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与哮喘

作者:袁越

(文 / 袁越)

钩虫与哮喘0

人体就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任何两个部件之间都存在着某种联系。比如,最近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得了钩虫病的人不大会得哮喘。他们还据此猜测,发达国家的哮喘病人之所以越来越多,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医疗卫生条件越来越好,钩虫感染率降低了。

钩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肠道寄生虫,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两者看似八竿子打不着,怎么会联系上的呢?原来,钩虫可以促使寄主多生产一些“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这种细胞能够降低免疫系统的活力,否则钩虫就会遭到免疫细胞频繁的攻击。而哮喘就是因为患者免疫系统太过活跃造成的,如果能让免疫系统收敛一下,哮喘就不会发生了。

等一等。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就是抵抗感染吗?哺乳动物为什么会进化出专门抑止免疫系统的细胞呢?确实,这类细胞的存在一直受到科学家的怀疑,直到最近才终于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早在1969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他们把刚出生的雌性小鼠的胸腺组织去掉,结果这些小鼠长大后没有卵巢。起先他们认为胸腺能够分泌某种促进卵巢发育的雌性激素,可研究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小鼠的卵巢是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杀死的!有一位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根据这个发现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胸腺组织能够产生某种抑止免疫系统功能的细胞,但他一直没能找到证据。

1995年,日本科学家Shimon Sakaguchi终于发现了这种细胞的踪迹。众所周知,鉴定某种细胞类型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出细胞表面的特殊标记(通常是蛋白质)。比如,最有名的一类免疫细胞叫做CD4+,这是艾滋病毒攻击的对象。这种细胞属于T细胞,其表面带有一个名为CD4 蛋白标记。Sakaguchi发现有一部分CD4+细胞表面还带有另一种标记,名叫CD25。如果把小鼠体内带有CD25的T细胞全部去掉的话,这只小鼠的免疫系统就会发生紊乱,免疫细胞开始不分青红皂白地发动攻击,小鼠自己的细胞也难以幸免。Sakaguchi把这种带有CD25标记的T细胞叫做“调节性T细胞”,意思是说它能调节免疫系统的活力。

“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因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动物自带的能够抑止免疫系统的生理机制。这种机制非常重要,好比一个国家不能缺少军队,但也不能没有制衡军队的机制,否则肯定天天打内战。假如免疫系统分不清敌友,打起内战,结果就是自身免疫病。像一型糖尿病、关节炎,以及红斑狼疮等等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实,不但内战不能打,外战也不能随便打,因为外来的人也不见得都是坏人。肠道内的为数众多的细菌大部分都是对人体有用的益菌,属于“国际友人”,杀不得。

“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被几种遗传性疾病证实了。比如小鼠中有一种能够造成免疫系统紊乱的遗传病就是因为缺乏“调节性T细胞”造成的。人类中也有一种类似的遗传病,叫做IPEX,这是一种X染色体遗传病,患者绝大部分是男婴,他们的X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调节性T细胞”功能丧失,其结果就是免疫系统大肆攻击自身组织,如果不治疗的话,患者出生后很快就会死亡。

最近更有研究发现,习惯性流产也与“调节性T细胞”有关。从分子角度来看,胎儿对于母亲来说就是最大的“敌人”,因为胎儿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属于“外来物质”,或者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移植器官。母亲的免疫系统为什么不对胎儿发起攻击呢?有科学家发现怀孕期的母亲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明显增加,也许这就是原因。

这类细胞的存在还会帮助免疫系统对来犯之敌发动第二次进攻。研究发现,去掉“调节性T细胞”的动物会把入侵的细菌全部杀死,不留活口。这样一来,假如这种细菌第二次入侵的话,该动物的免疫系统似乎仍然是第一次面对它们,攻击不够有力。但是,假如有“调节性T细胞”存在,这只动物就会留些活口在体内,等到细菌第二次入侵时免疫系统就会发动迅猛的进攻,快速解决战斗。

“调节性T细胞”的存在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有机体需要维持一种平衡态才会健康,但这种平衡状态绝对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起促进作用,有的起抑止作用。这些因素相互牵制,保证了正常的生理活动维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平上。

有机体是如此,社会也应该是如此。■ 免疫学钩虫调节性t细胞免疫系统紊乱哮喘

下一篇: 千亿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