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洛城机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卓别灵)

黑色洛城机密0

1947年1月24日,因执导影片《公民凯恩》跨入大师行列的奥逊·威尔斯申请护照去欧洲旅行。他在欧洲待了10个月,为卓别林提供了《凡尔杜先生》的故事创意,讲的是一个骗婚杀妻的连环杀手的故事。回到美国后他拍摄了《来自上海的女人》,讲的也是一个谋杀故事。

1947年,洛杉矶真的发生了一起轰动全美的谋杀案。1月15日,警方发现了伊丽莎白·肖特的尸体,这位到好莱坞实现明星梦的22岁女孩被人残忍杀害,尸体被拦腰砍断,内脏取出,血全部流干,嘴角被割破至耳部,形成可怕的小丑笑容。为破这个案子,洛杉矶警方调集了几百名探员,调查了认识死者的几乎所有人,上千人接受质询,60多人自称是凶手去投案自首,警方都没有获得有效证据。60年过去了,这起案件至今未破,创了美国警方的纪录,也给文学界、音乐界和影视界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由于死者生前的绰号叫“黑色大丽花”,美国人就把“黑色大丽花”用作无头案的代名词。

在“黑色大丽花”案的嫌疑人名单中,就有奥逊·威尔斯的名字,推测的线索除了一些日期上的巧合,还因为他们曾是同一家餐馆的常客,“黑色大丽花”为了出名不惜出卖肉体也并不是秘密。

不过这只是众多猜测中的一种,几十年来由这起案件衍生出的文艺作品很多,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犯罪小说作家詹姆斯·艾洛伊创作的小说《黑色大丽花》,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詹姆斯·艾洛伊在这起真实的案件中虚构了两个探员,他们跟很多关心和热炒这件事的人一样,首先是被死者的惨状莫名吸引,继而又被她的种种传闻和试镜时留下的影片片段吸引,调查过程中,好莱坞的黑暗势力和洛杉矶警方的腐败势力不断威胁和干扰着他们,两个神秘莫测的女人也介入到他们情感世界中,典型“低俗小说”结构。

改编成电影的《黑色大丽花》由擅长“黑色”剧情片的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他的旧作《疤脸人》、《情枭的黎明》、《铁面无私》和《碟中谍》将动作片样式和悬疑风格结合在一起,评论界认为他是最接近希区柯克的导演,片中有几场戏在气氛的渲染和镜头的运用上的确能看到希区柯克的影子,甚至也很像《铁面无私》中车站枪战的经典段落。影片的演员阵容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珍珠港》男主角乔什·哈奈特扮演一心寻求法律公正的年轻探员,新一代明星中的演技派斯嘉丽·约翰逊扮演他搭档的女友,一位外形很像梦露的神秘女孩。两届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旺克扮演迷人又危险的富家女,每场戏都给人以意外。

《黑色大丽花》在各个技术环节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配乐、舞美、服装造型和摄影的基调都完全符合40年代的风格,营造了很强的真实感。但是影片在9月中旬上映后,票房迅速变得低迷,口碑也一直不佳,完全不像艾洛伊另一部小说的改编片《洛城机密》。评论认为,剧本的改编是不成功的,德·帕尔玛花太多时间铺垫两位男主角的背景和关系,关键戏和关键角色出场太晚,情节推进又慢,使得影片过于沉闷,丧失了小说的紧张感。对一些情节的改动也让故事脉络变得模糊,观众就像那个没经验的警探一样,看不清案情向哪个方向发展。

詹姆斯·艾洛伊的原著小说给“大丽花”案虚构了一个真凶,这个虚构未必高明,但的确出人意料。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们曾经接触过“大丽花”案的另一种虚构。1988年的电视剧《神探亨特》中,一座建于1947年的大楼里发现女尸,惨状与“大丽花”案如出一辙,亨特和他的搭档麦考尔警官找到一位参与侦破“大丽花”案的退休老警官帮忙,最后,他们查出两起案件是同一凶手所为。

目前,还有一部也叫《黑色大丽花》的影片正在等待上映,它用戏中戏的方式讲了一名扮演伊丽莎白·肖特的女演员受到死亡威胁的故事,影片的宣传语是:“好莱坞谋杀女演员。”■ 洛城黑色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