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的中国记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电视剧中的中国记者0

最近有一个陈好演的电视剧,她在里面的身份是杂志社记者。先不说她每天打扮得很白领像不像记者,就说她的年薪——50万元,在主流媒体里我还没听说哪个记者拿这么多钱的,总编和社长当然除外。可以猜到编剧的苦心,如果不挣这么高的年薪,就没法住大玻璃屋、开好车、结识上档次的男朋友。就像另一个电视剧《男才女貌》,里面刚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居然住在客厅超过30平方米的豪宅,有观景阳台大飘窗、吧台,房间布置得如梦如幻,要知道背景可是在上海,这房子月租至少上万,如果主人公身份换成小明星倒还可信点。

再回到陈好的打扮上,起码导演也在发布会上见过不少记者,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把记者想象成OL的模样,一身从国贸或燕莎买回来的名牌。没错,某些经济、时尚记者可能在正式酒会上穿这样的服装,但她们在日常生活和采访中绝对没钱这么折腾,除非已然傍上了大款。偏偏剧中的陈好是个事业心很强、不肯依附于男人的李铁梅式女青年。其实记者这个行业对穿着要求非常之随便,北京的一家主流报纸还讥刺另一家的时政记者打扮像民工,娱记更是花里胡哨,怎么卡哇伊怎么来。

也许影视圈里的人都很厌恶记者,所以他们作品中的记者都相当弱智。韩国名剧《浪漫满屋》里,大明星RAIN到上海一游,一群电视台记者围着他问“你对上海什么感觉?这是你第几次来上海?”之类的问题,大明星一脸的不耐烦,不能否认,这段戏还是有其真实性的,不真实的是娱记怎么会不问绯闻呢?这一定是主办方请来的托儿,一点职业素养也没有。

即使是那些以记者为第一主角兼正面典型的电视剧,也透着十分虚假。海岩的《你的生命如此多情》里,那个杂志社的女记者,从开始到结尾,一篇稿子都没有发表过,期间历时好几个月。她先去联系采访一位知名企业家,对方不理她,而后她和人家的儿子相爱,获得采访机会,这样牺牲小我换来的稿件被主任评为“很不错”,只是建议其再改几次。最后她采访的老板都死翘翘了,这应该是发表的最好时机了吧!那稿子还捂着,也不怕馊了!当时我非常纳闷,这杂志是旬刊、月刊还是年鉴呢?一点都不在乎时效性吗?又不是写《红楼梦》,这也太精益求精了。

另一个反性骚扰电视剧《女人不再沉默》里的女记者还是杂志社的。为什么总是杂志社?这中间有玄机,报纸太忙太累,没时间反映主人公在多角关系中游刃有余的特质;电视台倒是经常被表现,但那一定要是主持人和出镜女记者,身边跟着扛机器的壮汉,她好睁着水汪汪而无辜的眼睛,和市长谈些非常浅显且人民不关心的话题。《女人不再沉默》中的女记者还在试用期,总编就拿着她那篇明显没有新意、“知音体”的报道在人前挥舞,宣布她立刻转正,马上为她申请编制和住房公积金,其他熬了很多年的临时工编辑眼巴巴瞅着。然后这女记者就不用工作了,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

国产剧中的记者最大瑕疵是不食人间烟火,劳动与报酬极不相称,即使有创作者是记者转行,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回忆,电视中的记者生活在理想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