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艾文)

书为媒0

钱钟书《围城》一书中说借书“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这是因为“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

虽然赵辛楣说男人对于书只肯借给女人,并不会买了送她,因赠书而撮合的姻缘却也是有的,我就认识这么一对儿。扉页的白纸上题着黑字,想赖都不成。当然,要写上赠辞,那最好是自己写的书,否则就一定要送得适时,就算不能雪中送炭,至少也得像许仙雨中赠伞。

书不论是被借、买还是赠,总免不了还是会被读一下的。实在嫌读书累人的话,其实是可以拿书纯当个家什使的,比如说把对方拿着的一摞书撞到地上,再满怀歉意地帮忙捡起来。这一招电影里见得最多,比如《婴儿潮》(Baby Boom, 1987)和《红杏出墙》(Unfaithful ,2002),别管无心还是有意,反正撞上了就有擦出火花的可能。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书还有可能被拿来当石子儿使。比如,韩素音就曾在她自传的第三部分《无鸟的夏天》里说起她和第一任丈夫唐保黄相识的经过。那是1938年,那天她正在驶往中国的轮船甲板躺椅上与人讨论战事,突然有东西落在她头上,是一本书。书是上一层甲板上(头等舱)的唐“失手”落下的。那时韩医学院刚毕业,21岁,本来就青春逼人,加上是中比混血,拿老友的太太的话形容“她既有西方人的深眼窝、白皮肤,又有东方人的黑白分明的亮晶晶的眸子,高挑窈窕的身材,因此在众多人中很抢眼,可谓才貌压人”。就这样,在还书以及致歉的过程中,他们熟识了。

实话说,出于职业本能,我对这一细节的真实性一直心存疑虑。姑且假设韩所在一层的船舱层高为3.6米,减去韩的身高(以立姿1.7米计),那么唐所在甲板距离韩的头顶1.9米。同时上层甲板一定都少不了会设有护栏防人坠落,护栏一般高1.2米,那么书从唐手中到韩的头顶至少需自由落体3米。要加速下落3米多却不至于将想追求的美女打得花容失色,那一本书得多薄呀?而且还一定不能是硬皮精装的!

如果说学问是公器,那书无疑是公共场所中相当堂而皇之的公器了。这么多人借这一公器解决私人问题,除了使着顺手外,恐怕还有着更深层缘故。原本两个完全的陌生人要变做恋人,两人之间距离连同各自的个体空间都势必要发生变化——从公众距离到社交距离到个体距离最终抵达亲密距离,必须消除防卫、层层穿透(penetration)。穿透引发冲突,冲突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穿透物得够文明。书挺好。■ 书为

上一篇: 醍醐灌篮
下一篇: 相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