sampoo在电影里被弄得神乎其神,一会儿说那机器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一会儿却又几乎打开了地狱之门;据说只有铁匠的儿子才能打开,可当铁匠儿子明明已经打开的时间,魔鬼又要让他重新铸造一个,让人搞不懂魔鬼到底想干什么。整部电影下来,甚至没有人能把Sampoo的中文发音念清晰。其实,在《卡勒瓦拉》里,Sampoo就是一盘石磨,这石磨能自动制造谷物、盐和金币,因此被称为“Sampoo”,也就是中文里的“三宝”。显然,在古芬兰人眼中,拥有了谷物、盐和金币就拥有了幸福,但这三样和地狱可扯不上半点关系。在《卡勒瓦拉》讲述的故事里,这“三宝”是被来自北方黑暗国波赫尤拉的女首领娄希抢走的,和中国也没什么关系;把“三宝”抢回来的英雄有三个:老歌手万奈摩宁,他的歌能感动神人鸟兽,同时他又是能耕作擅渔猎的农民,他懂得各种咒语;铁匠伊尔玛利宁,他沉默寡言,埋头工作,锻造出各种工具、武器和艺术品,“三宝”就是他的伟大创造;此外还有一个活泼的青年战士勒明盖宁,可是勒明盖宁并不是铁匠的儿子。

这么较真是会被投资方和出品人耻笑的,因为显然没有人真的想拍《卡勒瓦拉》,也没有人真的想为芬中友谊找历史渊源,大家只不过是联手起来玩一场时下流行元素的“混搭”:北欧风情混搭中国功夫和日式视觉系漫画风——男主角的形象就是这部电影最好的说明:高大的芬兰影帝,讲着蹩脚的汉语,穿着清代样式的中国袍服,长发梳成《指环王》里精灵王子的模样,摆出黄飞鸿的经典Pose,和张静初扮演的中国姑娘品玉谈恋爱,杀死像从Cosplay秀台上走下来的穿铠甲披银色长发的魔鬼;卖给那些喜欢异国风情的观众。只可惜导演A.J.阿尼拉没能像《穿Prada的恶魔》的女主角那样有幸在《Vogue》女主编受教,否则几种系统的嫁接或许会更自然一点。这个可怜年轻人是第一次接拍50万欧元以上投资的电影,之前他仅仅拍过几部20分钟的短片。他的独立电影人职业生涯在《玉战士》的芬兰现实部分完全得到了体现:画面颗粒粗糙,取景荒凉,摄影机显然对水杯等日常生活的小物件更有感情而不是整个场面;而古代部分却整洁漂亮,功夫场面和CG山水做得有模有样,风格的反差几乎让人怀疑是不是在看同一部电影。而最令人疑惑的还是名字,到底谁是那个“玉战士”啊?品玉不是战士,张静初在电影里只负责谈恋爱,中国功夫不过是她和男人调情的手段;铁匠的儿子名字里没有“玉”,他们为之作战的神磨在史诗里是石头造的,电影里是铁打的,反正不是玉做的。再说人家不是普通战士,电影里所有的人都称呼他为“Master”——《星球大战》里把这个词翻译成“大师”。和《哈利·波特》系列里“半血王子”一样,辛普大师也是混血,在电影里,他这样解释他奇特的外表:“我的母亲来自遥远的北方。”所以,或许我们可以称呼他为“半血大师”,而电影的名字如果改成《玉战士和半血大师》,会不会更贴切一点?■ 战士卡勒瓦拉大师玉战士半血魔鬼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