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狂欢的名义

作者:马戎戎

(文 / 马戎戎)

以狂欢的名义0( 开幕式一结束,歌迷就迫不及待地离开座椅冲向舞台投奔摇滚乐 )

一切就像一个大拼盘。

“全中国热爱艺术的人联合起来”是黄燎原给他策划的“首届中国当代艺术节”想出来的口号。在这句口号下进行的艺术展是场不折不扣的艺术大串联:从崔健、许巍、“唐朝”、“黑豹”到“冷酷仙境”、谢天笑、“美好药店”等19支乐队被以摇滚的名义的联合在一起,从7月21日到7月23日进行了连续三天的摇滚演出;徐静蕾则和王小帅、李欣、贾樟柯们一起以“第六代”的名义被组织起来给深圳人民免费放映自己的电影;杨少斌、郭伟、张晓刚等则在旧厂房里以“一次性消费”的名义被组织起来;同时还有张广天的话剧《切·格瓦拉》和朱哲琴的演唱会。

公平地说,这算是一次不错的艺术节。摇滚音乐人们非常敬业:崔健吸引了一群姑娘上台和他跳舞;何勇发胖了,看上去像肥版的西恩·潘,但依旧成功地在演唱《垃圾场》时不动声色地煽动起了几个半大小伙子和警察发生肢体冲突;谢天笑不负众望,在台上抱着吉他翻了跟头,让没有在北京酒吧里看过他演出的外省青年们很开了一下眼;“超载”乐队的高旗第一次唱歌没走音。

看上去都挺好的,免费的露天电影很受华侨城居民的欢迎,人山人海的场面让人瞬间唤起童年记忆;以“一次性消费”为题目展开创作的艺术家们让浑身涂满油彩的模特穿着纸糊的衣服在仓库里走来走去虽然有点缺乏创意,但对深圳当地媒体来说也足够吸引眼球。何况还有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就叫“看展览”:他认为,他来看展览本身已经是一件艺术品。

活动的全称是“深圳华侨城旅游狂欢节暨首届中国当代艺术节”。一个真正的狂欢节上应该看到的,在这里都能看到:黑皮肤身材火辣的巴西姑娘穿着金光闪闪的小比基尼、脸上涂着油漆的小丑笑嘻嘻地朝你丢气球,漂亮小姑娘穿着极短的小裙子排成方阵把大腿踢得高高的,还有那些装扮成高高的玛雅王城的彩车,车上坐着埃及国王和王后。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和他们一起嬉戏、一起跳舞,也不意味着你可以在脸上涂油彩、穿奇异的大裙子、小丑服装、在头上顶气球。事实上你只能穿着一件印着“深圳华侨城旅游狂欢节”字样的T恤,身边是穿着同样款式、同样字样、不同颜色的T恤,手里挥舞着荧光棒,坐在被严格规划好的场地里,听着大舞台上主持人的指挥:“再来点掌声,一、二、三……”做一个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录播现场的合格观众。

以狂欢的名义1

这样的春节晚会式狂欢节显然让不少文艺青年不屑,开幕式一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离开椅子冲向舞台投奔摇滚乐。然而他们或许没有,也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现实:对于组织者、对于买票入场的普通观众来说,无论是崔健、“唐朝”、“黑豹”还是许巍、汪峰、姜昕,他们和姑娘、小丑、国王和王后们,没有本质区别。

这次艺术节上的摇滚演出有着另外一个名称“中国摇滚的光辉道路之南中国摇滚音乐节”,这是继贺兰山摇滚音乐节之后,黄燎原第二次以“中国摇滚的光辉道路”为名组织的音乐节。和贺兰山一样,这是一次“傍大款”的行为:老板出资金,音乐人演出;和贺兰山不一样,贺兰山摇滚音乐节日是一次成功的商业操作,并最终实现了盈利。但这次当代艺术展盈利与否,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狂欢的名义2

“狂欢节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年,第五届了。”本次狂欢节的投资方、华侨城集团公司首席文化官郑凡这样介绍。对于郑凡和华侨城集团来说,狂欢节是华侨城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深圳,“华侨城”的房子是出名的贵。深圳最出名的富人区“波托菲诺”,就在欢乐谷附近,在波托菲诺是坐不到公交车的,因为住波托菲诺的人都有私车。华侨城和波托菲诺的所在地,20年前不过是一片荒凉海滨。能够把荒凉海滨卖出几万元一平方米的价格,华侨城集团靠的是“旅游+地产”的商业模式:从1989年的锦绣中华,1992年的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再到1994年的深圳“世界之窗”,1998年的深圳欢乐谷,先盖主题公园,再利用主题公园的效益开发周边房地产。

2000年开始的旅游狂欢节,是华侨城对“旅游+地产”模式的新的尝试:狂欢节给华侨城旗下的各主题公园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也顺便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姑娘、小丑、国王和王后们的彩车在“世界之窗”巡游完后会直接开进社区,《切·格瓦拉》和《一次性消费》举办的地点就在华侨城社区内的艺术馆,新生代的电影也在社区内的广场放映,也算是对交了一年房贷和物业费的业主们的一种安慰,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确过上了一种“优质生活”。甚至华侨城的老总们也会粉墨登场:这次狂欢节上,最引人注目的彩车不是跳艳舞的巴西姑娘,也不是小丑、国王和王后,而是一辆满载着“工农商学兵”的彩车,大腹便便的老总手持红宝书扮演工农商学兵,多少让和开发商做了一年斗争的业主找回了心理平衡。

在过去的5年中,旅游狂欢节吸引了300万游客,给华侨城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没有过‘开过一辆花车,就销售出多少多少套楼房’的说法,但是确实对楼盘的销售有带动作用。”郑凡说。

旅游狂欢节也是华侨城作为投资集团整合各界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是文化搭桥,资源唱戏。”吴澧波这样概括艺术展对于华侨城集团的意义。吴澧波是这次“第六代电影展”项目的负责人,也是华侨城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华侨城国际传媒公司是华侨城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前几年一直在从事电视剧的拍摄。从2006年开始,他们买下了《藏獒》的电影拍摄版权,准备进军电影界。目前正在联系导演陆川,准备把《藏獒》拍摄成动画片,而陆川正是黄燎原介绍给他的。对于这次请来的几位“第六代导演”,吴澧波的想法是:“并不是说这次一定就会有什么合作,但是今后一定会有合作的机会。”

吴澧波的名片上有两个手机,一个是深圳的,一个是北京的。2006年后,不仅是他,华侨城的许多老总或许都会在名片上印上两个手机号码。因为北京已经是华侨城业务的一个重要城市,旅游狂欢节开始的同时,华侨城在北京四方桥附近的第一期300套房子已经销售完毕,而北京的欢乐谷也开始试营业。旅游狂欢节的新闻发布会是和欢乐谷试营业新闻发布会一起开的,大部分时间用来介绍华侨城和欢乐谷,对狂欢节和艺术展只做了简单的介绍。谁主谁副,一目了然。

事实上,如果不是在北京“初来乍到”,这次狂欢节的艺术展部分本来或许要在北京做的。“今后这个展肯定会在北京做的,我们的口号是‘有华侨城的地方就有狂欢节’。其实这一次请了这么多北京的艺术家过来,也是想先和他们接触一下,了解一下。”郑凡说。

对于这种商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黄燎原显然已经想得相当明白:“是不是傍大款,不重要。很多电影不傍大款怎么出来啊?我们所谓艺术行业中的反商业化到底是什么,其实是创作中的商业化,而不是商业的支持。而且投资人和你一样冒险,也有先锋气质在里面。”

黄燎原说,他支持艺术娱乐化。这句话似乎没错。但是这娱乐化似乎来得不那么让人舒服:“世界之窗”外的招牌上写着“夜场50元”,深圳市民更便宜,只要30元,与摇滚乐一起打出来的广告还有“大型歌舞剧”《千古风流》。那些花30元或者50元进场的市民观众们显然不觉得崔健、许巍和《千古风流》有什么差别。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坐在椅子上喝啤酒,音乐一舒缓他们就皱眉起哄,一暴躁他们就高兴,喝多了就对前面的漂亮姑娘说小姐你好靓,俨然以为自己进了露天迪厅。真正理解和热爱摇滚音乐的人也许就是挤在台前那几百人。21日晚上,演出结束前,在簇拥着他起舞的那些姑娘们当中,崔健忽然对话筒说:“中国摇滚乐走了20年,还是一无所有。”那一瞬让许多人辛酸。但是辛酸过后,大家照样玩得高兴,歌手们照旧演得卖力——不管怎样,有这么场演出不容易,谁会真的去追究是以什么名义,纯粹不纯粹呢?■ 名义华侨城喜剧片美国电影狂欢节狂欢

上一篇: 唐卡在北京
下一篇: 塞万提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