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圈的水有多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电影圈的水有多深0( 陈逸飞 )

那年冬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理发师》的原作者凡一平也是《寻枪》的作者,他还记得,陈逸飞已经找了多年本子,他喜欢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看中凡一平的小说倒不是因为姜文的推荐。本来陈逸飞只想拍个四五百万的小成本电影,可不知怎么回事,这团雪球突然滚大发了。另外三个投资方是怎么加入的已经不可考,但正因为有了世纪英雄等几个公司介入,才有了姜文加盟剧组,或者说有了姜文,很多公司突然对这部片子有了信心,毕竟大家对姜文、葛优两大影帝同台飙戏也很期待。陈逸飞的好友,后来帮他拍完影片剩余部分的香港导演吴思远一直对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找这么多家投资方非常麻烦,我拍电影时一般最多找两家,因为一旦有一家意见不同,就会严重影响发行。我一听到有这么多投资方,真是吓一跳。”

事实上,正是有这么多人介入,《理发师》才会如此命运多舛。这部电影最早预算是1400万元,刨去两个影帝的片酬,实在不是大投资,无论哪个投资方都能独立撑下来,陈逸飞自己也能,因为截止到目前,执行制片人王绍伟给出的数字是:《理发师》一共投入了3000万元。

2002年年底,姜文和《理发师》的四个投资方就“停拍”各自发了声明,都承认在拍摄中发生了争吵,但姜文说他们之间只是“磨合”,并非矛盾。吴思远投拍过姜文主演的《宋家皇朝》,和姜文也很熟,他像个“老娘舅”一样试图重新让二人握手言和,姜文同意了,但陈逸飞宁死不从。记者采访到的陈逸飞的家人、朋友都认为陈是个很儒雅、包容的人,是什么让他和姜文结下了死疙瘩呢?四方投资声明中给出的理由是艺术上的分歧,当时媒体的报道是因为周韵,在拍摄她和葛优扮演的师长结婚一场戏中,因为化浓妆还是淡妆她与姜文发生了争执,陈逸飞没有采纳姜文的意见,从而发生了拍桌子争吵。但这个理由似乎不能成立,周韵是姜文推荐的演员,她那时是个刚出道的新人,现在在姜文的新片中依旧担任女主角,除了她以外,制片主任、编剧、录音、美术、剪接等大部分主创都是由姜文推荐,前期筹备中姜文做了大量工作。这已经可以说明问题,陈逸飞在此前拍过两部纪录片《逃往上海》和《海上旧梦》,唯一一部剧情片《人约黄昏》是和老朋友吴思远合作的,他虽然在艺术圈叱咤风云,在电影圈实际是个新人。和新导演合作,姜文可以获得更多的掌控的权力,身份是演员,干的是导演的活,这也是他前几年不能拍片时,总演新导演作品的缘故。凡一平在陆川最郁闷的时候,就劝他“能忍则忍”,但陈逸飞不愿忍。

陈逸飞的弟弟陈逸鸣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财务黑洞,2002年停拍时戏拍了1/5,但钱花去了900万元,已经严重超支,其中的分配是:世纪英雄300多万元,华谊兄弟198万元,保利华159万元,余下的由陈逸飞出。停机后的声明是,在2003年4月复拍,由于陈和姜的矛盾不可调和,4月份根本没法重组剧组,原来的人员纷纷离开,于是这900万元成为呆账。原本陈逸飞还打算从原来拍摄的镜头中选取没有姜文、周韵的部分使用,后来发现不可行,现在我们看到的《理发师》没有2002年版的一个画面。这900万元就是陈逸飞与其他三方形成的债务,如果放弃这个题材,损失由四方共同承担,但陈逸飞还要继续拍,所以第二次建组时的资金由他自行筹集,其他三方还拥有《理发师》的版权。陈逸鸣回忆说,第一次的美术师很有名气,拍摄时他老丈人患癌症,陈逸飞还帮他找医生,但停机时他还是拿走了17万元。这17万元还是原定的酬金,据当时媒体的报道,剧组里存放了900万元的酬金,有资深制片人说,敢把这么多现金放在组里,不怕管钱的人拿去炒股吗?一直跟随陈逸飞左右,重拍时的执行制片人王绍伟说:“放900万元现金也是正常的,陈导说:‘1500万元我多画几幅画就完了’。”话虽如此,当年由姜文推荐的制片主任赵一军一度也成为焦点,到底钱怎么花掉的没人清楚,不过陈逸飞在事后曾和王安忆说过一句上海话:“钞票么扔进去,人么不开心。”王安忆觉得这句话可以总结陈在那两年的心情。

​电影圈的水有多深1

在停拍前,剧组曾经开了一个会,会上姜文和摄影师谢征宇给陈逸飞列了11条罪状,在此之前,他们的冲突已经很多,姜文对陈逸飞批评时,陈正好戴着耳机全听到了。如果仅从艺术风格上,也能看出二人有多大的分歧。凡一平的记忆里,姜文想拍一个黑色幽默、荒诞的故事,陈逸飞的风格是唯美。以导火索结婚那场戏为例,在姜文的构想中,他所演的陆平和女主角宋嘉仪在婚礼前已经发生了关系,所以宋在与师长结婚时故意要气陆平。现在看到的影片中,陈坤饰演的陆平和宋嘉仪一直是压抑着感情,关系纯洁,二人在最后一幕西北农场相逢的场面更像是偶像剧的结局——团圆温暖,如果由姜文控制,绝对不会是这样的结尾。

《理发师》是不是特例

​电影圈的水有多深2( 电影《理发师》剧照 )

凡一平认为,陈坤其实更符合原小说人物的想象——江南小镇的理发师,陈坤自己也问过陈逸飞:“您为什么要选择我?我说我跟您之前选择的那个演员是天南地北。”陈逸飞说:“陈坤我跟你讲一个感受哦。我想象的陆平是什么样的画面,两边是周庄一样的房子,古老而有韵味,中间有一条河延伸到远方。中间有个石拱桥,陆平是一个穿着长衫,提着一个皮箱,慢慢走过去的人。”凭他的描述,就知道他想象的这个人绝不是姜文。可为什么会先是姜文呢?原因很简单,陈逸飞和吴思远说过,他想拍一部故事性强的,比他过去更商业一些的片子。姜文在他和其他投资方看来是有票房保证的。如果那时经过了《绿茶》、《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他就应该知道,中国没有明星制,没有哪个大腕是真正有票房保证的,即使是姜文、葛优,假若片子本身不够好,观众一样不会买账。

吴思远拍了很多经典影片,也捧红过无数的名角,在他看来,《理发师》是一个特例,即所谓的大牌演员可以操控全局。“我很少经历这种事,就算在好莱坞,演员也是在签合同前就把要求提完了,拍摄时还得按照导演的要求。”可是陈逸飞和姜文之间的合同是否完善,都是个谜。姜文在《我的几句话》中声明:他既是主演,又是监制。这样看来,他当然有指手画脚的权力。但是开拍后,陈听到姜说自己是监制,还问过制片主任是怎么回事。所有的“乱”都可以归结于陈逸飞不懂电影圈的“规矩”以及很多电影人并不尊重投资方。

​电影圈的水有多深3

中国每年投拍的几百部电影,有多少能够和观众见面,又有几部能收回成本呢?浸淫已久的人知道投资中国电影是血本无归的买卖,可很多初下海者并不知道。在海南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时候,有一部新片就在电影节驻地附近拍摄,投资方是温州的一对夫妻,做纽扣发家,被电影人忽悠来投资。来到海南,才知道上了大当,眼睁睁看着别人糟蹋他们一分分挣来的钱,却不敢言声,因为钱已经给了人家,只有赔上笑脸,希望电影人少花点钱,能让片子上映。结果是钱花光了,片子不知去哪里了,反正不会出现在影院。就连陈逸飞这样有过经验的还会吃苦头,何况其他行业的生意人?

电视剧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一个根据张艺谋同名电影改编的电视剧,据说本子非常优秀,但是剧组是个草台班子,不支付薪水,还把主要演员“绑架”起来,在业内传为笑柄。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某影视公司的总经理感叹说:“一个十分的剧本,不好的导演去掉两分、剪辑再去掉两分,影视就是不断减分的过程,最后能展示出来七八分就很幸运了。”

陈逸飞因为有钱又喜欢电影,并不太把赔钱当回事,陈逸鸣说:“拍第一部电影《海上旧梦》的时候花了很多钱,几乎一分都没有收回来。这部片子也不是公开发行的。像资料片一样的,自己喜欢就去拍了,没事了自己放着看看。只在美国的一个公共电视台放过,也没有什么盈利。他本来就没有什么商业目标。拍电影只是一种追求,不惜投进去多少钱。这是他的一种生活乐趣,他觉得他活着,能够有这个条件,就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陈逸飞的打算是晚年时的休闲活动就是在家中看自己拍的电影,他在《理发师》的花絮中也说,希望人们以后记得他拍过一部《理发师》,言犹在耳,结果却远不如设想得美好。为了保存原来的场景,他要求制片部门委托当地政府及个人予以看管达3年之久,并且支付了巨额的租金及管理费。为了给女演员找一双40年代的长筒袜,他花了上千元,可惜很多花过的钱并不能体现在影片中。

陈逸飞也总结过自己的失误:“前面发生的事情,我也常常怪我自己。我对这个产业本身,经过那么几年社会上的一些变化以后,实际上我是脱节了,对操作、运作实际上我还是欠缺的。所以我想也付了学费。”为了拍完这部电影,他得罪了不少圈中人,现在人已经故去,是非也难分辨。影视产业的混乱如果持续下去,只会更加伤害投资人的热情。不是永远都会有“人傻,钱多”这种美事,一旦公众都认识到它是个陷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