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爱他,给他买副好耳机
作者:袁越快过年了,又到了送礼的季节。相信很多人都会挑选一台MP3播放器给你爱的人,尤其是iPod,简直就是新一代时髦青年的身份证。可是,医学研究表明,越来越普及的随身听正在把这一代音乐爱好者变成聋子,你送给朋友的那台iPod没准会让他听不清你说的情话了。
美国聋学会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美国有28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缺失,到203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可能会高达7800万人。在过去的这20年里,环境噪声以每10年增加一倍的速度递增,而摇滚乐的出现,尤其是随身听被发明出来之后,音乐爱好者们的耳朵便遭受了史无前例的轰炸。最极端的例子当然是那些摇滚音乐家,“谁”乐队吉他手皮特·汤森、“披头士”制作人乔治·马丁、著名摇滚歌手斯汀和尼尔·扬等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菲尔·考林斯更是因为听力下降,不得不放弃音乐制作人的工作,因为他调出来的低音总是过重。
医学上对这种现象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噪音导致的听力损伤”(NIHL)。关于NIHL的研究,过去几十年里一直进展不大,直到近些年积累了大量遗传变异的实验老鼠之后,才有了突破性发现。研究表明,NIHL的发病部位不是中耳的鼓膜,而是内耳的耳蜗。这是一个类似蜗牛的小器官,里面长着无数类似纤毛的听觉细胞,高强度声音刺激会破坏纤毛结构,导致耳鸣或者失聪。刚刚听完一场摇滚音乐会的人都应该经历过这种感觉。
但是,大多数人回家睡一觉后就会恢复到近似于正常的水平,因为听觉细胞和人体其他细胞一样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事实上,美国科学家发现,只要不是永久性损伤,人耳蜗中的听觉纤毛细胞在48小时内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如果声音刺激过于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损伤便不可逆转了,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医生们告诫摇滚歌迷们说:听完音乐会的第二天不要立刻去操纵割草机,应该给耳朵充分的时间自我恢复。
同样,听觉细胞恢复的过程需要血液提供大量养分,因此医生们还会劝说人们不要抽烟,不要吃油腻食品,因为它们都会降低血液流通的效率。可惜的是,很少有摇滚音乐家不抽烟的,他们也很少能够让自己的耳朵获得长时间休息,难怪耳聋成了音乐家的职业病。好在他们听的是音乐,不是工业噪音,心情愉快能够保证血液流通顺畅,因此音乐对耳朵造成的伤害比同样分贝数的噪音要小得多。
近年来,通过对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鼠进行的听力损伤实验,科学家还发现氧化自由基严重阻碍了听觉细胞恢复。已知线粒体在生产能量时会产生自由基,而凡是那些线粒体天生不健全(因此自由基大量泄漏到线粒体外面)的小鼠都对噪音十分敏感,容易患上NIHL。基于这一发现,一批旨在预防NIHL的药物正在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比如抗氧化剂M-甲硫氨酸、乙酰L型肉毒碱和乙酰N型半胱氨酸等,动物实验表明预先服用这类药物后动物的抗噪音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不过,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任何一种预防或者治疗NIHL的药物得到美国FDA的批准,所以防病还得依靠土办法:那就是尽量少接触高分贝的声音。有一则中国医生撰写的健康小常识上说,预防NIHL的办法是尽量不用耳机听音乐,如果非听的话就听古典音乐。这个法子未免极端了些。其实,摇滚乐是可以听的,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美国的一个耳科机构列了一个单子,详细列出了不同分贝可以持续的时间。85分贝是8小时,100分贝是15分钟,105分贝则是4分钟,也就是说每增高3分贝时间减半。一般情况下,繁华闹市区是85分贝,100分贝则是用耳机播放摇滚乐的中间音量,也是欧洲规定的耳机音量上限。美国和中国因为没有这样的法规,因此在这两个国家出售的iPod耳机音量都比欧洲产品高。通常这种内塞式耳机音量开到60%时可以输出110分贝的音量,按照那个组织的标准,用这样的耳机听音乐只能持续1分钟左右。虽然《滚石》杂志引用另一位专家的建议说,110分贝可以持续听30分钟以上,不过这连一张专辑都没完呢,消费者显然无法做到如此自律。
还有什么变通的办法吗?有的,那就是内塞式耳机。这种耳机有效地把环境噪声降低了10~15分贝,因此可以把音量减少相应的分贝数。这样一来,对听力的影响就大大减少了。
如果你真爱他,就请你去为他买一个好耳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