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年后的《荒原与人》
作者:马戎戎(文 / 马戎戎)
( “这部戏最终要探讨的,是世界上最残酷的斗争——人与自身的搏斗。”李云龙说 )
解放军歌剧院的舞台纵深有20米,很新,可惜还是不够大。否则王晓鹰肯定会加比现在多一倍的歌队上去,齐声诵吟“人活着就是为了弥补世界的残缺”——一提到知青、提到北大荒,所有曾经从那段历史走过来的人,估计都有这种冲动。作为国家话剧院年度大戏,《荒原与人》用了34个演员,其中,歌队成员多达20人,在中国舞台剧中,这绝对算得上大制作,在国家话剧院制作历史上,只有《九三年》有同等的规模。王晓鹰自己的《萨勒姆女巫》,也不过用了20人。声势是震人的:舞台是全镜面的,三角钢琴和伴奏女子不在幕后而在台前,配乐全部使用交响乐,到剧情高潮处,3米高的巨型拖拉机突突地开上舞台,车灯射出雪亮的光芒。
“宏大,我们要表现出那个年代的宏大。”王晓鹰这样说。
在李龙云21年前的原作中,《荒原与人》有着另一个比较诗意的名字《洒满月光的荒原》。年代被定位在“人类的两次信仰之间”,地点是颇有魔幻色彩的“落马湖王国”。这部作品在80年代得到的是“大师之作”的待遇和称誉:1985年创作,1988年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之后被列入《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戏剧卷》、《中国戏剧百年精华》等书。相当长时间内,这出戏是以“难排”著称,当时的戏剧评价家李钦甚至给出了这样的评论:“《荒原与人》使我们感到理论上的困惑,古今中外的剧作家没有人这样写过……我预言这个戏在中国的第一次演出可能要失败。”这样的评价真是够聪明,与其说是担忧不如说是技巧更高的赞美。不过事实上,这部戏自诞生之日起,的确少有导演把它搬上舞台。1987年空政话剧院的老导演王贵组织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在沈阳演出过、中央戏剧学院的徐晓钟则自1987年始先后组织过三次演出;林兆华也曾想过要导演这出戏,并于1987年到北大荒深入过生活,但最终没有排演成功。
《荒原与人》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马兆新和细草是正在热恋的垦荒队员,垦荒队队长,于大个子强暴了细草之后,小马抛弃了细草,细草只好选择嫁给马车夫;李天甜爱恋着苏家琦,他们被当众批斗,李天甜走入沼泽自杀了。李龙云当年发表的剧作在形式上深受意识流文学、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淡化了生存背景和具体事件,充满了大段独白,甚至安排“15年后”的马兆新和“15年前”的马兆新同台对话;当年徐晓钟曾将之称为“心灵对白结构”。这样的方式显然给导演带来了理解上无尽的可能性,它可以是非常抽象非常符号化,王贵在1987年就是这样做的:血手印、满张的船帆、船帆上写着人的名字;它也可以是对一个时代的追念:徐晓钟在正式上演这出戏时已经是1993年,徐晓钟淡化了原作中“心灵质问”的面,15年后的马兆新只是作为叙述者在开场时出现,大量的知青歌曲和知青生活场景被安插在剧中,成功地唤起了一种怀旧的怅然。王晓鹰曾经是徐晓钟的学生,谈到1993版《荒原与人》,他用“美和抒情”来形容。
与前两版相比,2006年的王晓鹰彻底放弃了线性叙事,而把重点放在对舞台假定性的探索上。在徐晓钟版本中淡化的“15年后的马兆新”在2006版本中被改为“35年后的马兆新”,在多种时空中时时与“35年前的马兆新”交谈、质问。
《荒原与人》能让2006年的观众看到什么呢?从上世纪80年代的“伤痕”文学开始,知青们的故事已经被小说、电视、电影无数遍地重复。如果2006版的《荒原与人》依然停留在“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的对田园生活的虚伪怀念;或者像“伤痕”文学一样在舞台雪亮的灯光下控诉时代,再数伤痕;这出戏就没什么重排的必要了。
王晓鹰显然很明白这一点。在王晓鹰看来,尽管知青的故事、知青的题材已经被书写了这么多年,但是依然值得挖掘,因为:“停留在一个时代的表面上,停留在那些琐细的事实上是不够的,每一个时代过去后,最有审美意义的不是那些具体事件,而是事件背后人的困惑与挣扎。”所以,在这一版的《荒原与人》中,他说,他要营造的气氛是“压抑、残酷、蛮荒”,要强调的是“年轻生命的生存和爆发”。“尽量不怀旧,不去试图描摹当时的生活场景,没有当时的歌曲,不是讲故事,而是讲心态,讲述年轻人对于理想、生命的支撑和挣扎。”
他觉得,这样的处理“有一种宏大的东西在里面”。在他看来,“我们今天的戏剧太讲娱乐了,大都在小情景里讲究小乐趣,缺乏大的东西。而这个戏就特别合适”。
但其实,戏里最动人、最见导演功力的地方反而是那些细腻的小段落:细草和四川女人对生育的探讨、天甜和苏家琦对坐时手中的红毛线;最有新意的处理,也是这一版中细草对于马兆新以“男人的尊严”为由抛弃她时的反驳:“难道女人就没有尊严?”而舞台上最终呈现出来的“大”和王晓鹰的设想应该是有出入的:当歌队成员们穿着整齐的知青服装,像迎客松一样伸出手臂、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时,映进观众脑海的第一印象不是“宏大”而是“真像80年代”。对于宏大激情的分寸控制,含蓄的中国戏剧人似乎很难做得到。■ 21王晓鹰荒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