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博物馆上演“暗战”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俄博物馆上演“暗战”0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国立博物馆7月31日宣布221件馆藏珠宝和珐琅文物被盗,仅两个星期过去,案情已经出现多个变数,悬念多过好莱坞大片。

8月5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两盗宝嫌疑人被捕,分别是博物馆一名已故库房主管的丈夫和儿子,他们供认在6年间里外勾结,盗运馆藏出宫。破案的情节很戏剧化:一名莫斯科古董藏家受他人之托,向警方转交了赃物中的一个圣餐杯,警方顺藤摸瓜就直捣了赃主。那女主管死于2005年10月,死因一直未公布,现在证实馆方其实在2005年已经发现大量馆藏失踪,布置馆内清查,结果刚查到女主管的库房她就猝死在工作间。事隔一年才公布被盗消息,抓捕嫌疑人,恐怕不只是核实失窃数目这么简单。还有个细节被媒体提到:该女主管作为国家博物馆珠宝专家,一直担任着圣彼得堡警方的顾问,负责帮他们鉴别走私案件中的文物。

8月10日,有人匿名给圣彼得堡内务部(FSB)打电话,告知有博物馆被盗的东西存放在莫斯科——彼得堡火车站的行李寄存处。调查人员从报告地点取回一个十字架和两件圣像,价值大约10万美元。从博物馆宣布被盗消息后,已经有12件赃物被神秘送回,警察在市中心的垃圾箱里取回一件由蓝宝石和祖母绿镶嵌的圣像,在内务部办公地点发现奇怪包裹,里面是一个十字架和一个圣餐杯。知情人揣测,这些可能是地下古董商主动送还的,估计是见到铺天盖地的报道后,知道出手赃货已经希望不大,这些人手里很可能还有来自类似渠道的文物,担心多年的收藏被一锅端掉,不如先和这次事件脱掉干系。艾尔米塔什国立博物馆被盗确实已经惊动总统普京,8月10日他下令有关部门对俄国所有的博物馆进行一次清查。

因为是冬宫的一部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有18世纪建筑的渲染和繁复,上千个房间,光走一遍也不容易。偷盗事件公布后,媒体披露了许多和它世界级博物馆身份极其不相称的管理漏洞,比如几乎所有房间的空调都已经老化,根本不能保持藏品所需要的室内温度,工作人员只能每天用开窗这样的土办法来调节。还有藏品登记工作,仍然停留在由库房工作人员清点数数的阶段,手写在那种大开本的账簿上,完了用绳子捆成一摞,堆放在库房角落里。博物馆负责人说,他们也想为藏品编一份电子目录,但好几年过去,馆内藏品300万件,目前只有15万件造了册,以这样的速度,完成这项工程还得再花上70年。法国《费加罗报》报道,俄罗斯官方也在莫斯科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俄博物馆的藏品总量大概在5000万件,只有1250万件完成数字化编录,因为这个项目需要3.5亿美元投入,资金缺口太庞大了。以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被盗的藏品来说,多件都没有图像资料存档。有人说,孩子丢了,却说不出长什么模样,哪里还找得回来。

仍然是俄官方公布的数字:俄博物馆每年上报被盗事件总数在50~100件。近几年比较轰动的失窃案就有2000年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200来件藏品失踪和不久后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180件军械藏品丢失。自然还有瞒天过海或隐瞒不报的。法国记者写到另一个细节:莫斯科文学博物馆馆长在办公室听说艾尔米塔什被盗消息时,脸上波澜不惊,好像早料到有这么一劫。他承认,文学博物馆刚刚找到钱安装了展厅内的电子监视系统,别的博物馆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以参观者的身份进来抢盗还不是大患,疏漏主要在于内部,所谓内贼:一方面是博物馆系统在苏联解体后属于未得利益群体,职员跌入社会收入底层,另一面却是国际艺术品市场向他们展现了高额利润空间的诱惑。2000年文学博物馆丢过一批素描,还好全部找回,最后查明是一个门卫偷的。就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被盗后一个星期,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又报其馆藏的先锋建筑大师雅科夫·切尔尼霍夫2000件手稿失窃,价值也在数百万美元。该馆馆长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指被盗事件肯定有馆内工作人员参与。

俄博物馆上演“暗战”1( 俄罗斯人把艾尔米塔什国立博物馆建成一座集文化、历史、艺术为一体的大学校,每个展厅都有专家讲解 )

被盗221件珠宝文物,总价值公布为500万美元左右,但有人认为,如果以国际艺术品市场目前俄罗斯艺术品的交易状况来衡量,应该超过1亿美元。俄罗斯新贵现在是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最有购买欲望和实力的群体,有人为他们加封外号“搬运工”:有人把俄罗斯博物馆里的那些宝贝搬到了古董行和拍卖行,他们则挥金如土地把这些东西搬回家。大拍卖行如克里斯蒂、苏富比、德鲁奥,每年俄罗斯艺术品专场的成交额纪录都成倍刷新,一场达到几千万美元并不稀罕。今年5月31日伦敦苏富比那场拍卖,453件拍品估价1600万~2200万英镑,结果成交2767万英镑,其中25幅俄罗斯画家作品还创下个人历史最高成交。拍卖行统计了前10位大买家,里面有7个标注为“俄罗斯私人收藏家”。公众不可能知道他们的身份,搞不清他们现在生活在哪里,是俄罗斯还是纽约、瑞士?更没人了解他们巨额财富的来源。在这场拍卖会上,有人以280万英镑买下一对沙皇用过的花瓶,除了知道他来自俄罗斯,其他任何信息都是隐匿的,充满了神秘色彩。也有张扬的。今年5月纽约苏富比拍卖毕加索那幅《多拉和猫》,成交价高达9520万美元,买主也是俄罗斯人,因为在场上表现得十分骄横无礼,对拍卖规矩又一无所知,被《纽约时报》讽刺为无法无天的西部牛仔。在这样的新贵眼中,艺术品市场只有价格,没有道德底线。普京的大清查行动如果不切入交易环节,博物馆恐怕是内贼难消。■

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俄博物馆上演“暗战”2( 1850年,插画师笔下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

圣彼得堡市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位于富丽堂皇的冬宫内,建于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18世纪圣彼得堡一度是欧洲重要的艺术中心,艾尔米塔什馆藏阵容豪华,和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齐名,收藏了近300万件世界文化艺术珍品,包括各种古代文物和西方艺术珍品,如印象派代表作、法兰德斯油画。从向西方艺术开启大门的彼得大帝、一度赢得欧洲艺术中心之一的女皇及至近现代,博物馆完整呈现了圣彼得堡3个世纪的历史,而藏品收集则主要归功于叶卡捷琳娜二世。

和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一样,艾尔米塔什也陈列了从中国掠取的珍贵文物,包括中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针灸铜人和敦煌出土《黄帝明堂经》残页。《黄帝明堂经》博采汉代及汉以前包括《内经》等医书在内的大量针灸文献,宋以前的针灸教学及临床取穴都以此书为标准,中医针灸腧穴学的发展就从它而来。■

俄博物馆上演“暗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