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大脑

作者:袁越

(文 / 袁越)

​欺骗大脑0

生物学上有一个好例子,就是所谓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简写成IL)系列。这是一群细胞因子的总称,其作用相当于细胞间的信使。它们在血液中到处游动,遇到合适的靶细胞就结合到其表面的受体上去,启动靶细胞加速(或减缓)某个生理反应。可是每个靶细胞受体都可以被多种细胞因子所控制,而每一种细胞因子也可以结合多种受体,于是天下大乱,任何一种细胞因子似乎都具有很多种不同的功能。这样一来,科学家只好按照编号来给它们命名。自1979年发现了第一种“白细胞介素”以来,至今已编到了IL-33,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之中。

之所以叫“白细胞介素”,是因为最初发现的细胞因子都是由免疫细胞(白细胞)所分泌的,它们的作用也局限于调节免疫系统对抗外敌入侵的功能。但是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比如最近科学家发现肌肉组织也可以分泌IL-6,其分泌量和肌肉的疲劳程度成正比。原来,肌肉收缩过量会导致肌纤维发生轻微损伤,由此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可以说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警报信号,它告诉其他免疫细胞立即投入战斗。

那么,肌肉组织分泌这么多IL-6干嘛用呢?原来,IL-6还可以作用于脑细胞,使人产生疲劳的感觉。两年前南非开普敦大学的科学家葆拉·罗布森-安斯利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她找来7个职业运动员,向他们体内注射IL-6或者安慰剂(当然他们本人不知道注射的是哪一种),然后让他们跑20公里。一周后,注射过IL-6的运动员在再注射安慰剂(反之亦然)的情况下跑一次,比较两者的时间。结果她发现注射IL-6的运动员的平均成绩要比注射安慰剂的慢一分钟之多,而且运动员都抱怨说IL-6让他们感觉更加疲劳。

看到这里,傻瓜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可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生物进化不会那么傻,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贸然服用IL-6阻断剂,欺骗大脑,就很可能会造成肌肉的永久性损伤,得不偿失。不过,这项实验却引发了科学家对IL-6的兴趣,一些人开始研究IL-6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他们发现了一个更加令人惊讶的现象。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美国身心健康协会”第64届年会上,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安娜·马斯兰教授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证明IL-6可以降低人的记忆力。她找来50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测量了他们体内IL-6的水平,然后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份同样的试题,考察他们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比如,受试者被要求听一段讲故事的录音,然后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在纸上写下他们记住的故事情节。结果这500人的得分和IL-6的水平成反比,也就是说,血液中的IL-6含量越高,人的记忆力就越差。

这项实验的理论依据其实很简单,完全符合生物进化的逻辑。一般情况下,人体内IL-6水平的上升都是因为产生了炎症反应,或者简单地说,是因为人感染了病菌或者病毒。比如感冒发烧的时候人体内的IL-6水平一定会比平时高。人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肯定是赶紧战胜疾病,而不是背单词或者思考什么哲学问题,所以人的大脑便会降低效率,以便节省能量和精力同疾病作斗争。

好了,看到这里,傻瓜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事实上真的已经有人开始在棋类比赛中使用类似的大脑兴奋剂了。于是,两年前国际象棋联合会开始采用国际体坛的反兴奋剂标准,如今的世界级国际象棋比赛也开始做尿检了。毕竟这类药物许多都还处于编号的阶段,科学家并不完全知道长期使用它们会引发何种副作用。

大脑进化到如今这个样子肯定有其原因,欺骗大脑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过,马斯兰教授在报告的最后补充说,人类其实是有办法合理地控制IL-6水平的。正常情况下人过了50岁其体内IL-6水平就会有显著提高,因为这时人身体内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毛病(比如血管阻塞),很容易造成IL-6水平的上升。如果人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就能合理地减少IL-6的含量,理直气壮地提高记忆力。■ 欺骗科学科普健康il-6大脑肌肉

上一篇: ​谁的非洲(375)
下一篇: ​三上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