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和晏紫

作者:李翊

(文 / 李翊)

郑洁和晏紫0( 1月27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双决赛郑洁、晏紫庆祝夺冠 )

16年的黄金搭档

正像晏紫被称作“晏猫”,郑洁则是《猫和老鼠》中的另一个主角杰瑞,这是她俩在队中的昵称。郑洁23岁,晏紫小一点。十几年前,当怯生生的郑洁和晏紫被领到四川网球队时,她们谁也没想到两人的名字以后会紧紧联系在一起。

1996年,在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的田径场上,每天早上都会出现一群看上去全是短发瓦片头的孩子,这其中就有郑洁和晏紫。白网鞋、木制球拍是郑洁、晏紫网球入门的初级装备,到后来就升级成了回力鞋和铁球拍。

说起两个女孩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晏紫的父亲特别坦率:“我们第一次送晏紫去学网球时候,就看到了郑洁。运动队的孩子淘汰率高,晏紫的成绩偏后,但又能保证不掉队,最后同一批进运动队的孩子里只剩下郑洁和晏紫了。”

郑洁好动,调皮时候,躲在走廊转角的地方,把人家的名字高声叫上3遍,然后一溜烟便跑。有一段时间,还迷上了拔气门芯。“不过,这些事情晏紫全都知道。她笑得比我还开心。当然,她一直都比我听话。”

郑洁和晏紫1( 郑洁、晏紫比赛的时候有个经典动作:每一个球结束后,无论输赢,两人都会扬起手互相拍一下 )

听话的晏紫,只和郑洁一起参加“偷吃”行动。住在运动队里,炸酱面和凉拌笋子是两个小姑娘的最爱。“还有爸爸、妈妈周末送来改善伙食的绿豆汤。”因为两个女孩成天在一起,两家的父母也都成了好朋友。“我们那时需要控制饮食,所以雪糕之类的冷饮都不能吃。”“常常我们正欢天喜地嘬着雪糕的时候,突然发现前方貌似教练的人出现。因为怕遭到处罚,我们立刻将雪糕扔进草丛。待到‘教练’走近,晏紫才惋惜地大叫一声:‘可惜了我的冰糕!’原来是认错人了。”

据郑洁的启蒙教练蔡洪玲介绍,郑洁当初因为身高不够,险些与网球无缘。“四川省队来我们这里挑球员,由于她的个子矮,没选上。”结果,性格倔强的郑洁第二天就从业余体校搬走了。蔡洪玲找到了郑洁妈妈说:“请相信我,即使进不了四川队,凭郑洁的能力,我也能让她进别的省队。”

郑洁和晏紫2( 1月3日,“2006屈臣氏网球冠军挑战赛”新闻发布会在中国香港举行。(左起)米尔扎、德门蒂耶娃、维纳斯·威廉姆斯、达文波特、塞琳娜·威廉姆斯、瓦迪索娃和郑洁 )

由于身体条件不好,郑洁就拼命在技术上下工夫。蔡洪玲说,郑洁学东西比较快,模仿能力强,而且非常踏实,你让她怎么练她就怎么练,让练多少量她就练多少量。

那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只愿意上场打实战,对于碰墙之类的基本功训练,大家都“谎报军情”说做完了。只有郑洁常常一个人留在球场上和自己较劲,“我知道我条件不好,所以要比别人更刻苦才行”。那时的她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用脚步弥补身高不足,是她又一项训练主题。“有一回我坚持做脚步练习,在球场上来回跑,教练觉得我有些不对劲,我也没有承认。几天以后我就不能走路了,其实训练时候我已经大腿肌肉拉伤。”

郑洁和晏紫3

类似的记忆,晏紫也有一箩筐。参加青少年比赛时手已经肿得不行,但为了要继续留在球场上她硬是一声不吭。等比赛结束,右手掌根已经皮开肉绽。

1997年,郑洁、晏紫进入四川网球队,住在7个人一个房间的宿舍里。郑洁身高条件不好,而晏紫身材单薄且容易受伤,她们的前途并不被看好。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四川网球队,身处二队的郑洁、晏紫算不上引人注目的球员。

郑洁和晏紫4( 苏亚雷兹和帕斯奎尔的跨国组合 )

“我们两个都爱哭,一输球就爱哭,所以天天都要抹眼泪。”她们还会“边哭边打”。被安排站在网前“练胆子”,郑洁、晏紫前面要迎接老队员的高压球和凌空抽球,身后还有教练放的长凳,不允许退后半步,她俩常常是一站在网前就开始哭,但依然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次“恐怖的训练”。

当时还没入选国家队的郑洁、晏紫还能在成都过春节,而每年学院“春晚”上,郑洁、晏紫也绝对是主力。队友还清晰记得郑洁、晏紫在队里表演的第一个新年节目是《采蘑菇的小姑娘》。到了2002年春节,郑洁、晏紫则最后表演了一次节目:舞蹈,后街男孩的《Every-body》。穿着从老爸那儿借来的衬衫,打着领带,从此再也没有在成都过春节。

郑洁和晏紫5( 2004年6月22日,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中国选手郑洁与卫冕冠军小威廉姆斯 )

1999年,四川队将双打配对提到日程计划上时,在二队中已沉默了很长时间的郑洁和晏紫几乎同时被提到一线队伍中。虽然入网球队之前两人就是好友,但当时两人并没有被安排在一起配对。2000年,四川网球队无力负担两人的训练费用,将郑洁“租借”给了北京朝阳俱乐部。幸运的晏紫入选国家体委培养计划,去了美国尼克网球学校,与莎拉波娃等人成了“同学”。机缘巧合的是,回国后,晏紫前往北京朝阳俱乐部,两条从未交叉的平行线真正产生了会合点。

经过在北京一年左右时间的训练,郑洁与晏紫的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除了比赛必要的临时调整,郑洁、晏紫的双打组合搭配就再也没有被分开过。“有她在,真好。”郑洁侧过脑袋打量着再熟悉不过的晏紫,她用“单纯”形容这个相识16年的老朋友,“她是姐姐,一直都是”。21岁的晏紫则这样形容比自己大一岁半的郑洁,“一辈子的交情!”

郑洁和晏紫6

“走出去”的胜利

参加2005年澳网前,郑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认真地说:“大满贯的赛场,才是我的舞台。”对于一名网球选手来说,大满贯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

郑洁和晏紫在2001年同时进入了国家青年队,但因为郑洁个子矮,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在国家青年队时候,她一共只出过一次国,得到的锻炼机会远比晏紫少。2002年进入国家队后,郑洁的受关注程度也比不上晏紫。

2002年,中国网球兵败釜山亚运会,这给了中国网球界一次深思机会。他们认识到了职业化的重要,制定了“以女子为重点,以女双为突破口”的战略方针。郑洁和晏紫作为非种子选手交到了前国家队网球教练王良佐手里。

王良佐是上海人,对网球的发展,他有国际化的眼光。在他看来,郑洁虽然先天不足,但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郑洁的网球思维能力很强,在国家队的选手里,她阅读比赛的能力可能是最强的,而晏紫在思维上比郑洁要差不少,但晏紫拥有世界上一流的跑动能力。”

见面的第一句话,王良佐就问郑洁:“你愿意当中国的NO.1吗?”郑洁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你虽然不是培养对象,但是你可以充当使用对象。”王良佐的话点醒了郑洁,他鼓励郑洁大胆地向“高层”推荐自己:“选择我,你没错。”其潜台词就是:“不选我,是你的错。”

从2002年到雅典奥运会前一年多时间,王良佐带着郑洁和晏紫奔波在世界各地,通过比赛积累经验。“刚出去的时候,虽然因为成绩不好只能参加低级别的比赛,但是信心很足。大家都憋着一口气,训练特别刻苦。”王良佐说,在美国,按规定,每人每天生活费是30美元,如果是亚洲地区,则为12美元,而且使用的是旅行支票,每次比赛前都要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预定房间,非常麻烦。为了省钱,打完比赛,王良佐还得带着运动员自己做饭吃,去超市买大桶装的水,不叫出租车,而是扛回宾馆。

“第一次出国打比赛,郑洁完全没感觉。打什么没什么,输得很惨。”晏紫事后告诉王良佐,那段时间郑洁非常痛苦,经常跟晏紫说想回国。王良佐的对策是,降低标准,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比赛中每一盘拿下三局就算赢。但每次打完比赛,要学围棋复盘,“纸上谈兵”。“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复述不了,完全不记得比赛时每个球是怎么处理的。就趁我不注意,抢我的记录看。久而久之,她们习惯了在比赛中思考。”

在国外打了两个月比赛后,郑洁和晏紫积累了信心,在回国的飞机上跟教练提出:“回去后不倒时差,马上去爬长城,练腿部力量。”

王良佐教给郑洁和晏紫的名言很多,最有名的两条,一是“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自我包装,输球不输人”,另一条是“眼珠子对眼珠子”。

事实上,由于运动成绩的原因、很少出国、不懂外语的原因,中国一些非优势项目的运动员出国比赛,缺乏自信,忐忑不安,与外国选手、教练怯于交流,别说“眼珠子对眼珠子”,甚至连目光交流时都有畏缩,比赛没开始,气势上先输了几分。用王良佐的话来说,即使是零点零几的自卑,在赛场上也会表现出来,最终导致输掉比赛。

王良佐回忆说,曾有一次国际比赛,要求正选队员穿礼服亮相,郑洁穿着她最漂亮的裙子,上台与威廉姆斯、达文波特等名将站在一排,王良佐为她拍了一张非常自信的照片,他告诉她:自信的女孩最美丽。

还有一次在美国比赛,赛前王良佐已经定好了一个训练场地,却被两个外国运动员抢走了,郑洁和晏紫用不流利的英语和这两个人评理,最后吵起来,王良佐没有阻止她们,内心里反而暗暗得意。看吵得差不多了,他找来了裁判长评理,公正地解决了纠纷。

身高1.63米的郑洁在网球上常常遭遇到比自己高出半头的对手,不过她总能找到许多方法去弥补身高和力量的缺陷,也因此,赢得了国外选手和教练的尊重。在纳斯达克-100网球公开赛上,郑洁最终止步于8强。在那场比赛中,因为拼命奔跑与对手拉锯的郑洁不但把鞋跑出一条口子,还把脚也磨出水疱,最终在场边短暂治疗后,又回到赛场。“站在比赛场上就要像个战士一样跟对手拼死搏斗,这样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2003年,郑洁在美国布朗市打公开赛遇到大停电,赛程调整,郑洁一天内打了两场双打,一场单打,在场地上待了近7个小时。最后一场比赛打完,体力严重透支的郑洁忍不住痛哭失声,她抽筋的双手双脚都被绑起来,送往医院。就是在这次公开赛上,她拿到了冠军,裁判长主动给了郑洁一个热烈的拥抱。

王良佐说:“那一年多时间,郑洁、晏紫树立了自信心,人也变得落落大方起来。现在,很多国际网球大赛的裁判长都认识她们,并且十分喜欢她们。”

郑洁、晏紫比赛的时候有个经典动作:每一个球结束后,无论输赢,两人都会扬起手互相拍一下,相视一笑。很多球迷不明白,为什么输球了两人也能满面笑容。晏紫这样解释:“我们自己打出一个好球后当然是要笑的,对手打出一个好球时,有时因为球太好了,全场观众都在鼓掌喝彩,我们也就会跟着笑一下。”“当然,我和郑洁都希望,无论在赛场上遇到什么,我们都能笑着面对。”

出门在外,郑洁也有自己的小伎俩,“我学会了一切‘预约’”。去某个大赛之前,如果没有与国家队同往,她会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电话把机场接送的人员、酒店住宿等等问题都提前解决好。

2003年是郑洁网球生涯中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她注册成为WTA会员,全力投入职业网坛的巡回征战之中。这一年,她第一次在总奖金5万美元的国际比赛中夺冠,第一次打进WTA前100名,第一次参加大满贯的比赛。那一年,也是郑洁最忙的一年,她有300多天的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因为她知道要想提高水平,就必须多打比赛,“多参加比赛比关起门来闷头苦练要好得多。单从技术上看,我们和国外选手的差距并不大,只是比赛经验太少了”。

郑洁的努力并没有白费,2004年,她在参加法网前的世界排名已经提高到58位。随后,她第一次参加法网,便成功跻身16强。赛后,网球中心主任孙晋芳激动地说:“郑洁已经成为中国女子网球,甚至是目前中国网球的旗手。”这一年,她与晏紫搭档,还进入了澳网和温网双打的前8强。

2006年7月10日,继澳网双打夺冠后,郑洁和晏紫经过三盘苦战,以6∶3、3∶6和6∶2击败了前世界第一苏亚雷兹和帕斯奎尔的跨国组合,首次捧起温布尔登女双冠军。赛后,两人给前教练王良佐发短信:“哈哈哈哈哈,我们又赢了!”

球场外的郑洁和晏紫给人的印象和其他20多岁的女孩子没什么两样,指甲上涂着彩绘,脖子上绕着随身听的耳机,一坐下就在拼命收发短信,而且手法飞快,只是皮肤已经被烈日晒得黝黑。

郑洁说她喜欢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开放,喜欢那里人们的直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刚好跟她四川娃子的脾气很对路。谈到网球之外的话题,郑洁才露出了女儿态,“看到偶像会激动”。郑洁嘲笑晏紫站在萨芬的面前不敢上前,晏紫反唇相讥郑洁看到莫亚就晕头转向。问郑洁喜欢哪个球星,她说喜欢莫亚,因为他长得帅;喜欢休伊特,因为他跑得快;但只有格拉芙才是她的偶像。郑洁一直向往用另外一种语言跟别人神侃,所以如果有机会读大学的话,她说她一定要学英文,但是理由听起来却让人大吃一惊,因为“国家队里只有孙甜甜会用英语跟人吵架”。

就像许多年轻姑娘一样,郑洁已经有了自己的白马王子,现任中国男子网球队教练张宇。4年前,两人刚公开恋情时,有些人很是惊讶:“张宇怎么会喜欢上郑洁?”当时的张宇是北京网球队名将,也是中国网球队出名的帅哥,而郑洁只是一个瘦小平凡的外地小丫头。“那时候是听别人议论她,然后又看了她的几场比赛后,才开始关注她的。她条件不是特别好,但是打球聪明,又很顽强,真是挺让人佩服的。”张宇这样解释。■ 温网教练技术网球晏紫澳网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