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岁了,那只没脑子的小熊
作者:陈赛(文 / 陈赛)
小熊维尼今年80岁了。为了给它庆祝生日,迪斯尼将举办长达18个月的庆典活动。除了星光大道的荣耀之外,还会有大量新鲜上市的新玩具、新游戏、新DVD、新衣服、新午餐盒……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套新的动画系列剧《我的朋友老虎和维尼》,2007年将在ABC电视网首映。迪斯尼的发言人说,该是时候给维尼老兄一些新鲜血液了,所以,这部新动画片里,他们动用了最先进的三维技术,维尼和它的朋友们在色彩上会更明亮艳丽,维尼的性格也将愈发积极明朗。
小熊维尼的“粉丝”们却对迪斯尼的热情不以为然,“我可不希望小熊维尼变得多么积极。我们爱它,是因为它的缓慢安宁”。事实上,维尼迷们并不喜欢变化,他们心目中真正有关维尼的故事已经70多年不曾变过了,以后最好也不要改变。但是,令他们不安的是,迪斯尼已经确认,新的动画片中,维尼的小主人克里斯托弗·罗宾将被一个莫名其妙的6岁小女孩代替。“这简直是对维尼的背叛!”一个英国人在《独立报》上愤然表示,“天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
80年前的平安夜,睡眼惺忪的英国小男孩克里斯托弗·罗宾倒拖着一只泰德熊,咚咚咚下楼梯,抱着它在火炉前,听父亲讲“一只小熊”的故事。小男孩的父亲就是后来被称为“小熊维尼之父”的艾伦·亚历山德拉·米尔恩,他早年在剑桥大学专攻数学,却迷恋写作,中途做了戏剧作家,一心想象他的小学老师乔治·威尔斯一样名扬天下。1926年,他以儿子和他的五个毛绒玩具(一只熊、一只驴、两只袋鼠、一只猪和一只有鲜明斑纹的老虎)为原型,创作了两本诗集和两本故事书,并请当时英国知名的政治讽刺漫画家谢泼德画插图。与米尔恩的文字一样,谢泼德用了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百亩园里的小动物们,有种天然稚拙的味道,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维尼形象大相径庭。这4本书后来在全世界卖出5000万册,翻译成33种语言。1961年,沃尔特·迪斯尼亲自出面,买下了它的电影版权和商品形象授权。世界上大多数人即使从未读过书,也没看过动画片,却对维尼如此之熟悉亲切,都要拜迪斯尼所赐。迪斯尼掌握着史上最伟大的赚钱术,在40多年的时间里,它把小熊维尼变成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符号,从图书、玩具、毛毯、相册到床单、拖鞋、日历、饼干盒……它衍生的成千上万种产品占了目前世界角色授权产业20%的市场份额,每年为迪斯尼创造10亿美元的利润。2003年它在《福布斯》的虚拟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甚至超过了迪斯尼的首席明星米老鼠。
在米尔恩的故事里,维尼和朋友们住在一片被称作“百亩园”的美丽森林里,它是一只好脾气的小熊,天真又无知,常常自称“没脑子的小熊”,猫头鹰假惺惺的智慧就能让它万般叹服。除了偶尔几次小小的冒险和旅行,维尼的生活就是蜂蜜和睡觉,它对蜂蜜有着永无餍足的胃口,兔子的蜂蜜,抓长鼻怪的陷阱里的蜂蜜,给驴子做礼物的蜂蜜……小熊维尼的玩具中最受欢迎的是毛绒玩具,而毛绒维尼又以睡觉的姿势最多。小熊维尼和它的朋友都十分嗜睡,它们穿着漂亮的睡衣睡帽,仿佛能天长地久地睡下去,醒了就有金黄色的蜂蜜吃。这也许就是小熊维尼的魅力,在它的世界里,时间仿佛不存在,或者被无限制地延长了。动物们的喧闹与懒散,甜蜜与愚蠢,一如人类的童年时代,所有的感受都是来自心里的第一反应,率真而笨拙。
然而,自从迪斯尼获得版权之后,维尼有了舒适的床、漂亮的窗帘、适合不同季节的衣服,经常野餐、远足、开派对,一派美国中产阶层的样子。不仅如此,连它的外形也美国化了——应玩具商的要求,原本光着身子的维尼穿上了美式的红色圆领T恤,身上长出了绒绒的长毛,一口中西部美国口音,高唱西部音乐,庆祝感恩节。按照迪斯尼一贯的说教品位,原来自私胆小的小猪变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英雄,终日沮丧厌世的小驴也变得坚强乐观。
因此,小熊维尼的“粉丝”也分裂成两派,一是纯血统派,一是国际主义派。纯血统派的逻辑是,维尼1926年诞生在英国,它的创作者米尔恩是英国人,它的主人克里斯托弗·罗宾是英国人,它生活在英国的百亩林,因此,它是一只彻头彻尾的英国熊;美国人则认为维尼是世界公民,百亩园本来也不是英国的,谁见过英国森林有袋鼠和老虎?维尼的精神是普世化的。况且,没有迪斯尼,哪有今天的维尼?
为此,英美之间没少吵架,英国人至今不能原谅米尔恩的遗孀当年那么轻率的将维尼的版权卖给迪斯尼。不过那位米尔恩太太据说原本就不是贤妻良母,只会努力消费丈夫的声誉与版税。1947年,米尔恩将维尼们的原型——儿子的5个毛绒玩具借给美国出版商E.P.Dutton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展出,他去世之后,E.P.Dutton以2500美元买下这5个玩具,此后它们就一直静静地留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玻璃柜里。1998年,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了这5个玩具的归属大动干戈,差点爆发“自美国独立运动之后最大的一场战争”。英国国会议员Dunwoody指责美国人把维尼变成世上最可怜的政治犯,几十年来关在异国的玻璃柜里,不知多么痛苦无助,美国人应该即刻奉还英国;美国人大卫·普罗兹(Slate专栏作家)则讽刺道,“对着小动物流口水和对过去念念不忘是英国人的两个基本爱好。这次他们两样都做全了”。纽约市长更是态度强硬,“不惜一切代价让维尼留在纽约”。就像迪斯尼的维尼遮没了米尔恩的维尼一样,这场战争也是以美国的胜利终结。那5个小玩偶留在了纽约公共图书馆,作为“乐观、喜悦、文雅”的象征,供世人瞻仰。
( 小熊维尼为星光大道添上第2308颗星 )
表面看,小熊维尼万千宠爱于一身,围绕它的各方版权大战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如果小熊维尼有感情,大概会为自己的命运伤感。在真实世界里,它实在是一个可怜的“弃儿”。10年前,克里斯托弗·罗宾抱着对它的满腹怨懑去世。因为维尼过度地介入了他的真实生活,他一生活在“百亩园里的克里斯托弗”阴影之下,与父亲关系长期破裂,埋怨他“偷走了我的名字,只给我留下一个作为他儿子的虚名”。因为他知道,父亲才是真正住在百亩园里的罗宾。
米尔恩也不喜欢它,提到维尼,他常常感到战栗和窒息。他自认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而不是一个儿童文学家,但是,4本《小熊维尼》风靡全球多年,而他花了50年创作的严肃作品却无人问津。他写了一本长达530页的回忆录,其中提及维尼的只有4页。他一辈子都在绝望地逃避维尼。维尼的另外一个父亲——插画家谢泼德也说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为小熊维尼画插画。他在晚年刻薄地称维尼“老笨熊”,他厌恶人们总是把他和米恩的书并列而谈。对他来说,画小熊维尼原本只是无足轻重的副业,1921年到1953年,他一直是英国《笨趣》杂志的首席政治漫画家,但人们只对小熊维尼谈论不休,却没兴趣看一眼他那些伟大的政治漫画。谢泼德死于1976年,正是维尼50岁周年的纪念日里。而对于新主人迪斯尼来说,小熊维尼从来都是赚钱的工具。正如埃斯纳经常挂在嘴边的,“我们没有任何义务创作艺术品,赚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迪斯尼接手小熊维尼后,无论漫画、图书、动画、电影,都没有为它安排一贯之的创作者,说到底,它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而已。
( 小熊维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围绕它的各方版权大战从来没有停止过 )
1928年,A.A.米恩宣布,第四本书《小熊维尼角落的房子》之后,他不再写任何关于小熊维尼的故事。在终结篇里,克里斯托弗·罗宾对小熊维尼说,“我要走了,等我回来,也许一切都不一样了”。 小熊没脑子的小熊维尼英国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