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皮什和《西班牙公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苌苌)
( 《西班牙公寓》海报(左),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新一代欧洲人的生活态度 )
《西班牙公寓》是一部轻松的法国喜剧,讲的是一个巴黎小伙子留学西班牙的故事。萨威希望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于是申请了欧盟的交换生(ERASMUS)计划,出发前往巴塞罗那,一边学西班牙语,一边完成他的经济学博士论文。不靠谱的嬉皮士老妈给他找的房子很快不能住了,在市中心的一套公寓里,他和来自5个欧洲国家的青年学生开始了共同生活。
6月8日,在法国导演赛德里克·克拉皮什(C dric Klapisch)的电影专场放映会上,现场的观众不时爆发出阵阵大笑。“笑点”远离文化背景,年轻人不难找到共鸣:乱糟糟的房间似曾相识,他们的争吵听起来备感亲切。巴塞罗那的阳光很好,影片汲取了这座城市的活力,它不是那种靠滑稽搞笑的喜剧,所有人看上去都挺认真;也不是《老友记》,每个人都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小空间内,链接着自己的过去。
放映结束后,导演来到现场,生于1961年的克拉皮什,是法国新生代的主力导演之一。他说,《西班牙公寓》讲的是新一代欧洲人的生活态度。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也没什么宗教性的道德观念。在影片中,萨威和女友不能常相见,开始心猿意马。他喜欢班里的一个女同学,邀请她加入室友的行列,但俩人后来成了哥们儿;萨威喜欢一个有夫之妇,幽会几次后,不了了之。克拉皮什谨慎地避免了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评判年轻一代的事情,似乎很明白那样只会令人不快。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克拉皮什说他很注重电影的新颖性,这个从导演实验的一些技术手法不难看出来;另外,他的电影追求既反映现实社会状况,又不是很乏味,他良好的幽默感也让他做到了。2001年《西班牙公寓》发行后,在法国大获成功,有300万人次的观众流量。有别于一般的商业片,克拉皮什的电影关注当代青年和社会的关系,引人思考,风格以喜剧片见长,通常以巴黎人为主题,剧本有的是他自己写的,比如《西班牙公寓》、《俄罗斯玩偶》和《寻找自己的猫》,其他作品,他也很大程度地参与剧本的创作。他的电影对白睿智,风趣,而有的场景则成了经典片断。能将寻常题材用不寻常的方式表现出来,也是他受欢迎的关键。也许你已经在电影中看过不少“捉奸在床”的场景,而《西班牙公寓》中出其不意的处理方式,让人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克拉皮什曾经两考巴黎高等电影学院未中,去了纽约大学学习电影,但他拍摄的仍然是那种很典型的法国电影,保持着以人为本的特质。说起美国对他的影响,他说:“学校的教育方式对我的影响大于那个国家本身。在纽约大学,我的学习不是从设计剧情开始的,而是学习如何把影像转化成画面,那些影像在我去美国之前就存在我脑子里了;在剧本写作课上,我学到一种和法国正相反的方法论,比如行动在前,思考在后,我管这种方式叫‘just do it’,这样更简单,不是那么太知识分子气,但直率和简单化是两回事儿。”
导演的处女作,资金永远是个难题,克拉皮什也不例外。回到法国后,他在剧组当了几年的电工,直到1992年才有了机会拍摄他的第一部电影《没什么》,电影的成功奠定了他在法国当代影坛的地位,迄今他已经拍摄了8部故事长片。作为法国导演,他比其他国家有志电影的青年幸运得多。他介绍说,《没什么》的资金主要来自法国政府对电影处女作的一个资助项目。“他们有一个专门的评选委员会,每年甄选20部电影进行投资。另外还有一部分资金来自两个电视台,Canal+和法国电视三台。”
一直以来,很多人以为法国电影得到国家很多资助,但克拉皮什说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法国电影的最大投资方来自电视台,这与法国1987年颁布的一项政策有关,政府要求电视台为支持电影,保护电影做出一定举措。电视台都有专门的剧本审查部门,进行挑选,投资。对于电视台来说,这不是什么赔本的买卖,电影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话,他们可以收回投资,参与分红;即便卖得不好,至少他们可以拿来在电视上播放。法国还有一项电影保护政策,如果一个电影商业上比较成功,那么他的票房收入的一部分将会被投入导演的下一次电影创作当中。”
《西班牙公寓》还讲到一个起飞的故事,不仅指萨威起程离开家乡,影片最后,他也找到人生的方向。结束留学生活,萨威在政府部门上班的第一天,就发现自己无法忍受死板的氛围,于是飞奔回家中,开始了写作生涯。2004年,克拉皮什拍摄了《西班牙公寓》的续集《俄罗斯玩偶》,萨威成了作家,却有了新的失落,他发现写作养活不了自己,他去了圣彼得堡,期望在旅行中重新思考工作、爱情和理想。这也是导演本人曾经历过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吧。■ 《西班牙公寓》克拉.皮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