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汇之“亚元”攻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一虫)
在我的有生之年,估计是看不到亚洲各国走向统一了。“亚盟”尚且没有,“亚元”从何而来?标题所指,只能是亚洲货币。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外汇实盘即期交易币种主要有8~9个。其中,三分之一属于亚洲货币,有港币、日元、新加坡元。3月底,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75%,并声明后续将有再加息的可能,导致各种非美货币一度下跌。但是,太多大牛(罗杰斯、巴菲特、索罗斯等美国人)看空美元了,在他们眼中,区区息差救不了巨额“双赤字”重压下的美元。此外,从外汇市场历史上的反应看,人民币升值会刺激其他亚洲货币的表现。那么,要不要参与对港币、日元、新加坡元的炒作?
三者当中,港币比较特殊。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首要货币政策目标不是控制通货膨胀率,也不是帮助经济实现稳定增长,而是汇率的稳定。在现有的体系下,香港金管局为港币提供双向兑换保证,上限为1美元兑7.75港元,下限为7.85港元。这实际上意味着,当波动幅度超越上限或下限时,金管局就会进场强力干预。年初之时,香港拥有124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总额的6倍多。目前没有政治上的压力要求改变联系汇率制度,咱们平头百姓压根儿没法跟香港特区政府对赌。港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波动预计会很小。故,您可以把港币当成美元的“影子”来替换性使用,炒港币与炒美元没有本质区别。
由于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很高,新加坡与香港地区的金融管理局都将汇率水平确定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新加坡的汇率制度还与目前中国的汇率制度有些相似,都是把本币与一揽子货币挂钩。新加坡官方只允许新元在一个币种构成及权重均不公开的货币“篮子”加权汇率区间内自由浮动;允许波动的范围预先确定,但同样不对外公开。该“篮子”以其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加权而来,会根据实际变化进行周期性调整。有人推算出,该加权汇率的中点约为1美元兑1.69新元,上下波动幅度为0.053%。为了使新元汇率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新加坡货币当局会通过买卖外汇进行干预。如果官方认为有必要主动调整汇率,只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避免突然出现大起大落——我国央行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偷师”,学的就是这些招数。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新元对美元一直在缓慢升值;其中,2005年大约升值了4%。由于是有管理的“肮脏浮动”,尽管新元汇率波动大于港币,对外汇炒家而言,却仍然显小,夸张点说,填不了牙缝。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元。日本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名义上,汇率由市场决定,但日本政府长期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日元来干预外汇市场。尽管如此,日元的波动幅度还是大于新元——对炒汇者来说,生命在于波动。年初至今,日元对美元汇率的最大震幅约为5%;超过2%的单向涨跌运动共发生5次以上。如果每次方向都跟对了,3个月的收益率超过10%。对于这种短期波动的预测主要依靠盘中的感觉,玄而又玄,运气的成分较大。炒汇者通常频繁进行买卖,不知不觉中就把对中长期波动趋势的把握抛诸脑后,颇有些舍本逐末的味道。近期日本经济颇有起色,跌无可跌的0.1%基准利率未来肯定上调;结构性改革正向前推进,阻力也没有想象中大。至今年2月份,日本已连续第27个月实现出口上升,当月商品贸易实现9557亿日元顺差,作为晴雨表、先行指标的日经指数一年来已上涨约50%。在美元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的背景下,日元升值一触即发,主要的麻烦制造者仍是日本政府。由于害怕影响经济复苏,日本政府可能阻止日本银行加息,并入市买进美元。
扯了半天,可供国人炒汇的亚洲货币主要就是日元了。这并不意味着看好日本(眼下日、美经济景气,欧洲不甚景气),只是没有其他更好的对象可供选择了。对于港币、新元,如果您有短期存款,建议考虑换成人民币、美元存款。港元存款利率不低(一年期2.625%),但对人民币贬值的风险较大(一年3%左右);新元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0.2875%,可能无法通过缓慢升值来得到全面补偿。■ 银行日元汇率外汇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