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上三下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每年春天,每年“两会”前,股票市场总是重复同样的一个故事,今年也不能免俗:至3月3日,大盘在1300点三上三下,每一次上,似乎都对政策或神秘的护盘基金充满期待;而每一次下,都显示出一种“加时赛”般的心态,怕跑到了别人的后面。“加时赛”心态的最近一次反应是3月2日下午的莫名大跌。
是日,大部分时间市场风平浪静,但下午14点10分,大盘突然跳水,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石化、宝钢股份和长江电力等所有大盘基金重仓股都出现重量级抛单,股指也因此从当时的下跌仅3点,迅速变为暴跌十余点。7分钟内接近垂直角度的走势线引起巨大恐慌,以至于跟风抛盘涌出,大盘最终下跌了24点。两天后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神秘暴跌仍是谜团,有一种说法,招商银行权证的交易量大到计算机不能显示的程度,行情出现中断,引发了市场恐慌性抛盘。但行情中断出现在一小时前,市场早应该对此有了反应。市场还流传再融资即将启动和海归股上市,但这些传闻并不发生在一时一刻,并且,临近两会召开,任何不利于行情的政策都会缓行。还有一种推测,基金近来增值过快,引来大规模赎回,造成基金抛股的现象,但基金最大的一次赎回潮发生在指数第一次超过1300点的时候,现在,已经不构成主要的压力。
可见,并不能用理性行为解释为什么投资者会在几分钟内大笔抛售,此次暴跌和历史上多次出现的“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五”一样,只能用投资人的非理性行为的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解释。实际上,千三点上的三上三下中后两次都是急跌下去,足见这个点位上群众心理的脆弱。黑色下跌基本上发生在市场大幅度上涨的时候,积聚了暴利的投资者随时会有落袋为安的冲动。只有在投资者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他们才会将资金继续押在股票上。
谁是这次行情最大的赢家?第一要算银行股,海外交行和建行接连推出令人惊异的报表,给国内市场带来的无尽联想,坏呆账大幅核销,银行卸下沉重包袱之后将具备巨大提升盈利的潜能。A股中的五大银行股中,拥有并购概念的如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和G民生等一度成为市场中最牛的个股,深发展在经过长达一年的低位横盘后,更是异军突起,6天时间连续上涨,一周内升幅高达13%。但这种升势并未得到延续,接下来的一周里,深发展的价位又回到了启动处。招商银行停牌25天,投资者把银行股的希望全寄托在它的复牌上,结果复牌5天,G招行4天下跌,彻底消除了投资者对内地上市与红筹股联动的幻想。
G股曾经风光,现在也有退潮迹象。一二月份,G股复牌一个填权一个,也就是复牌一个上涨一个,招行的下跌宣告了这一板块已经不能成为获利的保障,G沪机场虽有权证作为对价的附属品,但复牌当日下跌幅度也过大,G用友也贴权不小。3月3日的4只新G股仅G通威上涨4.03%,余者下跌3.32%~8.19%之间。整个市场处于停滞状态时,已经没有了只涨不跌的概念和股票。G明珠有10转增10的大比例扩股预案,当日复牌时股价居然下跌0.26元,最后,力挽狂澜的只有靠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等私有化题材。
权证由于有了创设制度,投机者也不敢一味蛮炒了。招行权证的开盘参考价0.436元,收盘价0.577元,溢价32.3%;但开盘参考价是基于招行收盘价6.62元算出的,按第二天收盘6.37元计算,招行权证理论价为0.494元,仅溢价16.8%。几天前,这还是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低廉数字,两市其余八权证在最低点时,溢价都在25%以上。权证的魅力在于以小搏大,溢价低,权证的投机价值也就越大,大多数权证的杠杆比例仍在3倍左右,也就是说股价是权证价格的3倍,招行权证达到了11倍,使得市场有了真正意义的投机兼避险的品种。市场中单纯投机的势力又受到一次重击。
因为没有大资金的避风港,获利甚高的基金开始抛售大盘蓝筹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基金仓位测算结果显示,97只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介于75%左右,股票型基金平均持仓在80%左右,仓位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为净售出股票。
证监会公布了第22批股改名单,深沪两市启动股改公司市值已达19410.96亿元,占两市A股总市值54.38%,到了3月底,以G开头的股票将真正意义上超过总市值的50%。一个新的市场,一个全流通的市场显然不会在股改全部结束后产生,股改市值过半,市场已经是新的了。新老划断、重发新股再也不可能脱下去,投资者接下来面临的将是一个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并行的、筹码增多的市场。1300点上的压力更多的不是来自套牢盘,而是股改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