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连锁新时代

作者:谢九

(文 / 谢九)

家电连锁新时代0

前景不明的合并

永乐和大中的合作早有传言,不过最终采取合并的方式,还是多少让市场有些意外。永乐电器宣布和大中电器合并的当天,永乐股价急挫20%,当天报收于3.42港元。资本市场对并购的反应通常如此,对并购一方的股价看空,而对被并购一方的股价形成利好。不过永乐电器股价的下跌幅度还是超出人们预期,在接下来几个交易日内蒸发了60%的市值。为何资本市场对这一起看似有利的并购做出如此负面的反应?

永乐和大中电器虽然名列业内第三和第四名,但是和国美、苏宁的差距尚大,2005年,国美的销售收入达180亿元,苏宁的销售收入达159亿元,而永乐和大中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2亿元和100亿元左右。永乐和大中虽然分别在上海和北京的市场占有率第一,但从全国性布局看,更远远不及国美和苏宁,唯有结盟才有实力和二者抗衡。双方合并后,将从区域性零售商变为全国性零售商,从销售规模看,也将有望超越国美和苏宁。

根据永乐电器公布的交易细节,永乐与北京大中同意组成战略联盟,在联合采购、后勤送货、产品展示、仓储开发、仓储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及人员交流等领域进行合并。双方合作协议期为一年,大中电器董事长张大中同意在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期内向永乐上海转让大中股权,张大中同时承诺将促使北京大中的其他投资者向永乐出售各自股权。

从理论上讲,永乐和大中合并之后将有望超越国美,但由于两家企业规模相当,各自为上海和北京市场的老大,具体如何整合?是否能形成理想的协同效应?而且,永乐电器也并没有披露收购大中的具体金额,双方合并还有很多难解之谜。除了共同对抗国美、苏宁乃至百思买,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和摩根士丹利签订的股东协议。

家电连锁新时代1( 黄光裕 )

2005年9月,永乐电器赴香港上市前,曾和摩根士丹利签订一份股东协议,2007年之前,如果永乐的净利润低于6.75亿元,永乐的大股东将向摩根士丹利转让4697万股(占总股份2.24%)永乐电器股份。如果净利润低于6亿元,则转让9394万股(占总股份4.48%),反之,如果净利润超过7.5亿元,摩根士丹利则向永乐的大股东转让4697万股股份。

事实上,摩根士丹利入股蒙牛时,也曾有类似资本运作手段,双方协议规定,2004年至2006年,如果蒙牛的年复合增长率低于50%,即2006年营业收入低于120亿元,蒙牛管理层要向摩根士丹利为首的3家国际投资机构支付最多不超过7830万股蒙牛股票,或者支付等值现金,反之,3家国际投资机构要向蒙牛管理团队支付同等股份。由于蒙牛的增长势头强劲,2005年4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向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转让了6260万股蒙牛股票。

家电连锁新时代2( 孙为民 )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蒙牛这样的增长势头,比如永乐电器。2005年的销售收入为122亿元,净利润为2.89亿元,想要在2007年达到净利润6亿元乃至7.5亿元,以目前发展速度来看几乎没有可能。永乐电器的年报显示,其单店盈利能力在2005年呈下降趋势,从每平方米34.8元下降至33.8元。想要在2007年达到上述目标,唯有并购一条路。

在永乐电器宣布合并大中电器之后,摩根士丹利发布了研究报告,下调永乐电器的评级。同时,永乐电器的股东MS Retial(摩根士丹利控制)、CDH(鼎辉投资)等大幅抛售永乐电器的股票,套现12亿元。

内忧外患

在压力之下合并,不仅是永乐和大中的选择,也折射了整个业界的生存压力。家电连锁这几年看似风光无限,涌现出了黄光裕、张近东等富豪榜上的超级富豪,其实也面临极大的生存和舆论压力,一方面是上游制造商对其“盘剥利润”的指责,一方面是家电连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百思买也开始在上海开店,和国内家电连锁巨头短兵相接。如果家电连锁的这种生存环境持续下去,将来很难有更大发展。

今年4月2日,国美召开“全球家电论坛”,召集国内外的家电制造商和零售商,共同探讨中国如何从家电大国到家电强国,其中,厂商关系尤其是进场费之争成为关注的焦点。

谈到进场费,苏宁电器的总裁孙为民颇为无奈,“我们想用进销差价直接获利,这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是连锁经营协会的郭戈平会长讲过这样的例子,曾经有一家很有抱负的商业企业,说你就给我最低价,我可以承诺你不给进场费,结果干一段时间以后做不下去了,所以还是回归收进场费。所以进场费我认为是商业企业的悲哀,是我们得靠施舍才能生存下去的代名词”。

鉴于厂家将自身利润下降归之于连锁企业的“压榨”,国美电器的总裁黄光裕表示,并非是商家挤压了厂家利润,主要原因还在于厂家之间的竞争。黄光裕说:“我认为厂家利润的流失,第一是因为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竞争产生了差异,第二是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也产生了不良性差异,在这两块上丧失的毛利率最起码在35%以上。我们商家即使压厂家价格,也不过是1%、2%。我们只是替消费者向工厂,向供应商讨一个更合理价格,并不是说我们真正压低这个价格。”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会长郭戈平则从另外的角度看待进场费之争,他认为:“其实通道费的问题和我们增值税的税制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采取这样的税收制度,使很多企业把差价游离于进销之外。所以根本上要解决和调整这些问题,需要国家政策不断完善。”

一些厂家也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处境表示一定的理解,康佳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侯松容表示:“关于进场费,其实以什么名目分割产业利润这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关键是通过提高交易的确定性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链条的效率。”

除了厂商之间的种种争端,家电连锁企业间的竞争更是日趋激烈。而在国美举办的“全球家电论坛”上,4家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第一次坐在一起,也让外界猜测——家电连锁开始从恶斗转为结盟?

面对外界的猜测,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表示:“我们是永远的天敌,天敌之间在进行竞争的时候,在不同时期也要有一个规则的变化,所以我想在竞争过程中,层次和水平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我想至少在三个方面要有所突破和创新,首先在竞争上至少要能做到‘要文斗不要武斗’;其次面对长远的竞争,要做到‘用阳谋不用阴谋’。我们在过去都是一种思维方式,同行之间只要你过得好我就受不了,现在当我们都有一定规模以后,就发现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换一种角度,你好我更好,当然这不是代表我企业来讲这个话,而是代表商业同行,共同来发出这样的呼吁;第三,我们竞争将是长期性的,面对一个长期性竞争,就是要‘结伴不要结盟’。”

大中电器的董事长张大中也表示要在更高层面上竞争。

从几大家电连锁业的共聚一堂,到永乐和大中的合并,都显示出家电连锁业在层层压力下的求变之举。从家电连锁业角度看,相互结盟无疑可以增强自身实力,不过从上游厂商角度看,这肯定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局面。从消费者的角度,当然是希望可选择的商家越多越好。 永乐电器连锁摩根士丹利新时代的我们家用电器蒙牛家电时代电器永乐大中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