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好人

作者:马戎戎

(文 / 马戎戎)

威尼斯好人0( 马可·穆勒跪拜“皇后娘娘” )

贾樟柯在水城威尼斯拿下“金狮奖”时,北京城里一群电影记者刚刚撑着惺忪睡眼一大早爬起来看《夜宴》。《夜宴》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厉帝弑兄即位,工匠们送上长着翅膀的动物雕像装点新宫。厉帝不识此物,手下人回答:这是雪豹,最识时务。厉帝立将雪豹赐给一名拥护他的大臣,然后说:“我要另外雕一座‘飞龙在天’。”

电影散场,一个新段子立即诞生了:冯小刚抚摩着一座长翅膀的雕像,问手下:“此为何物?”手下人答:“此乃金狮,最识时务。”冯小刚一听,立即说:“把这个送给贾樟柯吧,咱们回头雕个小金人。”

贾樟柯上台领奖时表现得非常义气,感谢了一大群跟了他10年的工作人员,感谢了父母,感谢了电影节,但其实这一大群人里他最该感谢的就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

马可·穆勒不是马可·波罗,但他对中国的感情和渊源丝毫不比后者逊色。《夜宴》的威尼斯首映礼上,这位白头发的老先生对身着红衣的章子怡行了叩拜大礼,口称“皇后娘娘”。此举引起意大利媒体纷纷议论。但这并不是马可·穆勒第一次对中国女演员下跪:2005年,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他对费穆版《小城之春》的女主角——83岁的中国女演员韦伟单膝下跪。

马可·穆勒在西方电影界里有“东方主义分子”之称,这位1953年6月7日出生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老先生是新中国接纳的第一批西方留学生,1974年在辽宁大学研究“群众文艺”。他会唱《红灯记》、最早看的中国电影是《地道战》和《地雷战》。最喜欢的电影导演是谢晋,认为最好看的电影是谢晋的《春苗》和《红色娘子军》。

威尼斯好人1

马可·穆勒曾公然放话:“没有中国电影,就没有我这个电影节主席。”这是句老实话。1978年穆勒从中国回到意大利,1979年他在都灵独立举办了一个“电的影子”影展,搜罗了135部中国老片,自此进入电影界。其后他陆续担任几个电影节的主席,每次都打出“中国牌”:1983年的柏沙卢电影节,他专门组织了以香港电影为主题的“亚洲电影面面观”单元。1986年,他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亚洲区选片人,成就了中国大陆第一部参加国外大型影展的影片——凌子风导演的《原野》。

在第五代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穆勒举足轻重:他与张艺谋、田壮壮、陈凯歌等人相识于学生时代。1986年,他将陈凯歌的《黄土地》推荐到瑞士洛迦诺电影节,该片获得电影节银豹奖后,他还代替陈凯歌上台领奖并发言。1991年,他又把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送上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银狮奖宝座,之后入围1992年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1年起,穆勒担任瑞士洛迦诺电影节主席达10年之久,期间该电影节的金豹奖先后颁给了王朔导演的《我是你爸爸》、吕乐导演的《赵先生》等一批“偏门电影”。1998年他又把中国第六代导演张元的《过年回家》送上了多个世界级电影节的领奖台。

从第62届开始,穆勒担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几乎变成了“中国节”:中国电影人执导的参赛片、参展片、参映片、短片总共25部。穆勒主编的《电的影子——中国电影1905~2005》被摆在新闻入口处最醒目的位置。在电影节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穆勒斥资60万欧元修复了“中国电影秘史”单元的15部中国老电影。

《三峡好人》此次拿下金狮,与穆勒的努力依然分不开。《三峡好人》是作为“惊喜电影”入围威尼斯的,所谓惊喜电影,就是在影片开幕前才宣布入围的影片,带点“最后一分钟救赎”的味道。事实上很多A类电影节都有这样的影片,只是不像威尼斯电影节这样大肆宣传,有意无意地给《三峡好人》起了造势的作用。张元今年没有参赛影片,却拿下了新设立的“罗布·布莱松”奖。这个奖项据说是为了奖励给那些一向关注人性、坚持探索的导演。“人性探索”这个词的玄妙之处在于,除非你拍的是“动物世界”,否则都少不了表现人性。因此不少人还是敏锐地注意到了《看上去很美》的主创名单上作为联合制片人和发行人的马可·穆勒的大名。但如果因此就给这位意大利老先生扣上“以权谋私”的大帽子又似乎不太公平。

威尼斯好人3

马可·穆勒给他领导下的威尼斯电影节找到的基调是:“威尼斯电影节就是要给世界各国的电影一个发言的机会。”他抨击西方电影节:“在西方媒体主导的报道之下,西方老百姓对于世界各国的了解不是更多而是更少了,人们的视野更狭窄了,甚至可以说,他们对世界其他地方三分之二的情况一无所知。” 

威尼斯电影节自身也存在着诸多危机,电影人越来越实际,几大电影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威尼斯电影节比戛纳电影节创办要早,如今却由于在电影成交数额上不如对方而声势跌落,红地毯上星光寥落,甚至一度陷入财政困难: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场地电影宫建立于1932年,当年是数一数二的豪华场地,几十年过去早已风光不再。威尼斯电影节不但没有钱另外建造新场地,连维修老场地的钱都筹不齐。今年10月,意大利又将增添一个新的国际A级电影节:罗马国际电影节。首届罗马国际电影节将在10月开幕,已经请来了妮可·基德曼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显然是威尼斯电影节的强硬对手。

威尼斯好人4( 贾梓柯激动地亲吻金狮奖杯 )

种种危机中,“艺术正确”成为威尼斯电影节目前唯一一张牌。几年来,威尼斯电影节一向偏爱以有争议的社会主题为题材的电影,比如前年的《深海长眠》和去年的《断背山》。今年威尼斯呼声最高的影片《女王》也是一部涉及戴安娜和触及政治的影片。这两年间,他确实也在为“多元化视野”做出努力,比如此次日本电影入围的居然是两个动画片大将的片子,大友克洋的《虫师》和今敏的《红辣椒》。虽然他们在日本本土非常有名,但是他们的风格一向为西方人所陌生。还有泰国导演阿彼察邦的新片《症候群和一百年》和美国另类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入围,也是威尼斯可爱的地方。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数字旋涡》曾是普通观众看得头疼的“探索”电影,但又恰恰是尖端文艺青年叫好的。这次他入围的电影是《珍爱源泉》。

显然,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三峡好人》都和马可·穆勒领导下的威尼斯电影节惺惺相惜。说起“艺术正确”,如今国际上还沉迷其中的电影人,除了法国人,还有谁比得上中国人么?

《三峡好人》讲的故事是“艺术电影”里最常见的那种: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决定结婚。另一个故事是赵涛演的护士去找自己的丈夫,找到后却分了手。就这么个故事,本来不出奇,只是一部“套裁电影”,是贾樟柯在拍摄纪录片《东》的时候剪辑出来的“副产品”。贾樟柯本来一心以为得奖的会是那部纪录片。因为“三峡”问题目前正在国际上大热,关于三峡问题,国内有另外一部纪录片《淹没》。去年的柏林电影节论坛上,电影节组委会点名要看这部电影,最后这部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奖无数。比起《淹没》去年在国际上的声势,《三峡好人》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贾樟柯说:“三峡是一个江湖。来来往往的人,漂泊不定的码头。”电影界又何尝不是。■ 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好人三峡好人中国电影安德烈斯·穆勒夜宴剧情片爱情电影电影节贾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