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像一条汉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洛杉矶时报》的女专栏作家诺拉·文森特(Norah Vincent)因为跟女友打赌,毅然扮了18个月的男人。她也想借此了解男人到底是怎样的,他们在想什么,男人和女人的差别在哪里。上帝给予了她一些女扮男装的先天条件:脚可穿四十几码的男鞋,身高1.78米,嗓音是女低音。她又把自己打造成另一个叫内德的自我:戴运动胸罩,理平头,配了一副方框眼镜,练习举重以强健上肢,雇一个语音教练教她像男人一样说话:隐藏感情,减少手势。她还在光滑、粉红的女性面颊上贴上胡茬,“我总是担心它们是不是脱落了,手里老拿着手帕,去洗手间检查”。每天打扮停当后,她去参加蓝领男性工人的保龄球协会,看脱衣舞,去了一个男性休养所,为了体验单身男子的生活,还在一个修道院住了三个星期。
文森特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自我造就的男人》。一位女书评人说:“大约两年前,我遇到了诺拉·文森特。我发了一个广告寻找网球陪练,她前来应征。在网球场上,她是一位优秀、镇定的选手。她的身高和身架都像男子,网球俱乐部的服务人员还不怀好意地问我她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她这本书写得跟她打球时一样:聪明、训练有素又过于克制。有趣的是,以前即使着女装出门,别人还是会错把她当成男人,但是出了书之后,她即使穿男装人家也知道她其实是女的。”原来她就是一个波德莱尔提醒年轻男子要警惕的女才子——她们想当男人没当成。
第一章写的是约会。她去单身酒吧泡妞,还在网上约会了十来次。从内德的胡子后面看过去,她感到惊奇:女人的性感的吸引力远远盖过男人,哪怕女人觉得自己一点也不辣,甚至冷冰冰。另一个让她吃惊的是,保持男女两性都希望男人拥有的、唬人又幽默的傲慢竟是那么的难。“男人的盔甲都是借来的,小号的他们穿着都大。盔甲之下裸无一物,缺少保护,也不希望你看到。”体会到做男人之难后,诺拉在书中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同情”,同情老端着架子的男人,鼓励男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可是自相矛盾的是,她自己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装男人装得也很痛苦,写书的时候她却没有乘机发泄,反而时时不忘理性地讲道理,显得很有男子气概。然而,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书的男性读者不是想由她的观察来理解自己,而是观看她扮男人的痛苦、试图摆脱自己的努力,男人不需要她来告诉自己是怎样的。
文森特说:“男子气概是压在每个男人肩上的沉重的神话。”哈佛大学教授哈维·曼斯菲尔德(Harvey Mansfield)则告诫男人应该像个男人,不要受女权主义的蛊惑。他在其《男子气概》一书中说,女权主义者像贝蒂·弗里达、波伏瓦等人虽然各个不同,但是有着一个共同之处:基本上她们最好的思想都是从两个伟大的男人那里偷来的。她们从马克思那儿偷去了他的经济理论,从尼采那儿偷到了虚无主义。
临水而建的纪念泰坦尼克号上男性死者的纪念碑是目前华盛顿参观者最少的纪念碑之一。在1912年4月15日发生的那场灾难中,74%的女性乘客幸存了下来,80%的男性乘客遇难了。为什么呢?因为男人们遵从了女士和儿童优先的原则。这座纪念碑的主体是一个高18英尺、伸展着双臂的男子,是美国妇女出于感激而于1931年树立的。碑铭上写着“献给泰坦尼克号失事时遇难的勇敢的男性,他们将生命献给了可能因此而获救的妇女和儿童”。如牟宗三先生说《水浒》里的男人:“他们的生命随时可以结束:完了就完了,并没什么可躲闪回避的。飘忽而来,飘忽而去。但是来也须来得妩媚,去也须去得妩媚:所以是个汉子。”而现在几乎没人记得泰坦尼克号上的那些男人了,在4月15日,妇女不再去给纪念碑献花了。勇敢这个词让很多妇女紧张,暗含着女性需要特殊的照料、性别差异是客观的,它声称有些事最好留给男人去做,勇敢成了不敢声张的美德。这年头女性倒愿意主动照料男人的自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