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里面《冬天快乐》
作者:邹剑宇“超女”李宇春加入太和麦田以后出的第一首歌叫《冬天快乐》,上个月在网上开始销售。《冬天快乐》创了一个中国记录:第一次以DRM方式销售单曲。
很早以前买打口带的时候曾经见过单曲磁带,据说国内也曾经有公司做过尝试,不过很失败。以我粗浅的理解,单曲一定是够NB的人和最NB的歌才敢做敢卖,但是国内单曲第一批螃蟹属于先锋作:就是歌手既不出名、旋律也不够POP。
后来到网上,“单曲”的概念没有了,因为所有的歌曲都是单曲,寻找MP3下载的歌迷里恐怕只有最FANS才能想起他(她)的最爱专辑里还有什么歌。当然,彻底消失了的是“专辑”概念,人们寻找和下载的永远是想要的那一首,过去在磁带或者CD里被搭配的其他歌曲没有位置了。就像前些天我买了一张陈升的《鱼说》专辑,发现双CD中还有我年轻时候就会唱的《把悲伤留给自己》,这首歌我至少有6张CD了,为此不免心里把陈升(以及他的唱片公司)骂一顿。
网络驾临之后,单曲作为一个销售和市场推广的功能恢复了、歌迷骂娘的事情也没有了。土地爷显灵,网络又给了中国唱片业一次机会。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不喜欢这句话,他们也不喜欢互联网。音乐天然适合网络传播,NAPSTER的小伙子范宁等不知轻重的家伙搅了五大公司上百年的美好生意。后来乔布斯凭借着绝伦的iPod和网络音乐店iTunes,以及他个人一张巧嘴做起了网络音乐生意。应该说网络只给了苹果公司一个机会。iTunes生意越来越好,五大唱片公司开始琢磨把一首歌0.99美元的价格往上提,乔布斯的反应是“斥责”,苹果不会把抓在手上的未来音乐主动权再交回去了。
中国的问题是盗版,被盗版蛀得千疮百孔的唱片业不再在乎唱片的销量了,可好有了网络,有了DRM。
DRM就是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的英文缩写,目前主流的两种DRM属于微软和Real公司,它们分别拥有网络最流行的播放软件Media Play和RealPlay。简单地说DRM就是可以在音乐、歌曲的文件上加一个密码,消费者掏钱买了密码之后就可以听歌了。《冬天快乐》使用了微软的版权系统。
太和麦田有很多挑战要应付,挑战在于它设置的交易方式:一种价格是“1台电脑,收听30天”,另一种价格是“两台电脑,永久收听”——收听次数不限。这种方式里歌曲文件本身是免费的,收听则要买一个密码打开文件上的那把锁,听起来新鲜又刺激。但是让消费者按听歌的次数交钱似乎就走得太超前,也许不如就给一个买断的价格更让人接受。
另一个问题是,有几台MP3机安装了可以加载DRM的Media Play播放器呢?我使用微软系统的Dopod手机,大街上和我一样的爱好者寥寥。即使我打算买《冬天快乐》,也要考虑里面的播放软件版本是否够,够的话再装上DRM,然后……我也没力气听歌了。
以上还是理想状况,市场上现在最多的MP3基本上可以当外接存储器使用,它和电脑之间的技术壁垒基本被铲平。没有壁垒对拷贝文件的用户最理想,但是这样的MP3对于音乐来说,就类似中国具有“超强纠错”功能的DVD机一样:本来电影公司想凭借DVD的分区技术保护电影版权,最后发现自己在中国毫无屏障。
于是加载了DRM的《冬天快乐》和被盗版的歌曲泾渭分明:几乎没有MP3机可以播放,太和麦田卖的是电脑里面的《冬天快乐》。即使是最铁杆“玉米”,也只能听到电脑音响里春春的歌声,走在大街上就没有办法了。
iPod在美国独大,但是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网络音乐销售热。iPod机器假设人们的CD以及电脑里的MP3歌曲都是正版,允许拷贝到iPod里享听,不妨碍它作为最酷的机器销售。苹果公司拒绝开放iPod的技术,以杜绝其他公司染指iPod带来的网络音乐生意。据说,苹果公司在2008年以前没有到中国来开网络分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