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看见你给儿童吃糖

作者:李孟苏

别让我看见你给儿童吃糖0

新清教徒推崇简单朴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新清教徒的派对

在圣诞或新年的某个派对上,如果你只能吃到寿司、蔬菜沙拉、脱脂奶酪,遍寻四周看不见至爱的薄脆小吃、炸鸡、碳酸饮料、伏特加,不要抱怨主人吝啬,寿司不便宜;你只能怪自己没搞清楚主人的信仰就贸然接受了邀请——派对主人一定是个新清教徒。

判断一个人是否新清教徒,可以通过他的生活准则来判断。如果他不酗酒,不抽烟,不买奢侈品,不吃垃圾食品,只有一个性伙伴,不把钱浪费在设计师标牌时装上,不买明星八卦杂志,控制体重,不开大型汽车,不把人生内容局限在看电视上,拒绝商场VIP卡,没有信用卡欠账,长途旅行只坐火车……此人必为新清教徒。

据一家名为“未来基金会”公司的调查,英国尤其是苏格兰,新清教徒数量在逐渐壮大。该公司总裁吉姆·墨菲描述新清教徒时说:现代生活带给一些人极大的道德困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耻辱感和负罪心理,道德压力影响到他们的种种选择,于是日益约束自己对挥霍型消费的热爱、对享乐型生活方式的追逐,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比如,飞机飞行会导致全球温度升高,所以新清教徒不坐飞机不去外国度假,尤其抗拒廉价航班。未来基金会开展一种全新的业务:社会潮流预言,即观察分析公众意见、行为,预报社会潮流动态。公司去年底做了项调查,发现1000名被调查者中,80%的人支持彻底禁酒,25%的人说商务会议中不该提供零食,超过1/3的人同意将糖果和巧克力做礼物送人之前应三思而行,25%的人呼吁政府立法不准酒仙们在家中喝酒。还有一些人认为食品商该为治疗肥胖症的患者买单,风景区应该限制游客人数,孕妇抽烟要受到警察的警告。

英国最著名的新清教徒组织是“反对都市4×4s联盟”。这个团体的宗旨是反对驾驶运动型多功能车(SUV)。这种车实在太邪恶了,耗油,相应地产生大量废气和热量,占地面积大,阻塞城市交通,驾驶它简直就是自私行为的集中体现。一些新清教徒建议对开SUV车的人进行刑事处罚,还有些人专门跑到学校门口批评那些开SUV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联盟组织者西恩·贝里还比较理性,她的业余时间全用来做一件事了:给乱停乱放的SUV邮寄自制的假冒罚单。巴黎的新清教徒情绪火暴得多,他们秘密结成一个“撒气”组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放掉SUV车胎的气,并给车身泼上泥浆,每周要对40辆车下手。

别让我看见你给儿童吃糖1

新清教徒们还有些匪夷所思的做法。他们不让孩子吃甜食,一对父母不许孩子把生日蛋糕带到学校,认为这会抵消学校健康课程的效果。他们买带有“公平贸易组织”字样的咖啡,进专门的素食者咖啡馆,虔诚地只买本地出产的有机食品。他说当着他的面抽烟,无异于拿枪顶着他的脑袋。每年的12月1日,是他们的“不购物日”。这一天他们在街上派发传单、演讲,宣传过度消费是对社会的不负责——想想吧,去年英国女性平均每人有14件新衣服一次都没有穿过,浪费在上面的钱高达73亿英镑!他们还把各种警告小纸条塞在商店的衣服兜、鞋子里,往往吓得没有思想准备的顾客夺门而逃。

有人认定新清教徒只存在于传说中,墨菲不这么想。10年前,不给小孩子吃糖被指为残忍和荒谬,也没人想到环保主义者会激烈反对出国旅游、廉价航班,而今天,在《卫报》的“消费道德”版上经常可以看到读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养猫是否符合道德要求?我能在孩子面前喝酒吗?“在我们打瞌睡的时候,新清教徒就像爬虫悄悄从我们脚边爬过。”墨菲说。

别让我看见你给儿童吃糖2新清教徒们还有些匪夷所思的做法,他们不让孩子吃甜食

吃不吃巨无霸,是不是该由别人告诉我?

新清教徒多数是年轻人,受过良好教育,有体面的职业和收入,习惯思考,却性情乖戾,不通人情,也就得到另一个称呼“新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是个坚定的清教徒,采用严格的纪律和坚贞的道德来治军;新清教徒不仅自己严格奉行清心寡欲的生活准则,还强加于人,与克伦威尔如出一辙。

别让我看见你给儿童吃糖3美国新清教徒摩根·斯普洛克连吃一个月的麦当劳,拍了部纪录片《超大号的我》来警示众人

新克伦威尔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掌握话语权和政治权力,得以采用立法或通过政府控制来推广清教徒价值观。例如,苏格兰已经通过禁止打猎时带猎狗、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学校不准为学生提供甜食等几项法律。德国一位议员也提出立法禁止在汽车上抽烟,认为开车抽烟会造成交通事故。

新克伦威尔们鼓吹“自我约束”,偏好“控制”,对之说“不”的生活方式都和“享乐”相关,确确实实开始影响世俗生活。墨菲预言说,到2015年,全球旅游业将开始萧条,因为飞往哥斯达黎加度假会受到严厉批评。反对者讽刺新清教徒是“享乐杀手”,警告人们小心他们,哀叹西欧的自由主义正走向死亡。看,自由主义的大本营意大利,成为爱尔兰和挪威之后的第三个全面禁烟的国家;法国,禁酒游说团活跃到充满恶意的地步,他们竟然会给买酒的人送上一张卡片,告诫你别太纵容自己。

在集体主义的旗号下干涉他人自由、选择、权利,新清教徒的所作所为引起了重视和争论。历史学家迈克尔·弗雷认为某些政府官员们被一种新兴的、但占有主导地位的正统价值观绊住了手脚。“新清教徒团体兴起、壮大于美国的加州和纽约,他们是左派分子,而且是独裁者。他们强调政治立场的正确性,走强硬路线,通过各种努力使自己获取权力,认为自己有权利对‘无知者’制定法律。在苏格兰这一点尤其明显。”

的确,新克伦威尔对跨国企业发起挑战,迫使麦当劳增加了蔬菜沙拉,英国石油公司(BP)的网站上开始讨论全球变暖问题,超市增加了公平贸易组织的产品和有机食物。但是,一件商品的好坏,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与否,该我自己来校准,还是由新克伦威尔替我做?墨菲曾经因摔断腿住院,他很想吃块巧克力棒鼓励一下自己,但医院在压力下撤掉了甜食售货机,他只好买了几块米饼。在他公司的调查中,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医院不能安装甜食售货机,墨菲忍不住生气:我有能力自己决定消费何种商品,但新清教徒总会暗示他该为自己的选择产生负罪感。

支持新清教徒的一方则认为他们唤醒了公共良心,为社会提供了镇静剂,避免社会倒退回推崇贪欲、奢侈的20世纪80年代。整个20世纪社会变革的主旋律是强调个人权利,妇女解放、种族平等、信仰自由成为文明社会的基准,因而社会运动中任何反对个人天性的行为都被认为是错误的,拖了进步的后腿。斯塔福德郡大学文化和媒体学教授埃里斯·凯什摩尔说:“400年来,人们努力接受教化以摆脱野蛮,这是个连续的过程,存在高峰低谷。波谷时文明发展就暂时偏离了我们预期的方向。现在,每个周末,城镇中心都挤满了醉醺醺的年轻人,做着各种难堪的举止。有时我忍不住想我们是否进到新的野蛮时期,暴力文化侵蚀了我们的文化,以至于文明短暂地倒退。”

“从80年代开始,名人文化和炫耀性消费开始兴起,伴随着的是豪饮、追捧奢侈品、自顾自只管追求享乐。没有人考虑社会的文明,大家不顾及别人只考虑自己,个人主义发展成了极端自私自利。”反对禁烟的人在批评政府限制了个人自由、享乐权利的同时,是否也忽略了被动吸烟者的合法权利呢?凯什摩尔认为新克伦威尔的存在从某些方面平衡了社会文化。上世纪60年代,法国人均一年喝酒20升,今天降到11升。整个西欧酒精消费都呈下降趋势,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这个现象很反常,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清教自我约束的信条在起作用。

或许,折衷一下更好。名厨杰米·奥利弗是雅皮,算不上纯粹的新清教徒。他热情积极到学校宣传健康饮食,亲自为学生们烹饪营养搭配合理的午餐。从去年9月新学年开始,法律规定全英国的中小学内的食堂、自动售货机不能再向学生提供垃圾食品,这就是奥利弗的贡献。想想美国新清教徒摩根·斯普洛克强迫自己连吃一个月的麦当劳,拍了部纪录片《超大号的我》来警示众人,极端不说,风险实在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