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家庭和大家庭
作者:贾冬婷(文 / 贾冬婷 李孟苏 钟和晏 于萍 舒可文 苗炜 李论)
建筑史上最著名的悬挑建筑之一,是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栋老人公寓(见右图),1997年由MVRDV公司设计。这幢公寓要供100户55岁以上老人居住,但长方体块中只能放87户,还剩13户,建筑师不想占用公共绿地,于是想出悬挑的办法:共用钢梁悬挑5块,每块安排1到4户,最长的达10米。而老人们挑选了阳台的颜色,造就了色彩斑斓的立面。这一设计不仅在外观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更重要的是使居住于此的老人共享充足的绿地,并解决了采光问题——从原本只有70套房间获得自然光,扩展为100套房间全可自然采光。
荷兰的这一尝试将建筑的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3种元素结合在一起,用富于表现力的设计手法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受,使老人们独立生活而没有脱离城市的孤独感。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老人一般习惯于独立居住,各种老人住宅十分普遍。比如美国,老年人居住的建筑模式主要有3种类型:独立式老年人住宅,满足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需求,一般为普通住宅和老年人专用住宅,多数是带厨卫的一室户,平面紧凑,造价经济,总体布局上注意将老人住宅群布置在社区中心附近,结合社区服务设施、社交场所、医疗中心及交通等设施;集合式老年人住宅,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一般不包括医疗和护理;护理型老年人住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医疗服务,建筑无障碍设计,卧室卫生间独立,起居室和厨房共用。
80年代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1.3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0%以上,我国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在东方的孝道伦理下,中国社会更习惯于老人与家人住在一起,因此老人住宅不能单靠老年公寓、老人福利院,而要立足于家庭。
随着家庭生活标准的提高,会重新回归敬奉老人,家庭成员也从包括父母和孩子在内的核心家庭扩展到大家庭,包括父母、孩子、老人和保姆,还有宠物。如何在大家庭居住中给以老人为主的特殊家庭成员以关怀,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新问题。日本的“两代居”就是一种融合了东方孝道和西方管理模式的范例:80年代,“两代居”开始在日本出现,一般是以独门独户的住宅为主,一栋建筑物里有两个完全分开的外门,两代人各自独立,需要交流时又可以打开内门。
在别墅设计中,一般要求主仆分离,保姆的居住和活动空间相对集中。但这也引起广泛争议:用人房小的只有四五平方米,甚至是不能采光和通风的黑房间。如何保证保姆的生活质量,万科的新式土楼实验提供了一个思路:土楼的圆形有一个向心性,对外又起到排斥和防卫的作用,在不够完善、安全的城市环境当中,可以形成自己独立的空间。同时,这种空间效果是比较活跃的、动态的和开放的,也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其中集中了一些共享资源,给居住者营造了共同的场所,在这些场中居住的人一起活动,彼此间会产生精神上的升华和共鸣。
宠物越来越多地被认同为家庭成员,但目前,主人一般是改建院子或者阳台供宠物居住。如何根据宠物的动线来设计宠物的活动空间,如何处理主人与宠物的空间关系,设计中对这些问题还很少有专门解决。建筑师王晖曾在他的“左右间”做了一个小设计,他喜欢养猫,在5间房屋的通道中,他专门设计了人走的门,猫走的门。高度一样,只是猫走的门要窄一些,光线通过不同宽度的两个门穿透,为房间增添了趣味。■ 大家庭核心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