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法师似的黑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林鹤)
新英格兰地区早早地就被开发得很充分了,比起美国的西半边,人烟稠密些。如果能在这一带的乡下有一块地,可以拿来充当度假时的僻静去处,倒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如果这块地再能大一点儿,那就更是非比寻常的福分,喜欢多事的美国主家便有必要好好地张罗着盖盖房子,以免糟践了好环境,惹得人神共愤的。
依照常例来说,居然顾到了周末别墅,而且牵涉到30英亩这么大规模的地块,应该是年过半百以后才会有幸撞见的人生际遇。这常例的想法其实过于稳健保守,是很“前”现代的。恰恰现在就有一对年轻夫妇拥有了这样一份条件,而且他们还是专门赏识现代艺术品的收藏家,所以,他们对此地建筑的预想也就比起通常的年迈业主来更要时髦得多。挑选建筑师的时候,要是想查验其时髦度的话,他的获奖种类和获奖次数都是很直接的参考指征,尤其是以奖掖新锐为主的那些奖项。如果有谁从1995年一直到2003年间永远都能拿得到PA奖,这建筑师的时髦可就不是一般二般的啦。选择如此时髦的建筑师,于这里的主人正相宜,那新盖的房子呢,直接叫成了“新英格兰住宅”:我怀疑这多半是因为主人要隐藏了身份省得贼惦记,才不肯把姓氏挂出来,就连具体地点也只肯含混地指指说,就在往西边去那一片儿呗。
中选的建筑师是两位,他们的组合叫做DA事务所,这是一家从1991年起开在波士顿的门脸儿。DA事务所是由一对同门学友开办的,一位是出生在委内瑞拉的德·里昂(Monica Pance de Leon),另一位是出生在英国、有着波斯人血统的特拉尼(Nader Tehrani),两人都在1991年获得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的硕士学位,而且现在都在那里正教着书。DA事务所历来的建筑设计重点之一,是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方法上的细部创新。他们在很多设计竞赛里频繁获奖,而且所运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避免重复的。
美国的普通人家盖房子时,有不少人爱用木框架上钉木板的做法。这种建筑盖得快,而且抗震效果好,完全可以自己动手DIY。容易的建造方法同时也带来了一项副作用,让房子的兴建可以永远没有个完。哪天多生出个孩子来,就在现有的房子边上多加出一间穿通一扇门便是,结构上几乎没有难度。借用了形容城市的发展如同“摊大饼”不断扩张的说法,DA们把老百姓随意的建造方法也叫做“建筑蔓延”,对这种没有边际乱盖房子的俗人行止嗤之以鼻。他们这次之所以肯和“新英格兰住宅”的主人携手忙碌起来,正是相中了这对夫妇要在林地间把自己家做成一件大地雕塑的梦想。一旦完工,建筑的外形就彻底定格,不会允许谁再去触动它。说说倒是简单,要知道,新建度假屋的面积一共不到250平方米,只有一间主卧室、两间次卧室,这一家人真要住一辈子的话,很难说将来是不是够用呢。
房间的数量有限,建筑面积也不太大,所以DA做设计时并不纠缠着室内空间以求曲折古怪的效果。首层布置了主卧室、餐厅和游戏室,楼上除了一对次卧室和它们共用的卫生间以外,还有一间十分规整的起居室。楼上楼下都是大致分出三溜空间来,老老实实地用纵墙隔开,很好用,也很平淡。主卧室和起居室摞着都朝北,卧室门外还带着一个露台。北立面上唯见木框的满堂玻璃窗,可以推断,这家人来此主要是歇夏,而且从北面望出去的景致应该最漂亮才是。把起居室放在二楼,是不是因为这美景离得很远,要遥遥地从树梢间看过去最妥当?
DA本来喜欢做的事情就不是团弄空间,他们更愿意在设计时直接和匠师们去切磋,细致地打量着琢磨着所用的建筑材料,盘算着用什么样儿的新构造才能做得成“诗意”。本地的乡人们盖农舍时,爱用的手段照样是木框加木板。开车过来沿着车道看见的东立面顺手便用了同样的材料和做法。用雪松做成标准规格的开槽木板,一条一条地拼装成面,上面更有木条压线。松木上天生的疤节星星点点,给房子涂上了一片满布着的雀斑,自然中带着几分俏皮。DA对这个面的简单工艺大概也有点担心它乏味吧,所以在造型上做了一点儿细微的变化。藏在东墙里面的地方,恰好紧沿边儿走着一条略有弯曲的楼梯,楼梯底下的墙面就趁势缩了进去,听凭楼梯外墙的木板鼓出来悬在半空中,有如弯弯的排箫。等上到了二楼的收头位置上,木板被烘软了扳出弧度,和下层收退的墙面连为一体。抬头看顶上,顺着楼梯的走势同样弯曲着一列屋檐,底下嵌着一线高窗透出明亮的灯光来,打破沉闷格局,给这个面镶上了一道漂亮的缘饰。在楼梯尾巴处的一楼地方正顶着游戏室,它朝东开的窗户上被嵌上了一片木百页,显出东立面上独特的一组横线条。这一组轻巧构成用到了木材的本性,于是能够顺理成章毫不费力;若是换用了砖石一类敦实的砌筑方法,就非得把人累死不可。
南立面虽也是木料的天下,它可又是另一副嘴脸,所有的木板条一律直上直下,颇守本分。这是入口大门所在的立面,本该隆重些,可惜这一端的室内功能布局有点儿不提气。一楼的游戏室自打有了东窗就知足了,对着正南面的好太阳倒是不再开窗,它那一大片的整墙面只得给其他部分做了衬景,倒也记得把木板条全都横了过来,和它的东窗连声连气。屋顶上举起来的二层部分有些收退,而且纷纷侧身错落着,仿佛几个角色站在一层游戏室屋顶的这座舞台上,互相对着脸儿正你来我往地念台词呢。它们的错落感还靠其间夹着的两条通高的细瘦玻璃分缝,把这几个体块切割得更确切。转进了屋详查一番会让你哑然失笑:如此戏剧性的场景,主角其实是二楼的卫生间,被DA分成了盥洗、如厕和洗澡的三截,掰开了推远了,佯狂假痴地在入口上面热闹着。
走进家需要先爬上十来阶的户外楼梯,因这里的地基天生有点坡度,而入口不巧却在地势最低的一角。楼梯掐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转角上一路切进去,在这两个面之间切出一道深痕。这一刀不仅切分了造型,更重要的,它以夹持入口的两道边墙引出了下一个面,西立面,是DA施展最特异招势的一个面。
与传统的匠师思路有所区别,DA并不排斥使用批量生产的工业化标准元件,他们出新意的地方,是在改进版的装配手段这一环节。在西立面上,他们大量使用了一般人会认为是很丑陋、非自然的一种材料:三元乙丙橡胶。这乌油油的东西既没有木材的温馨,也没有玻璃和钢材的爽利明快,此前只会被用在屋顶之类看不见的去处作为辅料,谁也不敢拿它贴在立面上。用到橡胶的地方除了整个西立面以外,还有屋顶和西北角上的壁炉。壁炉在全家是个制高点,所以用料特别讲究。户外用了橡胶的面层,室内部分则用了西人从古尊敬的桃花心木,呼应着位于东南角上入口处的饰板用料。
DA们在西立面上郑重地抬举橡胶材料,拿它来给整座建筑点睛,一则是看中了它可以任人揉捏的塑性特征,再则也是因为他们新想出了一个奇怪的构造细节。这个面上最重要的开口是餐厅的窗户,它是唯一能让坐在餐厅里的人看出屋外的缝隙。照理说,四外皆是无人的树林子,得数落地大窗最能充分吸纳美丽景致。然而,大概是要配合整面乌黑的颜色,建筑师偏生愿意给做出点儿哥特式的阴沉味道来。立面上严丝合缝盖满了橡胶板条,逢到窗户的地方,就在橡胶上切割出断纹,再沿着断纹的开口把橡胶条对折起来,用成排螺钉结结实实地拧紧。橡胶板条逢此作弄便开始既弯且拱,冲着外面凸了出去,正好拗出了一列弧线的栅栏挡在了餐厅的窗外。看这橡胶栅栏细长的比例、上下端的尖头轮廓以及坚硬中带着弹性的感觉,颇为中古呢。有谁不当心路过这片林地,猛然撞见这屋子,可不是会被吓了一跳,以为这里住着个骑扫帚飞行的魔法师吗?至不济也该是爱丽丝在去奥兹国的路上曾见识过的场景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