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唐古拉山脉的人物
作者:朱文轶(文 / 朱文轶)
( 1933年,英国人弗兰克·金登·沃德率领的探险队在西藏东南部 )
古伯察
古伯察是第一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腹地的法国人,也是早期从那里活着出来的少有的9个欧洲人之一。从1844年古伯察神父在秦噶哔主教和原青海三川县的土族喇嘛桑巴钦巴的陪同下,从黑水或咧沟出发,经过18个月的旅行,1846年1月29日到达拉萨,完成了一次穿越中华帝国的大旅行。当时的驻藏大臣琦善奉清廷的命令,将他们驱逐出藏并解往四川。古伯察1846年3月离开拉萨,于同年6月到达康区康定,然后又经过四川、湖北、江西和广东,于10月中旬到达澳门,结束了这次环中国11省区的长途旅行。他在澳门整理出整个旅途的笔记《鞑靼西藏旅行记》一书。在书中古伯察提到和土匪的一场意外遭遇之后他们开始用10天时间跨越唐古拉山脉进入西藏的经历:“在一连6天艰难地攀登数座彼此之间互相重叠成阶梯剧场一般的大山后,我们最终到了那个著名的高原,也可能是地球的最高点。那里的雪镶嵌到地面并成了大地的组成部分。大雪在我们脚下嘎嘎作响,但我们的双脚仅在雪面上留下轻微的痕迹。那里的全部植物是我们不时会遇到的几簇矮小、尖硬、光滑、内部为木质、坚如铁而又不易折断的草,以至于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它们来造床垫。我们的牲畜如此饥饿,无论如何也要拼命啃吃这种难以忍受的草。我们可以听到它们用牙嚼草的声音,它们只是在经过强有力的拉扯和以嘴唇流血为代价,才能成功地啃吃掉一丁点儿草。”“下唐古拉的道路非常崎岖和陡峭。在整整4天期间,我们就如同从一个巨大阶梯上走下来一般。”
根据教会主教后来公布的行政报告,古伯察的这次跨越只花了很少的钱:400两白银,相当于3000法郎,“对于当时的探险者来说,这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因为古伯察之行主要以传教为目的,因此在他的旅行中忽视对地理发现的细节考察,一些地名的出入招致另一些人的非议,比如30年后同样想去西藏的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就曾怀疑古伯察此行的真实性,他有一次公开表示古伯察从未到过拉萨,这次跨越唐古拉之旅“纯粹是在欺世盗名”。
普尔热瓦尔斯基
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1839~1888)深入中国西藏的旅途止步于唐古拉山口。由于俄罗斯民族在世界历史上极富扩张性,沙皇俄国曾派出众多军官对中国进行一系列地理和军事探测,俄罗斯旅游家、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与中国西域探险考察热的兴起有密切关系。1877年,普尔热瓦尔斯基前往西藏的首次之行,决心游历整个西藏,但是,他经过鄂尔多斯、阿拉善,从柴达木向西,翻越唐古拉,当行至唐古拉山口的时候,由于通向拉萨的道路被大雪封锁,加上身上只剩下了300文钱,他不得不折转返回。从1870年开始他一生中5次到中国西域探险,初衷是为了抵达西藏的拉萨,然而始终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却阴差阳错在新疆走完了前无古人的路程。探险生涯中,普尔热瓦尔斯基很少关心当地的人文情况,他的兴趣主要在记录动植物和地理考察,与别的探险家很不一样。目前新疆的“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地理结构,最初也是由他标注在中亚地图上。
乌斯满
“1951年以前,唐古拉山还是绝对的无人区,根本没有我们的人。”原18军侦察科长王贵对记者说,哈萨克土匪乌斯满可能是进入唐古拉无人区的第一支大规模武装力量。
乌斯满,大约出生于1895年,是柯克托海莫勒和部落阿依吐汗小部落的普通牧民。早年乌斯满在阿山和外蒙间贩运牲畜。第一次柯克托海暴动时,他跟随部落参加了暴动队伍负责管理伙食。1940年4月,暴动队伍向特克列特进发时,乌斯满带领40余名同部落牧民和三支步枪逃亡到哈热布里根,然后渡过额尔齐斯河回到自己的冬牧场库尔特。他给予自己的部下在草原上有抢劫、杀人的权利,靠这样既打省军,又抢劫牧民的手段日益壮大起来。到1940年9月,乌斯满部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拥有大量军队和土地。王贵说,1951年我们在新疆的部队在新疆阿里地区和一拨哈萨克土匪打过很大的一仗,乌斯满兵败后和他的残余部队就跑到藏北了,因为威胁到了藏北麻曲工委,我军在麻曲增加了布防,乌斯满见藏北有军力,就逃往唐古拉无人区了,在黄河源与通天河之间活动。“这恰好又威胁到了当时从玉树入藏的范明独立支队的侧背安全,青海省委、省军区发急电通报范明,为了避免重蹈历史上薛仁贵全军覆灭在柴达木的覆辙,范明一方面同西北军区派出掩护他们的骑兵团加强联系,一方面调整了部队序列,精减和改装了一部分不适用的装备,轻装前进,很快离开了危险地带。”王贵说。
乌斯满在50年代被王震部抓获并枪毙。
范明
范明原名郝克勇,其父郝鹏程是杨虎城的结拜兄弟。由于他与杨虎城和国民革命军38军军长赵寿山的特殊关系,1938年被派往38军任中共工委委员、书记等职,刚开始同周恩来、李维汉联系,后直接同毛泽东联系。1942年9月,他秘密到延安向毛泽东汇报38军情况时,毛泽东说:“为了便于你隐蔽和开展工作,以后就随你舅家姓,叫范明好了。”
1950年解放西藏的任务以西南军区为主,西北军区为辅。分四川、云南、青海、新疆四路同时进军。范明担任青海这一路部队的司令员兼政委。其任务是从西宁、香日德,经黑河插到后藏,控制康巴拉山,切断前后藏的通道,然后直插后藏首府日喀则,解放后藏。除了入藏任务外,范明还在1951年2月27日被受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代表,西北军队同时要作为班禅返藏的先头部队。10月19日凌晨5点,独立支队开始攀登唐古拉山,这成为入藏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程。王贵对记者回忆说,除了强烈的高原反应,第二天傍晚过果由拉山口的时候,司令部过去了,并在山南侧搭起了帐篷,大部队正在过时突然遇到唐古拉山地震,损伤不少兵马物资。11月27日,独立支队胜利抵达拉萨,12月1日,同从四川入藏的18军胜利会师。
“作为先头部队的另一个任务是探路,找到除康藏线外能修的另一条入藏道路,范明专门派人收集了由青海入藏几条路线的情况,确定走中路比较适宜,并派卫志毅等人进行了实地踏勘,最后基本上沿文成公主进藏的唐蕃古道入藏。”王贵说,“但因为这条线路沼泽太多,道路温差太大,范明后来报告说‘不宜修路’。”率领西北军区部队进藏后,范明担任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副政委。1955年共和国第一次授衔时被授少将军衔。
牙含章
范明作为先头部队入藏后,牙含章是护送班禅翻越唐古拉山入藏的核心人物。
1950年牙含章调任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不久,中央选调他为班禅行辕助理代表,护送班禅大师进藏,并招募了300多名藏族青年,与班禅原来的卫队合并,为班禅行辕建立了一支400人的民族武装——班禅警卫营。
1951年12月19日,班禅在牙含章率队护送下从西宁起程,历经4个多月,翻越唐古拉山回到拉萨。班禅及行辕包括班禅警卫营、医疗队、文工队等共计809人,护送人员及民工1071人。总计为1880人。他们的行军比起18军独立支队来要缓慢。由于他们的交通工具是骡马,又带着几万头驮牛、骆驼,牲畜每天要吃草,因此,他们每天走半天路,放半天牧,实际上是半行军半游牧。再加上班禅大师为沿途闻讯长途跋涉而来的藏民佛教信徒摸顶祝福,越过唐古拉山入西藏界时,班禅专门向天祈愿。班禅抵达日喀则的当天,即在扎什伦布寺历代班禅举行坐床的大殿内,隆重举行升座仪式。牙含章抵达拉萨后统计,4000里的进藏之路平均每50米就有一头驮畜倒下。
牙含章年轻时在拉卜楞寺内学习藏文藏语,并对该寺历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又担任过去西藏三大寺学经的拉卜楞寺大活佛嘉木样·呼图克图的秘书,他对西藏历史和文化相当熟悉。入藏后,先后任西藏工委委员、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等职。他深入研究西藏历史,1952年到1953年写成26万余字的《达赖喇嘛传》,用大量事实阐明了历代达赖喇嘛与历代班禅的关系问题,证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89年12月19日牙含章病逝于北京。■ 唐古拉山脉跨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