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狗》:一部真实电影的诞生
作者:马戎戎(文 / 马戎戎)
由三家民营公司共同投资500万元制作完成的《天狗》,有着非常好莱坞化的情节模式:小人物被卷进大事件中,成为了英雄——曾经的战斗英雄李天狗(狗子)复员后被分配到偏远的国有林场当护林员,他发现当地的孔家三兄弟靠砍伐这片林子卖钱,而整个村子的人,包括官员、农民都在从这片森林中获取利益。讲述的现实和结局相当中国化:整个村子的人想收买李天狗,在遭拒绝后,狗子发现自己陷入了全村人的包围中,他们停水停电,绑架他的儿子、威胁他的妻子……最终狗子在被村民殴打重伤后,爬回营地愤怒地用汉阳造老枪在8秒钟内击毙了砍伐林场的三兄弟,自己也因重伤成为了植物人。
6月份之前,《天狗》在电影圈子里的传播,完全是靠口碑。自电影局的审查委员会开始,逐渐波及到有院线经理、电影评论家、制片人、大学生、媒体工作者等参加的大大小小的看片会,一直到在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拿到了最佳故事片奖。
“《天狗》重新让把我们的视野投射到农村现实中,这是它的重要价值。”清华大学教授、影评人尹鸿这样评价《天狗》的价值。《天狗》是新时期第一部塑造了当代农村新“恶霸”的中国电影。电影中李天狗的对头,孔家三兄弟由于带领全村人靠砍伐森林致富,在村里建立起了令人震惊的权势:血案发生后,县长到村子里调查情况,邮递员说,村里的每一封信,都要先交孔家三兄弟看过,才能投递出去;要撒尿的老农听到县长让他谈孔家兄弟,竟尿不出来,县长告诉他,三兄弟都已经死了,他才尿了出来。
比起孔家三兄弟,影片对村民在利益驱使下的短视和麻木的揭示更让人寒心:村民们一致把狗子看作是“断我们财路”的敌人,在孔家三兄弟指挥下,锁住了村里唯一一口水井,不让狗子挑水;狗子的小屋被断水断电,狗子一家只能靠买可乐洗脸、蒸馒头、维持日常生活。村里小卖部的“厚眼镜”,乘机哄抬价格。陈剑雨说:“正是这些普遍存在的国民性弱点,构成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对狗子形成了一张纠缠不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的网。”
“我们认为,这已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底线了。”制片人肖锋这样说。《天狗》改自作家张平的小说《凶犯》:“原来的小说更多的是体制上的追问,官员没有一个好的,县长等等全部很腐败,狗子投告无门,终于拿枪打死了孔家三兄弟,是体制把英雄逼成了凶犯。但是我看这个小说的时候,觉得其实狗子和村民的矛盾,是坚守和妥协的矛盾,所以狗子打动我的,就是他对信念的那种坚持。”
( 小投资、没有大牌明星加入的《天狗》在2006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被评为最佳故事片 )
在继承了原作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关系后,编剧郑宏志突出了狗子作为一个坚守信念的“人”的一面,给狗子添加了许多具化的细节:在水源被断绝。得到水的希望彻底灭绝后,狗子竟自己在山上挖了一眼泉水。演狗子的演员叫富大龙,导演戚健说,选中他是因为富大龙朝他走来的时候,他看到了“富大龙眼中的委屈、忧郁和期待”。
很多精力被用在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上,比如法律问题:如何能让人们接受一个杀了人的英雄。影片中,在所有手段都不起作用后,孔家三兄弟在狗子下山的路上设了埋伏,让村民们打死狗子。原小说中并没有这个情节,但在电影里,这是必要的动力铺垫。狗子杀死孔家三兄弟的戏被安排在森林里,郑宏志、肖锋和导演戚健特意拍摄了孔家兄弟掏枪的细节:“一定要强调,是孔家兄弟先掏的枪!”郑宏志强调,“因为这样,才能说明狗子是自卫杀人”。
( 小投资、没有大牌明星加入的《天狗》在2006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被评为最佳故事片 )
2005年11月,《天狗》到电影局送审,肖锋心里七上八下,结果审查委员会给出了近年来的最高分。但是肖锋、李虹、郑宏志依然喜忧参半,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宣传、运作这部小制作、农村题材、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李虹说:“所有的人都跟我们说,进了电影院的人一定不会后悔,但是我们的问题是,怎么让人进电影院。”■ 天狗大天狗诞生真实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