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到海外投资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一虫)
古人(古代男人的缩写)有一个梦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个梦想的现代翻版是,中国人手握巨资,如潮水般涌出国门,像日本人在上世纪80年代所做的那样,收购公司、收藏名画,顺带买下整个曼哈顿。古人那是浪漫主义,今天的梦想比较现实——咱身后有着16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有着位居世界第一的8536亿美元外汇储备。况且,我国正在逐步放宽居民海外投资的限制。2006年被称作是“内地居民海外投资元年”。
近期,国家有关部委发文给居民个人海外投资开了两个口子。首先,允许商业银行集合居民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入外汇,然后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是指债券)。其次,将允许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开筹集外汇资金,以购买海外市场上的股票。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宣布从5月1日起放宽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政策,境内居民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年度总额为每人每年等值2万美元(约合16万元人民币)。此前,按照去年出台的有关规定,境内居民个人因出境旅游等原因购汇最高金额仅为等值8000美元。政府放开外汇管制的本意是“藏汇于民”,减少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且增长迅速带来的压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但客观上也有利于老百姓提高理财收益、拓宽理财渠道。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一些外汇理财产品,但仅限于居民个人以自有外汇资金认购。而普通百姓手中的资金主要是人民币,少有外汇。过去,居民向银行购汇受到8000美元的额度限制,且不能存在境内银行的外汇账户内用于投资理财。所以,原有的外汇理财产品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居民的投资需求。另外,在此之前,内地居民要想购买境外上市交易的股票,也非常困难。个别人甚至不得不求助于非法的地下钱庄,或者想尽办法携带外币现钞出境。今后,老百姓们可以较为方便地通过购买基金管理公司的QDII(境内合格投资者)海外股票基金产品,间接投资于海外股市。
与内地相比,境外债市、股市均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对于银行人民币境外集合理财产品而言,其意义主要在于购汇方便了,而不是投资收益率的提高。目前,各银行现有的美元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一年期收益率最高可以达到4.8%。美国债市中,10年期国债的年收益率大致与此相近,30年期资产抵押债券的年收益率可以超过5%~6%,20年以上长期公司债收益率大约在6%~8%左右。显然,如果银行的投资风格更为激进一些,境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可能超过现有的外汇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达到5%以上;只是,相应的风险也提升了,银行无法保证你的最低收益率。此外,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扣除3%的汇兑损失之后,购买境外集合理财产品实际上的年收益率应该不容易超过3%。
长期看,投资境外股市的收益率会比债市高一些,但风险也比较大。目前,主要的海外股市都是“一片涨声”。香港恒生指数刚刚涨到了6年来的新高,近一年来的累计涨幅高达26%左右;日本的日经指数近一年累计涨幅约为56%,东证指数创出14年来新高;美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近一年累计涨幅超过1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近一年累计涨幅约为22%,并与标准普尔500指数一道,携手创出5年来新高。如果提早一年放开投资海外股市的限制,大伙儿都有望赚个盆满钵满。未来一年情况如何,目前不敢妄下结论,但起码是多了一条门路,多了一个选择。毕竟,西方成熟股市的监管体系、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会比内地强,有助于克服普通百姓对股票投资的不信任感。
允许居民个人间接进行海外投资之后,受到冲击最大的可能是银行外币存款业务。目前国内银行外币存款利率水平普遍偏低(美元一年期存款的税后利率仅为2.4%)。外币储户可以考虑把存款转成境外集合理财产品,也可以考虑把存款转成QDII基金产品。至于人民币储户要不要放弃存款,转而购汇,主要取决于你对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国家放宽外汇管制之后,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了,也许它一年之内的升值幅度到不了3%。若是如此,持有外币的代价就会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