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基础符号学讲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卓别灵)

达·芬奇基础符号学讲座0( 电影《达·芬奇密码》海报与剧照 )

“哲学29-B:介绍上帝。通过非正式的讲座和实地考察,与宇宙的创造者面对面。”

在《门萨的娼妓》一书里,伍迪·艾伦用这段云山雾罩的话来解释他想象出来的哲学函授课。伍迪·艾伦是个无神论者,如果没理解错的话,他这是在拿神学打哈哈。

他的这段话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用做《达·芬奇密码》的简介。“《达·芬奇密码》:介绍秘密。通过非正式的讲座和实地考察,与耶稣的后裔面对面。”这本书的作者丹·布朗也是个无神论者,这本书也是在拿神学打哈哈。

《达·芬奇密码》太红了,有个美国影评人在介绍剧情时说,还需要介绍剧情吗?如果你不知道它讲什么,这两年你肯定去火星了。这本书走红的原因是它把故事虚构在了西方人价值观的根基:基督教上。耶稣结过婚,还有后代,《圣经》不过是教会编织的谎言,为了这个谎言,2000年来战争和谋杀一直就没停止过。书中故事就开始于卢浮宫里的一起谋杀案。这部小说不但具有一般通俗小说的阅读快感,还安排了丰富的历史、宗教、艺术、建筑和符号学知识,以及谜语、塔罗牌、占星术等神秘内容,而这些元素又让故事看上去更像真的,害得教会和达·芬奇家乡的学者出来辟谣,说书中内容纯属杜撰。

早有评论说这本书非常适合拍成电影,章节短,情节紧凑,想象力丰富,文字本身就有很强的画面感。

达·芬奇基础符号学讲座1( 电影《达·芬奇密码》海报与剧照 )

我刚从火星回来,对电影和原著之间的差别无从比较,看了前三个镜头,就预感这将是一部难看的电影。它的开头太平庸了,二流惊悚片的开头都比它更吸引人。

果不其然。它的确十分难看。

难看的主要原因是遇人不淑。编剧高兹曼没有点石成金的妙笔,写出《蝙蝠侠与罗宾》和《迷失在太空》那样的烂片之后还在好莱坞混,已经让很多人诧异了。导演朗·霍华德虽然获得过奥斯卡奖,但是惊悚片并不是他的强项,对原著中的历史背景和宗教知识他毫无破解办法,只能不停地用对白去解释,片中对白多得已经快成法国电影了。而他让影片像一部惊悚片的唯一手段,就是把配乐的音量加大。

还有一件事不明白:片中有那么多好演员,却没有打动人的角色,反正总要有人被追杀,总要有人去杀人,你对谁都动不了感情,也不在乎谁是好人谁是反派。几位台词那么出色的演员,主要任务就是为片中各种谜语配旁白。《达·芬奇密码》这部以故事引人入胜著称的小说,就这样被拍成了“达·芬奇基础符号学讲座”。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才是影片最大的谜团。

在我心目中,这个故事理想的男主角是40岁时的哈里森·福特,他最擅长用一成不变的表情制造紧张气氛,同时又有男子气概和人情味儿,汤姆·汉克斯那张脸根本就不是为惊悚片而生。导演方面,40岁时的斯皮尔伯格比较适合,他的顽童心态和对电影科技的迷恋常常让他的影片一边吓人一边制造惊喜,而且,对白从来风趣、精练。既然导演是斯皮尔伯格,音乐当然要约翰·威廉姆斯,他的音乐小处可以煽情,大处有史诗气魄,恰到好处,绝不喧宾夺主。另外,还可以让乔治·卢卡斯修改剧本,把书中的符号学知识变成电影符号,把文字谜语变成视觉谜语,他编剧,肯定可以把破解密码筒那一段拍得更有趣,更聪明,让人看出一身冷汗。

不过,这样的电影好像已经拍出来了,在20多年前,片名叫《印第安纳·琼斯和圣杯》,也是一个和宗教、历史有关系的故事,比《达·芬奇密码》好看不知多少倍。

惊悚片大师希区柯克有一句名言:“电影的长度取决于观众那泡尿能憋多久。”用这个标准去判断,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达·芬奇密码》肯定是太长了。虽然它没对我的膀胱构成威胁,但是我的眼皮先败下阵来,在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候我睡着了。之所以记得这个时间,是因为一小时之后我就不停地看表。

对于一个靠电影挣点稿费的人来说,看电影时竟然睡了是件很丢脸的事,如果不是为了证明这部影片的乏味,我是不会告诉别人的。

但是,一部惊悚片把人看睡了,是件更丢脸的事。■ 达·芬奇密码芬奇讲座基础符号学电影

上一篇: 美国草坪迷
下一篇: 1500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