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大地的马拉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布丁)

多年前,大概体内有太多的“力比多”无处宣泄,就总去跑步。那时候二环路刚刚修好,我就从和平里南口跑到积水潭,心里想,二环路是22公里,什么时候能围着它跑一圈,那就是半程马拉松了。什么时候能围着二环路跑两圈,就能参加马拉松比赛了。现在,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也在二环路上发泄自己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开着车用十来分钟跑一圈二环。

北京马拉松赛是1981年创办的,当时就有赞助商,算得上是商业化程度较高的赛事。而拥有百多年历史的波士顿马拉松赛,据说在1986年之前,冠军都没有奖金支票。80年代初,家里的电视可是稀罕物,能有现场直播的北京马拉松赛看,那是给你一个新角度去看你日常生活的城市。也就是说“距离产生美”,北京的那些地方你大体都去过,但从电视上看见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还是很兴奋的。少年懵懂,还不知道那飞速的建设会把北京弄得面目全非。

后来就不跑步了,但有好几次,会骑着自行车,跟随马拉松的选手。有一次,马家军的队员们参加北京接力马拉松,我骑车从中轴路跟到奥体中心,人家跑得欢,我跟着都费劲了。回家再看电视录像,居然在镜头里看见自己骑车的身影,那也算第一次上电视。以往的电视转播中,总能看见一帮骑车人“跟骑”,但现在看不到了。北京已经被改造成一个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了,你说,选手跑上航天桥,那上面根本没有自行车道,人家转向四季青桥了,那更是汽车道,你骑车想跟都没法跟。大家天天在那些路段遭遇堵车,谁还愿意跟着看呢?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跟着跑。美国的一次马拉松赛,转播中就有一位记者,是一边跑一边主持的。北京马拉松和厦门马拉松,参加人数都是越来越多,也许厦门的跑步环境会比北京好一些。同样在10月15日这个周日,奥地利南部城市格拉茨也有一个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帮工作人员也参加了比赛,那里的跑步环境也许更好。

纽约、伦敦的马拉松比赛动辄有几万人参赛,还大多都能跑完全程。波士顿马拉松是要求报名资格的,选手成绩在3小时10分钟才能去比赛,即便如此还能有上万人参加。不过,波士顿马拉松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景色,选手跑过7个郊外小镇,一路风景宜人。如果你住在康科德镇,没事跑到瓦尔登湖去,默念一段爱默生和梭罗,多美的事!

北京郊外也有美丽的公路,在密云、顺义跑步可能对城里的交通影响还小点儿。今年的北京马拉松,选手跑到四季青附近,解说员说,这里绿化不错,含氧量高,对选手会是个好的刺激。其实,那里不过有个小小的绿化带。更多时候,选手在这条路上跑,逆向车道上塞满了车,汽车的尾气对选手更刺激。■ 马拉松京郊大地

上一篇: 此地即天堂
下一篇: 碰到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