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价不贵,居大不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一虫)
明朝瞿佑所编的《归田诗话》中讲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少年时拿着自己所写的诗去拜见前辈顾况,顾况见其名,戏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由此想见,1200多年前,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就已经让人相当头疼了。尽管如此,时代的确是在不断进步,比方说,如今大米不贵了,而且城乡的价差很小。前些日子,父母来京小住,一直感叹北京菜价比老家便宜,日常开支不高,只是房价太贵。二老不知道,在“2006年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行榜”中,北京位居第14名,仅比纽约便宜5%,比上海贵4%,还把巴黎挤到第15名去了。
这个排行榜由美国美世(Mercer)咨询公司推出。它调查了全球144座城市的10大项、200多种商品物价,包括了衣、食、住、行、健康、运动休闲、家政服务等方方面面。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是莫斯科;首尔、东京、香港地区、伦敦分列第2~5名。2005年,该榜前5名依次是东京、大阪、伦敦、莫斯科、首尔。纽约是美国排名最高的城市,但在全球排名中只居第10位。东京、伦敦、纽约等城市生活成本高,我们早有耳闻,毕竟是西方花花世界。网上一直盛传,韩国排骨卖160元人民币/斤。所以,看到首尔成为亚军,也不会觉得很奇怪。但首尔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猪肉。据称,首尔公寓住宅价格较3年前平均上涨了24%,而以高档住宅闻名的首尔江南地区房价较5年前上涨了121.8%。
令人意外的是莫斯科居然成为冠军,圣彼得堡也排在第12位,要知道,俄罗斯可不比西方发达国家,人均GDP(4000多美元)远低于日本、美国。这可能跟俄罗斯百万富翁(指百万美元,而非百万卢布,后者只相当于30万元人民币)数量较多、且集中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有关。俄罗斯百万富翁占居民总数的比例为0.07%,而中国为0.02%。近年来,莫斯科房价上涨较快,2005年的房屋均价就突破了2000美元/平方米大关,今年一些住宅的价格又比2005年上涨近50%。它高昂的生活成本不只体现在居住方面。美世公司举了个例子。一杯咖啡加服务费的价格在莫斯科为3.07美元,首尔2.94美元;相比之下,纽约、伦敦分别仅为2.26美元、1.90美元。笔者忍不住联想到北京、上海。京沪的咖啡售价通常为10~30元/杯,只有洋快餐店才会有4.5元/杯,不知道调查时采用了哪一个价位。北京星巴克店中不少品种的售价均高于3.07美元/杯。目前,京沪城区房屋均价大约在1000~1500美元/平方米之间,毫无异议地低于莫斯科,颇有想象空间,地产商们还须努力。
话说回来,在抬高房价之前,我们还得比较收入水平,比较生活质量。莫斯科咱不清楚,北京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约为4000美元/年,差不多是纽约的1/10。但是,按美世公司的算法,北京生活成本仅比纽约便宜5%。怪不得在该公司的“2006年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中,前51名都见不到北京、上海,也没有莫斯科、首尔,连纽约都只排在第46位。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苏黎世、日内瓦、温哥华、维也纳、奥克兰(新西兰)。从宜居指数来看,前51名城市相差不大,第1名为108,第51名米兰也有99.4。这与生活成本指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1名123.9,第50名82.1。
笔者琢磨着,这美世排行榜可能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生活质量。美世在全球搞调查是为了帮助跨国公司决定给予派往海外员工的工资补偿额度。这些员工到中国,肯定属于高收入阶层。故调查可能只是针对金领、富翁等小众的“生活圈子”,它眼中的北京,主要指使馆区周围,最多就到国贸、温榆河。如果换成普罗大众的角度,北京的生活成本应该会比纽约便宜很多,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白居易”进京当北漂。纽约房价比北京贵2~3倍以上,星巴克咖啡可卖到每杯30~40多元人民币,巨无霸汉堡包卖20多元/个。而北京巨无霸只要11元,毕竟咱们的米价与人工都便宜。另外,美世的排行榜把深圳的生活成本列在第44位,为内地第3名,比北京便宜12.6%。——深圳好像不至于如此不济吧?我等俗人还真无法理解外籍金领在华的幸福生活。
当年,顾况读过白居易的诗之后,说:“有才如此,居亦不难。”放到今日,这话还能成立么?估计得改为:“有财如此,居亦不难。”是啊,老外有钱,不觉得房贵,但考虑到他们人数少,且多半不买普通商品房,故,没必要把他们认作是推动房价上涨的黑手。要怪,就怪顾况们都集中在长安,然后,再稍稍深想一步:为何白居易不怕米贵,16岁就来到长安?■ 居大不易米价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