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的,黑色的,裙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孟苏)
( 小黑裙的经典时刻
奥黛丽·赫本vs《蒂梵内的早餐》
赫本在影片中穿的小黑裙出自设计师纪梵希之手。赫本穿着铅笔一样细瘦的裙子,配硕大的Merola(伦敦一个首饰奢侈品牌)珍珠项链,戴漆黑的长手套,成为淑女的标准形象。这款成了经典的小黑裙也是设计师与电影完美合作的典范。
)
小黑裙今年80岁了。小黑裙简直是时装史上的奇迹。1926年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1883~1971)发明小黑裙。80年来,潮流变幻,它的基本款式几乎没有改变,已成为时尚这件华丽袍子上的一块面料。克里斯汀·迪奥在1954年说:“小黑裙装是女人衣橱里最基本的衣服。”有句话说,如果没有一条小黑裙装,女人就不成其为女人。小黑裙装深入女人心,几乎成了现代女性的“制服”。一个叫“小黑裙”的时尚团体调查说,英国96%的成年女性有至少一条小黑裙装。它简直适合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穿着,再缺乏时尚感觉的人穿它也不会错得离谱。这条裙子还有了一个专用的缩写名称:LBD(Little Black Dress)。
永恒的裙子
1926年,夏奈尔早已成功打入巴黎的上流社交圈,正处于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期。她突然回想起了童年时生活的修道院,想起了修女们穿的黑色长袍,灵光闪现,设计出一款黑色裙装。这件黑色的齐膝直筒裙,采用双绉面料,有简洁的一字领、紧致的长袖。夏奈尔把头发剪得短短的,穿着这条黑裙子,配钟形帽子和长串的珍珠项链去参加舞会,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小黑裙震惊了时尚界,当年的美国版Vogue杂志称它是时装界的福特Model T型汽车,称之为“福特装”。很快,小黑裙就像福特汽车一样,迅速流行起来。
夏奈尔发明小黑裙,是必然的结果。她初入社交圈,就厌恶紧身胸衣、用过多布料堆出来的裙摆和皱褶。1916年,夏奈尔推出了第一个服装系列,对女式服装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那些宽松舒适、穿着随意的束腰运动装、法兰绒外套、针织直身裙一扫传统女装的夸张、繁琐。夏奈尔推崇女性的独立姿态和青春面貌,认为年轻的外貌会让女人心态好,改变对生活的看法,对未来充满希望。她竭力解放女性的身体,这就得让女人穿上舒适、易于活动的衣服,比如短裙:“现代的女性都开起车来了,如果还穿有衬架的蓬裙根本办不到。”
小黑裙是她对女性、解放、性感看法的精髓。她改变了传统的裁减方法,调整了服装的比例,设计出的小黑裙装非常实用,简单的版型适合每一个女人穿着。她尽可能减少小黑裙上的装饰,由此带出她的一句名言:永远简单,绝不多余。而裙子采用黑色则让衣服不容易被弄脏。这样的服装非常适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形式一定要和功能相结合。夏奈尔总是说,现代生活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弹性即力量”,照此推理,衣服不能成为人的枷锁。不过,小黑裙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制作一件需要花数百小时的工时。因此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出现批量成衣,时髦服装价格平民化,小黑裙才真正流行起来。
( 夏奈尔公司现任设计总监卡尔·拉格菲尔德设计的小黑裙 )
夏奈尔还发展出丰富的小黑裙风格时装:有黑色无腰线直筒裙,有领口、袖口镶白边、风格端庄的黑色外出服,有黑色的露背晚礼服(那个年代真够大胆的)。在她之后,设计师把设计小黑裙装看作荣耀和挑战,几乎每个品牌、每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
永远的黑色
( 可可·夏奈尔
)
当年可可小姐发明这款标志性的时装,引起轰动的不是服装的尺寸,而是颜色。在小黑裙装之前,除了出席葬礼、去教堂、上法庭,女人是不会在日常生活中穿黑衣服的。另一方面,黑色与暴力、放荡、谋杀、背叛、诱惑联系在一起,没有好名声,只有交际花才会穿黑色晚礼服。1884年,美国画家萨尔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为巴黎银行家Gautreau的夫人弗吉妮娅画了幅肖像《Madame X》,刚一在巴黎沙龙里展出就成为坊间的丑闻,被视为淫秽作品。人们除了传播画中女士和萨尔金特有婚外情的八卦外,还刻薄地指点她出位的穿着——她竟然敢在天黑之前就穿上黑色吊带晚礼服。二人均为此画身败名裂,萨尔金特悻悻回到了美国。
也许是在修道院里度过的童年在心里投下太重的阴影,成年后夏奈尔喜欢把自己裹在黑衣服里。也是她,乘坐情人威斯敏斯特公爵的邮轮出海,晒出黝黑的肤色,为美容业树立了新的标准,让日光浴流行至今。确定小裙子的颜色时,她可没想到黑色会成为女人衣柜里永不过时的颜色,乃至成为制服色。30年后,与夏奈尔水火不容的迪奥也建议他的客户:“你可以在任何时候穿黑色。你可以在任何年龄穿黑色。你可以在任何场合穿黑色。”黑色成了女人的保护色,可以用于葬礼,也适于宴会舞会;可以表达哀伤,也能掩饰内心真实的情绪。它还象征了女人的强权。在重拍的电影《复制娇妻》中,一位丈夫对老婆很不满:“你总穿黑色。你总想打扮成曼哈顿那种恨不得拿男人当早餐的婊子。”难怪一位寡妇会在写给《卫报》的文章里问:“人人都穿着黑衣,你又该穿什么颜色来表达你的悲恸?”
( 戴安娜的小黑裙宣言
前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是忠实的“可可粉”,穿过多件小黑裙。1994年,查尔斯王子接受电视访问,公开了他和卡米拉的婚外情,天下轰动。随后戴安娜出访美国,她选择了设计师Christina Stambolian的一条后腰带飘带的露肩小黑裙,借此暗示她比那个第三者时髦、漂亮、行为端正。
小黑裙上的大别针
范思哲的信条是“尽情炫耀”,就连他的小黑裙也如此。1994年,《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首映式,范思哲赞助休·格兰特的女友、彼时籍籍无名的模特儿丽兹·赫利一条带金色大别针的小黑裙,大大抢走了影片的风头。赫利因此出名。厌恶范思哲的人痛恨这条裙子,认为败坏了小黑裙的品位。
)
出乎意料的小
如果最近去英国的高档商场哈维·尼柯尔斯买小黑裙,里面的一些高端品牌专营店会赠给顾客一本名为《小黑裙》的硬皮小书。书的封面很漂亮:一件穿在年轻女人身上的吊带小黑裙,裙子上印着白色的手写体书名。书出得很应景,里面收录了15位英国著名女作家撰写的短篇小说、随笔,谈的是她们对小黑裙的爱与恨、仰慕与不屑,写了成长的痛苦和婚姻的困惑。
主编这本书的作家苏茜·玛奎尔说,她的初衷是“想表达一种你在更衣室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时的感觉。你会问,我穿这件衣服好看吗?它适合我吗?”
女作家曼达·斯哥特在她的文章中说,她从未穿过小黑裙,因为她的生活中没有它的存在空间。写作之外斯哥特还是位兽医,上她诊所里来的人不会穿小黑裙。她住在乡下,喜欢骑马和登山,更需要运动服。她的朋友没人穿这种衣服,而她写作更不需要服装知识。她还是个同性恋者,也许她的爱人更了解LBD。对她而言,小黑裙装只是一种面料、一种设计,就像比基尼,尽可能少遮住点身体。它和高跟鞋是同谋,合计将女人迅速变得实用,变得谦卑,变成“一块静态的肉体”。
女作家们对小黑裙装的“小”有各种理解,占多数的观点是:“小”意味着“迷你”。80年来,小黑裙装一直和身体裸露联系在一起,尽管这不是夏奈尔的本意。夏奈尔对通过暴露身体来达到性感的做法最嗤之以鼻。到20世纪80年代,小黑裙几乎指的是紧身迷你裙。对裙子“小”的追求,逐渐演变成要求身材瘦小。90年代以后,小黑裙的裙身拉长,作家穆里尔·格雷说:“像妮基塔手里那支又细又长的枪。”这大概暗示,不仅衣服的尺寸要小,女人的身材也该纤细。超级模特儿高大丰满的身材过时,每个女孩都希望有凯特·莫斯营养不良的细瘦身材。作家莫莱格·乔斯说:“瘦小的女人没有威胁,瘦小的身材部分表示她需要被保护。女权运动在知识和智力上极大影响了女人,在小黑裙的诱惑下,一切溃不成军。”
夏奈尔当年拒绝嫁给威斯敏斯特公爵,说公爵夫人会有很多个,可可·夏奈尔却只此一人。和自己一样追求自由的女人如此评价自己的杰作,也是她根本没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