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型基金的“第二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一虫)
受益于今年上半年内地A股市场的回暖,开放式的股票型投资基金迎来了“第二春”。这首先体现在基金净值的快速增长,给基金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例如,至7月6日,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大盘精选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达到101.55%,成为内地基金业有史以来首只当年翻番的明星基金。扣除申购费、赎回费等交易成本(合计约为2%)之后,投资者半年内获利接近100%。
与股指相比,股票基金的净值通常会较为抗跌。一些优秀的基金还可以战胜股指,获得超额回报。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涨幅为44%,再把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首日股价的涨幅计算进来之后,实际涨幅约为50%~53%;深成指实际涨幅约为56%~59%。同期,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达59.5%,整体上跑赢了大盘,但差距不算大。上半年表现最好的前10名基金,净值收益率的分布范围为79.26%至91.45%。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因为分散投资于多只股票(数量一般在30~100只左右),股票基金净值的涨跌幅不太激烈,通常会比单只股票的波动幅度小。我们不时可以听到某一只股票价格翻番的消息,但基金净值翻番就很罕见。
在“赚钱效应”的感召之下,新基金销售难的局面得到扭转。这是“第二春”的另一个体现。去年,股票基金首次发行的规模能有15亿元以上就算不错了;去年下半年,有6只基金首发规模少于6亿元,最少的基金只有3.1亿元。今年上半年,投资者认购新基金非常踊跃,与去年形成鲜明的反差。5~6月间,广发策略优选基金首次发行规模184亿元;银华优质增长基金首发规模98亿元;易方达价值精选基金首发规模在4日内达到119亿元。这一幕类似于两年前的情景再现。2004年初,由于2003年11月以后股市持续走高5个月,基金发行市场出现“井喷”,中信经典配置基金、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分别以121亿和130亿元的首发规模创下纪录。老基金的存续规模也与股市表现有一定关联,但与新基金有着不同的方向。去年第二季度股市走弱,股票基金被大量赎回,扣除申购、认购后的净赎回金额约67亿份。今年第一、二季度股市走强,各类“老”股票基金居然被净赎回了400多亿份。
眼下有不少百姓在考虑着把储蓄存款换成股票基金。必须注意的是,“第二春”之后很可能迎来“更年期”,我们得走出以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首先,新基金,尤其是新成立的百亿元基金,不见得比老基金好。为什么要赎回老基金,申购新基金呢?2004年发行的两只百亿元基金业绩表现平平,今年上半年的净值增长率在所有开放式基金中的排名,分别居第36位、第44位。百亿基金的盘子太大,而A股优秀上市公司的数量有限,不易进行相对集中、较为进取的资产配置,在牛市中很是吃亏。近几只新基金成立时,内地股市已经有了50%左右的半年涨幅,不少优质股票的价格已不便宜,且大量掌握在老基金手中。新基金通常得在两三个月内大量建仓,集中买入股票。这会促成老基金净值上升,相当于为老基金义务“抬轿”。结果,新基金的持股成本可能会高于老基金。倘若8、9月份之后A股市场突然持续下跌,建仓比重达到五六成以上的新基金又不一定会比老基金损失更小。
再者,不必对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抱过高期望,也不必过度迷信所谓的明星公司、明星经理。“股神”巴菲特自1951年以来的年均投资回报率为31%左右。世界上顶尖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中,年均收益率约为29%。内地基金的历史还短,且很少有连续两三年优异表现的纪录,基金经理的调动更换又非常频繁。某一时段的明星基金,可能只是潜在问题尚未暴露出来(比如,集中持仓,重仓高风险类个股),也可能只有短跑潜力。想当年,华安表现不错,随后轮到博时;没多久,易方达、广发、上投摩根、银华就相继冒了出来;如今,第一名桂冠却让华夏夺去了。真有点风水轮流转、皇帝轮流坐的味道。扣除管理费、托管费(合计约2%/年)之后,A股开放式基金多年平均的年回报率估计会在7%~11%左右。今年上半年内地各基金平均59.5%的收益率可能会是昙花一现,成为三五年内的绝响。尽管春天年年有,“第三春”我可从没听说过。■ 净值股票第二型基金股票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