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梦幻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苌苌)

重返梦幻岛0

小时候读《彼得·潘》的缩写绘图本,对作者代表全世界小孩表达的希望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的心情不是特理解。当时和小朋友最喜欢模仿书中的一段,彼得·潘学胡克船长的声音说话,谎称自己就是船长本人。胡克船长问:“如果你是船长,那我是谁呢?”彼得回答他:“你是一条鳕鱼!”“我是一条鳕鱼?”船长重复一遍,就崩溃了。我们觉得这太滑稽可乐了。长大后,才发现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太多了。

最近重看了遍《彼得·潘》的小说,最心有戚戚焉的是这段:彼得·潘和胡克船长打斗,他看到自己站的位置比敌人高,觉得这样不公平,伸手要把他拉上来,就在这时候,胡克船长打了他,于是他便呆住了。作者詹姆斯·巴里写道:“每一个孩子在第一次被不公平对待的时候都会这么震惊的。他只想着,他是好意对你。他有权利得到公平。在你对他不公平的时候,他还会重新爱你,但在这以后,他再也不是原来的孩子了。遭到第一次不公平对待以后,从来没有人能恢复过来。”

从来没有人能恢复过来,除了彼得,因为他是一个健忘的孩子。最新的发现还包括——彼得·潘根本就是唐璜的儿童版。善良、正义感和骑士风度自不必多说,健忘是其一,他和温蒂分开后,经常忘记他们每年一度春天大扫除的约会。他是个自大狂,正如书中写道:“很不好意思但必须承认,彼得这种自高自大是他最迷人的性格之一。”这样一来,所有孩子都想讨得他的欢心。他有做猴王的欲望,是他给所有的男孩女孩分配角色,女孩子自然不自觉地仰慕他;他懂得怜香惜玉,在去梦幻岛的旅途中,小仙子丁卡贝尔的光亮向海盗暴露了他们的位置,3个孩子想让她离他们远点儿,彼得说:“当她正在害怕的时候,你们认为我会让她一个人走开吗?”他也知道怎么调和女孩子之间因他引起的嫉妒心;适当的时候,他会装傻,温蒂问他:“你对我怀有什么样的感情?”“一个孝顺儿子对母亲的感情。”彼得·潘回答道。他面黑心软,口是心非,越想掩饰,越让人心疼他。温蒂要带孩子们离开了,彼得装出很无所谓的样子,依旧吹他的笛子,当然,是为了掩饰心中的难受。他极少打开心扉,但只有一次,我们便发现他不是那么真的没心没肺:“我以为妈妈会一直开着窗子等我。我在外面玩啊玩,然后飞回家,窗子已经关上了,妈妈把我全忘记了,我的床上躺着一个小不点。”所以他留在了梦幻岛,痛恨成人,永远只想做个孩子。

这样的彼得·潘,在续集《重返梦幻岛》中,穿上了胡克船长的行头,自封船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们俩的世界虽然黑白分明,但有些本质的东西却是相同的。

《彼得·潘》的续集《重返梦幻岛》将于今年10月5日在全球29个国家同步发行,包括中国,中文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说起续集的产生,还得提到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詹姆斯·巴里夫妇一生没有生育,1929年,他把《彼得·潘》的版权送给了这家医院,从此作品版税成为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2004年,为纪念《彼得·潘》诞生100周年,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向全世界发起续集征稿活动,在3000多名竞争者中,英国当代儿童作家杰拉尔丁·麦考琳的作品样稿,凭其“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机智幽默,故事曲折动人”而中选。

重返梦幻岛1

续集的故事以20世纪30年代为背景,这也是彼得·杰克逊版的《金刚》发生的年代,世界经济处于大萧条中,人们的冒险精神无以复加。故事开始于那瓶毒药,当胡克船长落入鳄鱼肚子里时,毒药也跟着落入海水深处,梦幻岛上的生态变了,天气越来越冷,一切了无生机。长成大人的温蒂三姐弟和“走失的男孩”们总是梦见岛上发生了可怕的事,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到达那里。别忘了,在《彼得·潘》的最后,返回现实世界的他们已经逐渐忘记了怎么飞翔。直到小仙子建议他们穿上孩子的衣服,他们才又回到童年,回到那个已是到处迷雾重重、飞沙走石,有陡峭深谷和狂涛巨浪的梦幻岛。彼得·潘孤独一人,却显得对此不以为然,不出意料,他早把老朋友们都忘了。这也是同样一本可以给成年人看的童话,书里讲的是长大的真正的意义——对梦想的维护。长大并不意味着童年的消逝,而是童年精神在另一个时空的绵延。

麦考琳说:“梦幻岛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常常令我流连忘返。我甚至忘记了詹姆斯·巴里的灵魂可能会在我身后驻足,俯在我的肩头看我写字,忘记了,担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读者可能会不喜欢。其实只要你真正喜欢你正在写的东西,并能全神贯注投入其中,那么自然能写好。”书写完后,杰拉尔丁·麦考琳被打造成那种孩子们需要赢得什么竞赛才能与之见面的作家,而这是彼得·潘多么讨厌的事啊。■

重返梦幻岛2

英国BBC电台对麦考琳的访谈节录

问:写作《重返梦幻岛》的灵感来自哪里?

麦考琳:我想尽可能忠实于巴里的原著,既不是卡通版的,也不是歌舞剧的或电影版的《彼得·潘》,而是1911年版的那本书。所以我就一读再读《彼得·潘和温迪》,试图想沾点巴里智慧诙谐的光。当然,我也想在此基础上创立自己的风格,我想要完成的是一个和原著紧密相连的故事续集——场景相同,人物相同,但却又要和原著有所变化。我不是很想在续集中重现巴里的那种忧郁——我们快乐地成长,等我们长大后,这种快乐变成了不快乐,在两三岁的时候,生活是完美的,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难过就与日俱增。我不认为长大了就完全是一件糟糕透顶的事儿。

问:你写这个故事续集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挑战没有?

麦考琳:首先,原著的故事结尾处,达林家的孩子们和那些丢失的孩子们回到了伦敦,只有彼得·潘一个人留在了梦幻岛,他们自然是长大成人了,可彼得·潘却没有,20年过去了,所以他们要想重返梦幻岛必须想方设法变成小孩子。因为只有小孩子才能到达那里。更糟糕的是,铁钩船长在原著最后被安排掉到了鳄鱼的肚子里了,我又不想写成一个鬼故事,我从来都不写鬼故事的。另外就是小仙子们能活多长时间呢?我不知道。我一直认为他们犹如蜉蝣一般,生活及其短暂。一旦解决了这些障碍后,我写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问:你是不是希望成人和孩子都来读《重返梦幻岛》?

麦考琳:我当然这样希望了。我相信詹姆斯·巴里也是希望孩子的父母们读他的《彼得·潘》的,所以他的书中有很多的所谓的旁白——就是那些大人们才能完全理解的笑话和体察。我也想创作这样一本大人、小孩都喜欢的书,所以我也在书中穿插了一些类似的笑话和叙述,小读者读的时候可能丝毫不觉,但大人们读的时候,他们脸上会浮现出会心的微笑。

问:你曾经对詹姆斯·巴里做过一些研究,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麦考琳:我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巴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快致使他想逃离现实,飞到他创造的那个梦幻岛上的幻想世界,也许这就是他写作的原因。但他同是又是那个时代最成功的作家和剧作家——当时英格兰最富有的作家。所以我想他对自己的写作也是很有敬业精神的。他并不仅仅是一个咬着铅笔头,恣意涂绘自己那些幻想的写作爱好者。■ 梦幻岛重返

上一篇: 环保也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