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y意识
作者:贾冬婷(文 / 贾冬婷 李孟苏 钟和晏 于萍 舒可文 苗炜 李论)
如何让人聚在一起?建筑师王晖的说法是,通过空间的设计来改变时间——让时间在这里慢下来。
如果要设计一个聚会场所,他会问:什么人会来?来干什么?什么时间来?开车还是步行?这些因素都会有影响。比如,时间不同光线就不同,如果是傍晚来,太阳刚要从西边落下,场所会设计成朝西的,逆光效果下房屋笼罩着一层金边,连树叶都是透明的。房前的道路再曲折一些,人要绕行而来,时间就更慢了。
现代社会中的人群都处于动态环境中,聚会成为人的基本需求,王晖也在几个圈子间游走,建筑师圈,艺术家圈,时尚圈。他为自己设计的几个“家”也有点聚会场所的意思,无论是圆明园的左右间,还是西海的画廊。
比如左右间,王晖说,去那儿的人本身就是为了“离开”,为了脱离城市,不妨让时间走得更慢些。他用篱笆围出院子,地面铺上碎石,枯山水一般的意境,上面的一切物体处于某种飘浮状态。院内一个不锈钢的立方体,上面一个室外餐厅,却像是半间房的内部,上边一半被刻意地去掉了,天和树木的枝子进入到房间当中。同样由镜面做成的桌子又将这种环境的感觉加强了,桌子里有一个世界,餐盘就放在这一实一虚的两个世界的界面上。步入室内,光线打在一系列不锈钢或镜面物体上,将桌椅的影子、人的影子、窗影与树影浅浅地被表现出来,就像一组空间的画和时间糅在一起。
文艺复兴运动的欧洲,贵族沙龙发端于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在巴黎兴盛,风靡整个欧洲上流社会,人们聚会其间谈论国家大事、文学、艺术,交流骑马、射箭的心得。500年间迤逦摇曳,到了20世纪初就笙歌消歇了,“沙龙女主人”消失在客厅里蓝色落地天鹅绒窗帘的后面。而在现代,社交生活又成为与家庭生活并重的需求,聚会环境成为衡量家居标准的重要标尺。一般来说,家庭Party意识通过两类场所来实现——在内部,包括客厅、花园、露台等;在外部,主要是会所和其他公共空间。
对于客厅的聚会需求一般有两种处理:一种是聚会空间在客厅中间,四周都有动线;另一种是双厅概念,一边是围着壁炉的谈话空间,这是客厅的主要空间,另一边是以沙发、电视为中心,两个空间既有分别,又有联系。
别墅的厨房面积大,径空高,是另一个社交场所。一般以“中心岛”为主角,可以清晰地表现厨房的奢华风格,彰显主人身份。大一些的厨房分内厨和外厨,内厨为食物操作间;外厨与客厅相连,可运送甜点、酒水等干净食物,又可供主妇们交流。到中国,双厨演变为中厨和西厨。
对家庭聚会空间的打造不仅在于客厅、餐厅、花园的规模,更要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细分。比如对男主人,设置雪茄吧、酒窖、影音室;对女主人,设置中西厨分离的导视厨房;对儿童,设置双层客厅,可以爬上爬下,打游戏、看动画。
传统上,会所作为高端人群休闲、联谊、康体的场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当今地产的发展,高端客户对社区文化交流、休闲健身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物业公司打造的社区中心式会所,于是,以专业经营见长的顶极会所开始进驻社区,与地产商携手,“会所+地产”的模式逐步形成。■ 意识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