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世界里 的游戏之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宇)
西恩·莱恩(Sean Ryan),前世嘉美国分部的CEO,现唐纳伍德媒体公司(Donnorwood Media)的老板,前段时间在向人推荐一款叫做特里果(Tringo)的游戏的时候,遇上了一点阻碍,因为对方律师发现这一款游戏有两个版权所有者——内森·基尔(Nathan Keir)和科莫特·奎厄克(Kermitt Quirk)。莱恩不得不一遍遍地向他们解释,奎厄克是基尔在一款网络游戏中的名字,莱恩抱怨道:“他们大概是觉得我完全疯了。”
这个网络游戏叫《虚拟人生》(Second Life),而内森·基尔和特里果游戏就都是这个游戏的产物。《虚拟人生》是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开发的一款大型多人在线网络游戏。因其可多人同时在线,所以和传统游戏大不相同。而它和《魔兽世界》这样在中世纪风格的背景里,扮成猎人、矿工,从事无限任务,累积虚拟黄金的网络游戏也并不一样,《虚拟人生》可在拟现实环境中,为玩家提供简单的编写语言,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建造出房子、衣服、车辆、玩具。当然他们也可以用与美元汇率为300∶1的林登币在游戏中进行各种交易。不少玩家甚至是通过出售自己设计的产品,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来谋求或拓展现实生活中的生计。英国工人克里斯·米德靠出售自己设计的情侣动画还房屋贷款,美国的单身母亲詹妮弗靠贩卖自己设计的服装首饰而得到美元。而开放的林登实验室允许《虚拟人生》的注册用户对自己创造的数字内容保留完全的知识产权,这也是为什么特里果游戏的版权所有者是两个名字的原因。
2004年12月,新西兰的玩家内森·基尔想到,既然《虚拟人生》的技术平台允许玩家自由地发挥个人创造性,那为什么不在《虚拟人生》中直接做一个游戏呢?和很多游戏设计人员一样,内森·基尔也是从小玩俄罗斯方块长大的,于是,他综合了俄罗斯方块(Tetris)和赌博游戏宾果(Bingo)这两款游戏的名称和各自好玩的特点,制作出了这款特里果。这个游戏一推出就得到了《虚拟人生》玩家们的喜欢,还经常一起在《虚拟人生》中比赛。
事实上,《虚拟人生》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游戏概念,不再只是传统游戏的娱乐或者自我满足的功能,而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诞生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东西,甚至包括播客、游戏都并不奇怪。可以说,《虚拟人生》已经具有了互联网的大部分特质,甚至还携带着某些web2.0的精神,因为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很容易地创建娱乐、商业软件或其他服务程序。所以有些人认为,这类游戏将来也许会以更好玩的方式取代现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知名的极客罗伯特·斯科伯也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微软应该对这款游戏多加注意”。
特里果不仅为基尔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也使《虚拟人生》的居民们疯狂迷上了这款游戏,不少玩家还用特里果来为自己的小团体命名,以至于有些玩家认为特里果的到来破坏了《虚拟人生》中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来自伦敦的哲学专业学生基尼,最近在《虚拟人生》中发起一个“《虚拟人生》社会的特里果化”话题,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谈论游戏对我们的影响一样。于是,一场有关《虚拟人生》中的小游戏是否比《虚拟人生》这个大游戏更能影响整个虚拟社区文化的辩论就此展开,玩家们开始抱怨特里果破坏了《虚拟人生》的社区文化,认为如今玩家们的出现只是为了玩这款游戏,根本不像以往一样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社会交往和买卖交易上了。
而这些《虚拟人生》玩家们的抱怨也正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游戏最多的微词,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认为游戏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疏离,每个人都只是注视着眼前的那块具有催眠作用的玻璃屏幕,忘记了交流。而现在最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每天把大量时间都花在电脑屏幕前、在现实中被抱怨的玩家们如今也开始了这些抱怨,他们在虚拟的游戏之中抱怨着虚拟的游戏毁掉了他们虚拟的生活。最有意思的是,特里果这款游戏就要从《虚拟人生》中进入现实生活的普通游戏机上,前面说到的西恩·莱恩,一年前发现并迷上了这款游戏,然后以五位数美元的低价买下了全球特许权,人们不久就可以在GBA和手机上玩到这款游戏。
特里果的成功也为人们带来了对游戏的另外一种认识,今天的一些在线游戏已经允许玩家自行创造一些东西,那为什么不鼓励这些玩家们进行小游戏的创作呢?互联网的环境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实验室,人们很容易把自己的作品给别人试玩,也很容易就可拿到是否受欢迎的反馈信息。试想一下,如果拥有600万用户的《魔兽世界》也允许其玩家自己设计工具或其他装备,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魔兽世界”。■ 虚拟世界游戏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