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石头来得更疯狂一些

作者:马戎戎

(文 / 马戎戎)

让石头来得更疯狂一些0( “《疯狂的石头》将中国式的黑色幽默和情感表达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 )

“去看《疯狂的石头》吧,因为笑一笑,十年少!《疯狂的石头》将轻轻胳肢您:三分钟一小笑,五分钟一大笑,半个小时使您笑弯腰!一小时内不笑全额退票!”这是河南一家电影院想出来的《疯狂的石头》的宣传词,这家电影院一个拷贝做出了8万元的票房——《纳尼亚传奇》在全国投放了350个拷贝,票房3000万元左右,平均每个拷贝票房收入也就10万元左右。

《疯狂的石头》不一定是2006年票房最高的国产片,但一定是回报率最高的国产片。到7月16日为止,这部投资不到300万元的电影的票房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

可以说,这1000万元票房收入大部分来自于最原始的口口相传:中国热爱电影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这么团结过。多位朋友的MSN签名都已经变成了《疯狂石头》的各种推销语;一位朋友的MSN签名是:我已经推荐给我所有认识的人看了,请大家尽力向外传播啊。所有媒体都像约好了似的全部力挺,大家都觉得“这电影和自己有关系”。

正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所认为的那样:“这部小投资的影片已经开始试图打破好莱坞电影给观众养成的既定观影习惯,将中国式的黑色幽默和情感表达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疯狂的石头》让中国电影院线和中国电影发行商们对国产电影票房潜力有了新认识。在星美院线负责人燕语女士看来,到目前为止,《疯狂的石头》最具说服力的是,在《超人归来》上映的同一天,《疯狂的石头》的票房并没有比前一天下降。

仔细思考《疯狂的石头》为什么受欢迎是一件绝对有价值的事情。

《疯狂的石头》是对国产电影类型片种类的一次突破。王家卫曾说:“一部电影还没有制作完成的时候,要卖出去,一靠演员,二靠类型,都是那些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东西。”《疯狂的石头》没有大腕演员,靠的是类型。这种类型不是惊悚、恐怖、爱情,而是“贼”——黑帮片,而且是《猜火车》、《两支大烟枪》这样的B级黑帮片。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后,“贼”成为中国电影里缺乏的形象,这也是电影《天下无贼》剧本屡次修改的原因。7月13日,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门为《疯狂的石头》举办了一次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田卉群为《疯狂的石头》在“贼”片上的突破非常惊喜:“只有类型人物出现了,才会有类型片的成功。”在她看来,《疯狂的石头》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树立了中国最草根“贼”的形象,而不是刘德华式的酷贼。田卉群特别喜欢《疯狂的石头》的结尾:在地道里被困了好几天的小贼黑皮,出去后第一件事是抢了面包店老板的面包,被面包店老板追着在高速路上狂奔。在她看来:“这是专属于电影世界中无规则的表现,也是观众最放松的宣泄,这与一直中规中矩的国产影片,有着本质的差别。”

《疯狂的石头》突破的不但是类型,更重要的是尺度:如果按照美国的分级制度,《疯狂的石头》的分级应该会高于PG-13,因为其中有为数不少的粗口、暴力,甚至是软色情场景,这样的电影能够被通过,不能不说明了国产电影审查制度的进一步宽松。韩国电影的中流砥柱不是《实尾岛》和《太极旗飘扬》,而是《梦精记》和《老男孩》这样的B-movie。但是如果没有韩国电检制度的取消,这些B-movie永远也出不来。

但是《疯狂的石头》并不是所谓的“救世之作”。很多成功的原因也偶然:正好有“亚洲新星导计划”、正好是“中影华纳横店公司”发行的第一部电影。中影华纳横店为了发行这部电影,甚至采取了“观众免费口碑场”这样的形式,换了其他小公司,未必有这个实力。而即使是《疯狂的石头》本身,也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就像燕语所说的,《疯狂的石头》完全是故事好:《疯狂的石头》开拓的是集体创作的道路,是宁浩带着编剧小组历经14个月打磨出来的;尽管电视版权方面早已经给了“星空卫视电影台”,但在电影市场上,《疯狂的石头》其实还是没有彻底摆脱“先做产品,再找买主”的模式,刘德华是“亚洲新星导”的投资人,但他在《疯狂的石头》先期宣传中并没有起到重要作用,只是在后期才拎把吉他出来唱主题曲。但是假如一开始《疯狂的石头》中那个“国际大盗”的角色就由他来扮演呢?可能范儿不会那么纯正,但绝对对票房有更大的帮助。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远婴教授开玩笑说,应该让每个导演都拍一部喜剧片,这样中国电影的市场就会繁荣起来。事实上,让每个导演都拍当然不可能,但如果有20部这样的同等水平的类型片不断出来,中国电影的市场就会被开拓出来。毕竟整个市场容量正在不停地上升,来到北京淘电影金矿的“莲”国际公司的老总墚宝桐曾是《实尾岛》制作人,他总是喜欢用“井喷前夜”来形容现下的国产电影。现下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每年都在以几个亿的幅度上涨,说“井喷前夜”也未必不可,但怕就怕《疯狂的石头》只是昙花一现,后面再也没有尾随者。■ 中国电影电影剧情片疯狂疯狂的石头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