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画面,还是要灵魂?

作者:陈赛

(文 / 陈赛)

要画面,还是要灵魂?0

彼得·杰克逊俨然已是好莱坞新一代的天行者,与他共同拍过《指环王》三部曲和《金刚》的摄影总监,想来大概也是高科技武装到牙齿的怪物。不料安德鲁·莱斯尼却是一个相当温和可亲的人物——长着一张达斯汀·霍夫曼的脸,时常挂着好笑的表情,在为他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却拿着小相机反冲着摄影记者乱拍一气闹着玩。《可可西里》的摄影师曹郁被主办方请来与他聊天,虽没聊出多高深的理论,却深为这个老头儿的好玩与真性情感到惊喜——他拍出了《指环王》和《金刚》,却始终最爱《猪宝贝》,因为它温暖,并给了他最大的创作自由。

三联生活周刊:当初彼得·杰克逊筹拍《指环王》,为何会选择您做他的摄影师?

安德鲁·莱斯尼:他当时对《指环王》的哲学是,这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中土世界就已经在那里了,所以,他希望《指环王》能呈现在最自然的光线之中。他看了我拍的《猪宝贝》,觉得那是在自然光运用上非常完美的一部电影,那里的阳光很美妙,含蓄,风格化,但不过头,光线里头就有故事。他还喜欢我拍的另外一部片子《诱僧》,画面效果由我和叶锦添共同把握,一开始色彩华丽繁多,后来将军出家做了和尚,色彩开始由繁入简,从红归于白,也很戏剧化,像歌剧一样。

三联生活周刊:像《指环王》和《金刚》这样的电影,需要获取和处理的影像之庞杂,超乎我们的想象,作为摄影总监,您会不会有失控的感觉?

安德鲁·莱斯尼:我是个天真的人,也许是愚蠢,常常不知道将要面对什么就一头栽进去。彼得·杰克逊也说过,如果他知道最后要做的是这样的三部曲,当初绝不会去碰它。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摄影总监,您对于拍摄一部电影考虑最多的是什么?

安德鲁·莱斯尼:拍任何一部电影,我首先追求的都是它的“Subtext”(潜台词),就像海报上最浓墨重彩的那行字。《金刚》的潜台词是什么?首先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其次,它讲的是如何忠实于自己的情感,金刚是诚实、纯粹的男人,他有普通男人所没有的情感力度,他的反应完全忠于自然生发的情感。杰克是在与他遭遇之后,才激发出自己在感情上的勇气。再者,这部电影是讲人主宰自然的野心,人总想着征服自然,他们终于杀了金刚。这些潜台词是我在拍片时时刻想着的,所有的拍摄风格、技巧都基于此。如果一部电影只追求画面,是没有灵魂的。像《指环王》,这是一个主题庞杂的世界。佛罗多是人类纯洁天性的代表,霍比特人村庄的那场戏色调是非常明净爽朗的;在护送魔戒的过程中,佛罗多被魔戒诱惑,电影的色调开始变得脏乱、尖砺而疏离,颜色也变得单一;直到他们毁灭了魔戒之后,影像才又开始变得纯净。

三联生活周刊:您有没有对数字技术感到厌烦的时候?

安德鲁·莱斯尼:我欢迎一切能让电影得以实现的技术。十几年前,我拍《猪宝贝》的时候,唯一可用的数字技术是嘴部动画,所以拍什么,怎么拍,都有诸多的限制。但现在摄影总监能够做任何事情,斯皮尔伯格证明了这一点,他基本上已经随心所欲了。像《世界之战》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外星人从地下冒出来四处袭击人群,街上一片混乱,摄影机跟着惊惶的人群移动,有人被死光击中顿时灰飞烟灭,汽车被机器人一把抓起砸碎,火光冲天,机器人掀翻了大桥……在实际的拍摄现场,摄影师其实只是拍了人群慌乱逃跑的场面而已,其余元素全是后期合成上去的,像画出来一样。我一直想,如果真实的世界里发生这样一场暴乱,周围的人群究竟会怎么反应?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再比如,从前的胶片洗印工艺单调,我们对胶片的改动也有限,顶多换一下颜色,调调光线。但是,从《指环王》的第一部开始,我们就采用了一种叫DI(Digital Immediate)的技术,它相当于一种针对动态影像的Photoshop,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在动态影像上调光配色,加阴影,加高光。当时《指环王》在新西兰取景,那里天气变化多端,一天里四季分明,上午阳光普照,下午就开始下雪,光线变化更是诡谲不定,但是有了DI技术,我们随时可以把晴天拍的素材改成阴雨天的光线效果。《金刚》也一样,30年代的纽约城那种朦胧的像旧贺年卡一样的光线,其实都是在威灵顿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拍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个人最喜爱的作品是?

安德鲁·莱斯尼:《猪宝贝》,还有年轻时拍的两部短片。我是一个希望为所欲为的摄影师。现在很多导演在视觉上有自己的想法,比如PJ,他对于光线不执著,但对合成和镜头设计会亲历亲为,不会轻易妥协。但在拍《猪宝贝》的时候,我几乎是完全自由的,每天坐在摄影机旁边,手指一刻不离快门,因为你不知道那些动物什么时候会表演出惊人的动作表情来,那种感觉非常好。■ 灵魂画面

下一篇: 大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