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草坪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乔尔·拉尔夫是个痴狂的草坪迷,他希望自己的草坪柔软、茂盛、整齐。他的草坪确实是这样,均匀的百慕大草上长着黑麦,一律2英寸半高(6厘米左右),还安装了地下自动洒水装置。虽然有人帮他养护草坪,他还是喜欢自己动手修剪,每周两次。每到春天,像乔尔一样的美国人都会迫不及待地开始播种、除草、整饬、灌溉、喷药,为一块完美的草坪做无尽的努力。
在美国,像他这样的人很多,个别人比他还狂热。一位女士被自家的草坪弄得心烦意乱,她挖了36平方英尺的土,拉到康奈尔农业和环境中心要求做土质分析。还有人用涂满凡士林的塑料布做栅栏,抵挡害虫的侵袭。上周,一位66岁的老头开枪打死了一个15岁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踏上草坪去捡他的游戏机。
按照剪草机工业和美国联邦政府的统计,美国5000万个家庭供拥有2000万英亩草坪,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的州;美国人每年在草坪上花费400亿美元,差不多等于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了。为什么一代代美国人那么渴望拥有一块草坪呢?美国一位环境历史学家特德·斯坦博格在其新书《美国人的草坪:对完美草坪的渴求》(American Green:The Obsessive Quest for the Perfect Lawn)中说,这源于消费文化的兴起、草坪养护产品制造公司的吆喝,以及二战后美国建房热潮往市郊的扩展。
占主导地位的“大草原理论”说美国人喜欢草坪跟人类的起源有关:人类是在非洲进化出的,因而会受到宽广的草地的吸引。生态学家约翰·福尔克说:“人类进化过程中98%的时间都是在草原环境中度过的。我们对短草和散生树木的喜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斯坦博格认为这种理论缺少证据支持。这种假说无法解释为什么虽然法国人、尼日利亚人和中国人跟美国人拥有同样的进化史,但是只有美国人特别喜欢整齐的草坪。
对此更合理的解释需要结合美国的历史和生态。虽然在华盛顿和杰斐逊的时候美国就有草坪了,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才开始迷恋完美的草坪。本来美国本土并不适宜牧草的生长,因为北美的雨量不够,牧草源自凉爽湿润的欧亚大陆。这对想拥有草坪的房主来说是坏消息,对化工行业来说却是很大的商机。从50年代起,化工公司制作培育完美草坪的广告,帮助促销除草剂和化肥。那时的美国人已经拥有了冰箱和洗衣机,厂商需要新的途径刺激需求。
草坪养护公司还注意到了人们对颜色的喜好。在50年代颜色鲜艳的产品非常走俏,绿得发亮的草坪和粉红色的汽车成了地位的象征。厂家制造复合肥料,让草坪长时间保持碧绿。看到别人家有一块漂亮的草坪,为了和邻居一致、和谐,有的家庭也会弄一块一样的草坪出来。草坪还跟人们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认识有关。主人觉得有一块完美的草坪,可以反映出自己是一个勤奋、负责、严谨的人。整齐的草坪还表明主人保守主义的价值观,不整齐的草坪则反映出对自由、自发和自然的推崇。草坪还曾成为1960年总统大选的话题,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有人尖锐地问肯尼迪如何看待马唐草(一种杂草),“如果你坚决反对它,郊区的人都会站在你一边”。
斯坦博格提醒人们注意完美草坪这一追求的危害。有两个孩子的斯坦博格说:“我并不反对拥有草坪,我自己就有一块。我反对的是完美的草坪。”技术的进步让美国人以为他们更有可能实现完美草坪的梦想。“吹落叶的机器过去只在秋季使用,现在改进了的机器常年都可以用,清理每一片碎屑,让草坪看起来就像一个室外客厅。”但是美国的草坪是工业化的结果,维持这种全美性的风景需要使用大量水资源、农药和汽油,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每年有7.5万位美国人在使用剪草机时受伤,过度施肥还会污染地下水。
美国人希望他们的草坪非常整齐,没有蒲公英掺杂其间。一块稠密、绿色的草坪令人赏心悦目,它能让房产增值,让人觉得房主是讲究整洁的成功人士。有人还喜欢推着剪草机的那种感觉,待在室外,被淹没在剪草机的轰鸣声中,而且这种劳动的成果是马上就能看到的。但是对理想草坪的追求真的是无止境的,因为俗语所说“别人家的草坪更绿”是有道理的:从远处看别人家的草坪,这样的视角看不到草叶之间的土地,草的颜色就显得更加浓郁、均匀。因而当觉得别人家的草坪更绿时,原因只在于我们有的就是这样的知觉系统。斯坦博格的建议是:“要习惯褐色——土地的颜色没那么糟糕。”■ 美国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