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爱流泪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施恬逸)

偶尔去绍兴路上海人民出版社门市部买书,从后门看到草坪外是漂亮的白色三层小洋楼,兴起走出去看个仔细,门市部的大叔赶忙拉住我们:不好看的,被他们知道了不得。难道我们是美杜莎,两只眼睛威力堪比激光炮?绕到小白楼的正门,门口一个手持冲锋枪的大哥面无表情看着我们,对不起,我们的确不该看……

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里都有小洋楼,它们大多数住了十七八户人家,门口挂着自家钉的信箱,写着订阅的是《新闻晚报》还是《新民晚报》;门洞子里是停得歪歪斜斜的自行车,每个窗户下都有二三支竹竿撑出来,晾着内裤和衬衫。有些成为了落魄的事业单位,窗户七八年没擦过,因为缺乏维修,到处充满了腐烂的气味,拍鬼片连光都不要打的。

然而这个漂亮的小白楼,连看一眼都不可以,是从前主人的威严在冥冥中延续下来了吗?

它从前的主人是杜月笙。

其实大佬们从来都不会凶神恶煞,在面孔上写“我是坏蛋”。大傻之流,永远只能做小喽。杜月笙穿长衫,每天在家里练习写“杜镛”两个字,方便签名的时候可以龙飞凤舞,反正其他的字他也不会写。

他姑表兄弟万墨林笔下的杜月笙,更是感性男人,说起早年的坎坷,动情处忍不住虎目含泪:“蜚声中外的上海华格臬路杜公馆,大厅里,富商巨贾,当代名流,正在高声谈笑,进行一掷巨万的豪赌。杜和我一榻横陈,隔着一灯如豆,黯淡闪烁的灯光,映射他红润的眼帘,以及眉睫处的星闪泪珠。”

大概是要说明哭得凄惨,眼皮通红,但用到“红润”一词,还是颇觉诡异。

余威袅袅笼罩在绍兴路小楼的杜月笙曾经是落魄的“水果月笙”,在码头抛西瓜打短工,而之所以能起家,据万墨林说,一切际遇都源于一次小小的善举——“有一天,他走过一家水果店门口,发现一堆水果皮,旁边还有一把倚在墙上的破扫帚,一念之间,他想起他曾看到一位老太太,踩到了一块橘子皮,仰天摔了一大跤,还受了伤,居然没有人上前相帮。他觉得那些水果皮堆在街上会闯祸,便本能地拿起扫帚,耐心地把水果皮扫到路旁一堆垃圾里去。”就此,认识了在水果店工作的王国生,得以在鸿盛元水果店做短工,就此算是在上海滩找到了一块容身之地。这个故事大可以放在“勿以善小而不为”条目下作为举例说明,亦带有市民阶级津津乐道的“善有善报”气味,更给这一位传奇人物添上神秘的色彩。

水果店的杜月笙,自然不能想象未来有一日能在上海滩上翻云覆雨。所求的,无非是在街边吃两碗蛋炒饭,或者递西瓜的时候有个西瓜摔破了,“总是热渴难当的杜月笙,……捞起一片西瓜在老板喝骂声中大嚼”。当然,万墨林的水果店回忆中,并没有出现另一些内容,比如顽劣的杜月笙,最喜欢把烂水果抛到黄包车里的女客身上,听她们的尖叫,然后哈哈大笑。

这位姑表兄弟9岁时在铜匠铺当学徒,没有想到日后他能成为——他深情地列出了自己一系列的头衔——上海农会会长,上海乃至全国粮食—杂粮公会理事长,上海市参议员,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因此,他的杜月笙在华丽的大屋内抱着艰苦童年一遍遍流泪,而我们——被拒绝入内参观。■ 流泪大佬爱

上一篇: 野 鸭
下一篇: 那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