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藏画官司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半个世纪的藏画官司0( 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要归还古家的名画多达15幅 )

阿姆斯特丹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Stedelijk)是座19世纪建筑,以收藏17世纪荷兰艺术品而闻名。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就不用说了,这家荷兰最大的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参观者,二楼中央画廊里多位荷兰画派黄金时期的大师杰作,像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令它在这一领域的典藏于整个欧洲也无可匹敌。现在这两家都不得不忍痛将数幅镇馆宝贝从墙上取下来,归还给两位美国女公民:61岁的格林威治镇居民马蕾·范·萨赫(Marei von Saher),还有她女儿夏勒娜。身为犹太艺术品大商人雅克·古德斯蒂克(Jacque Goudstikker)的后裔,她们代表家族奋争多年之后总算得到了公正的补偿:2月6日,荷兰负责文化事务的国务秘书梅达·范德赫尔宣布,政府同意向古德斯蒂克的儿媳和孙女归还202幅油画。古德斯蒂克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数一数二的艺术品商人和收藏家,1940年5月为了逃避德国纳粹进驻荷兰,他在乘船逃亡途中猝死,家族两百年的艺术收藏则落入纳粹手中,之后散落各国的大博物馆和私人画廊。目前被归还的这部分画作,分别在荷兰17家博物馆收藏,有关报道披露里面多幅油画价值连城令专家们两眼放光,顺手列举都是世界珍品:让·史提(Jan Steen)1671年《伊菲格尼亚的献祭》,范·罗伊斯达尔(Salomon van Ruysdael)1649年的《河上渡轮》,戈伊恩(Jan van Goyen)1651年的《多德雷赫特风景》……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此次一共要归还15幅油画,其中有两幅被该馆认为是国宝:沃斯马尔(Daniel Vosmaer)1663年的作品《代尔夫风景》以及16世纪大师莫斯塔尔(Mostaert)的名作《征服美洲片断》。难怪国务秘书在宣布这一决定时流露惋惜:“对于我们的一些博物馆,这等于是放血。”但荷兰政府对它们并没有补偿的意思。

鉴赏家关心的是名画归属,而故事在普通人看来,个人要求历史归还公正时所经历的艰难,倒是更加令人感叹一些。

古德斯蒂克家族

古德斯蒂克逃亡上船的时候,随身携带了一份清单,登记在册的艺术品有1113件,里面包括凡·高、伦勃朗、委拉兹凯支、戈雅、鲁本斯、提香和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丁托列多的作品。如果算上他没来得及造册的,他的收藏大概达到了1300件。

这差不多是这个犹太家族三代人一百年的藏品。他家画廊在阿姆斯特丹最繁华的商业街Kalverstraat上面,1845年由他祖父开张。古德斯蒂克22岁就加入到家族生意中来,因为大学专业是艺术史,他上手很快,在1927年父亲去世之后全盘接手生意,越做越大。古德斯蒂克家族在运河旁边有家高级饭店,当年所有的旅游手册必定细细描述这家饭店里富可敌国的油画陈列——黄金时期荷兰画派、15世纪佛拉芒早期艺术、18世纪法国画派,国家级博物馆的藏品也不过如此。古德斯蒂克个人深爱意大利艺术,多次利用自己“艺术商会主席”的头衔,借国立博物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宝地举办展览,气魄极大。他喜欢大场面,于是买下一座城堡,不但开放给公众,还经常办奢华的宴会。在荷兰这样一个推崇谦逊和低调的国家,他的成功和张扬令很多人感到不舒服。有次他在城堡里搞了一个“维也纳之夜”,居然将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和指挥原班请过去,连音乐厅里的红色丝绒椅也被搬进了城堡,这种排场令一些负面评价达到了沸点,说他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犹太人”。

​半个世纪的藏画官司1( 马蕾·范·萨赫(Marei von Saher)和女儿夏勒娜 )

古德斯蒂克死的时候只有42岁。他痛恨纳粹,希特勒政权一上台他就和原来的德国客户全部断绝了生意往来,把大量时间和资金花在帮助犹太同胞逃离德国。古德斯蒂克本来以为能在荷兰为这些人安顿一个避风港,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成了牺牲品。在他死后一个月,1940年6月他的收藏被著名纳粹头子戈林和德国商人米多(Alois Miedl)分割买下,据说拍卖得到了古德斯蒂克画廊的两个雇员和他母亲的授权,但他已经逃亡到美国的妻子德西蕾表态坚决反对。在纳粹高压之下的授权有历史效力吗?这也是后来荷兰政府在讨论归还事宜的时候多方争论的焦点。戈林买走了779幅油画,这成了他在“二战”期间“抢掠性”收藏的主体部分。而那个德国商人米多,还买下古家画廊,并利用它的名气来出售他在战争中强夺的上千件犹太人家庭的艺术品。

半个世纪的官司

战后绝大部分古氏藏画都下落不明,有人推测它们应该被世界各国的大小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荷兰政府大约得了其中的335幅,上世纪50年代转售了68幅,剩下的267幅画,除了数十幅所有人不能确定的,其余202幅都在这次还给了古家。

上世纪40年代末期,德西蕾曾从已经易主的古家画廊买回过能找到的165幅家族藏画,另外还买回了那座城堡。1952年她却因为难以明言的原因,签署了一份所谓承认米多藏画的协议,但她附加了个人声明,表示对这一结果感到“极度失望”和她所做的“极其不公平”的牺牲。1950年德西蕾在美国重新结婚,直到1996年去世,她都不再提这伤心事。她和古德斯蒂克的儿子在五个月后也病逝了,留下的儿媳范·萨赫和孩子,对这桩家族公案毫不知情。1997年一个荷兰记者到访,这才重新开始了一轮遗产要求。

1998年1月范·萨赫第一次正式向荷兰政府提出归还家族藏画,两个月后被驳回,理由就是当年德西蕾已经和米多了结画的所有权并自愿放弃向戈林提出要求。虽然荷兰法庭两次驳回范·萨赫的上诉,但在此期间荷兰政府还是被这个官司震动,它专门成立一个委员会,开始对各个博物馆藏品的出处进行清查,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七人归还委员会”的前身。该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已经受理了19个类似案例,判定其中14例归还。古家能够拿回202幅藏画,也是这个委员会严格审定和调查的功劳。范·萨赫的律师说,古家还有上千幅藏画下落不明,他们发誓追寻到底。目前古家聘请的一个专家队伍已经在欧洲和以色列的一些博物馆里新发现32幅藏画的踪迹,不久后就会依次提出归还要求。■

三次归还

从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开始,战争期间被纳粹侵占的犹太家庭艺术品归还问题开始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1999年奥地利政府向维也纳的罗特希尔德家族(Rothschild)归还250件艺术收藏品,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归还。

2005年3月,以色列博物馆宣布他们已经归还了德加名画《四名静止的裸体女舞者》(Four Nude Female Dancers Resting)。这也是属于雅克·古德斯蒂克的财产,一对纽约夫妇在阿姆斯特丹拍卖行中拍下,并于1970年捐献给以色列博物馆。该博物馆表示“将认真对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遇到的对艺术品不公正的做法。”

2006年2月3日,美国驻德大使馆对外宣布,美国计划向德国归还三幅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失窃的名画,10日,大使威廉·罗伯特·蒂姆把这三幅名画交给了德国皮尔马森斯市的市长。三幅画都是德国19世纪画家海因里希·比克尔作品:1830年的《打猎之后》、1845年的《阿马尔菲洞穴》和1861~1863年的《聚拢马匹》,价值共12.5万美元。据资料显示,这些画原收藏于皮尔马森斯博物馆,1942年转移到一所学校防空洞中,1945年3月22日与其他40余幅画作一起遭窃。至于谁把这三幅画带到美国,已经无人知晓,但联邦调查局查明一新泽西州居民藏画大约20年。他的女儿在20世纪80年代继承了这些画,并在2005年10月拍卖时被发现踪迹。据美国使馆说,拍卖委托人是自愿把画还给德国,交比克尔画廊收藏。■

上一篇: ​寻找圣杯
下一篇: ​列维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