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城市为谁而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北京 陈晓凤)
前几日去花市一家商城购物,大白天的冷冷清清,因为商城对面大片的胡同已拆成一片碎石烂瓦,在此居住了几代的市民被“疏散”到了城市边缘。
无论是房主的苦苦抗争,还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呼吁,花市那些明清时代的老宅子还是没能逃过现代城市改造的狂热。房主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抢下一扇雕花格栅或是一对精美的门墩,留做纪念。可平民四合院被当作垃圾扫荡之时,外国人却依然青睐四合院。于是那些在拆迁中“合法”转移产权的四合院修缮后被卖出了天价。据说,北京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仅剩3000多个。虽然资源稀少,但销售并不看好,因为看到前房主的命运,新买主没有安全感。况且,那些“包装”后变味的新四合院也难成为古都文化的代表。
大拆大建后的城市不一定会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我到过一座回迁平民住宅楼,那里拥挤黑暗,白天也得点灯。许多老人被困在楼上小屋中,半年也下不了一次楼。被“改造”后的胡同更好吗?看看南池子吧,那里规划整齐得如一个供人参观的电影城。
上一篇:
药房托管:新的医药代表?
下一篇:
70%的居民都住廉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