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市场的再度疯狂

作者:谢九

(文 / 谢九)

B股市场的再度疯狂0

B股市场在几乎快被人遗忘之际,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吸引了人们的眼球,9月18日,上证B股指数上涨9.65%,超过九成的股票涨停,深圳B股指数上涨7.54%,超过八成的股票涨停。

这已经不是B股市场的第一次疯狂,今年年初,B股市场受到利好传闻的刺激,曾经在一个月内上涨50%。当时市场有传言称,A股和B股市场即将合并,不过传言在事后并未兑现,时隔9个月之后,A股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近尾声,B股何去何从的话题再度浮出水面。

9月份,上海上市公司董秘协会、广发证券共同主办了“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纯B股公司出路”的研讨会,与会人士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其中比较主流的思路是,对于同时拥有A、B股的公司采取B股直接转换A股的方式,对于纯B股公司则采用公募增发A股再回购B股,或发行H股,再将B股转换为H股。如果上述思路能够得以实施,A股和B股之间的巨大差价无疑会带来历史性的套利机会。虽然大多数B股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但同股同权的B股价格远远低于其A股,平均溢价率达到100%,部分公司的A、B股之间的溢价达到200%~300%,比如中纺B、*ST中华B、*ST东海B、ST大盈B等等。

尽管A、B股合并的消息尚未得到任何权威部门的证实,但在这种历史性套利机会面前,很多投资者早已按捺不住,纷纷杀入冷清已久的B股市场。9月18日大涨之后,次日B股新增开户数达到713户,为近年单日新增开户数之最,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内,每天开户数也超过了500户,而在以前,B股的每日开户数不过30户左右。

对于B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海通证券的张崎认为,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仍然是上市公司业绩和分红能力,投资者可考虑逢低吸纳市盈率和市净率双低、分红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双高的品种,同时兼顾A、B股差价情况(因为差价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有A、B股股本大小不同、投机性因素等等,有些股票尽管差价大,但往往是A股价格虚高,投资其B股最终不可能获得全部差价收益),在业绩看好的品种中尽可能选择差价大的品种。国都证券的吴明认为,B股市场的行情目前仅仅是年初行情的延续,在A、B股市场正式合并之前,B股市场的行情还会不断反复,投资者在选择时首选A、B股之间存在明显价差的公司,次之的选择则以选择无参考物的公司作为投资目标。

面对外界对于B股出路的种种猜测,管理层并没有对此明确回应,只是有消息称,管理层对于B股市场改革有三点意见:第一是B股市场改革尚无时间表,有关B股市场改革的问题正在研究,管理层已经成立了专门负责B股市场改革的研究小组;第二是B股上市公司不存在股改的问题,即使进行改革,非流通股股东也不需要支付对价;第三是B股市场的出路要靠创新,比如B股市场向A股市场并轨。

我国B股市场成立的初衷是为了筹集外资,早年间曾经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一共有100多家公司发行过B股,募集资金80多亿美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外汇储备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的背景下,通过B股募集外资的使命早已不复存在。更多的公司开始走上海外上市的道路,而不是选择B股,自2001年之后B股市场就再也没有发过新股,在再融资上,也仅有上工B、京东方B、帝贤B等3家公司有过增发,B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几乎完全消失。对于一些B股上市公司而言,在一个没有融资功能的市场上市,每年还要缴纳一笔上市维护费用,显然也是并不划算的买卖,多家上市公司对此也是诸多抱怨。

B股二级市场的表现也让很多投资者心灰意冷,2001年2月,B股市场处于历史高位之际,对个人境内投资者开放,此举让众多境外投资者抽身而出,而套牢了很多新入市的境内投资者。一个既没有融资功能,又在二级市场波澜不惊的B股市场,早已被认为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很多年内一直缺乏关注。B股市场再度引起人们关注是在2005年7月之后,当时人民币开始升值,B股作为以外币标价的人民币资产,凸现了一定的投资机会。今年年初,由于市场传言A、B股合并,B股市场在一个月内大涨50%。

尽管管理层对于B股改革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意见,但在市场眼中,B股市场改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A股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近尾声之际,市场的信心显然比年初更为充足。■ 股权分置改革市场b股ipo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