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九先生)

​比不得0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不良习惯:在书上看到某位NB人物,总是不自觉的拿自己的年龄和他相比,看看在自己的年龄上这位NB人物都做出了怎样的成就。当然,这么做的结果大多数时候是自取其辱,至少对我而言是如此。

今年羞辱我的是熊彼特。他25岁写出了《理论经济学的本质和概要》,然后带着这本书去拜访当时经济学界的元老瓦尔拉斯,老家伙看完书之后,请他转达对他父亲的感激之情,感谢他父亲送了这样一本杰作给他。27岁时,熊彼特写出了他最伟大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30岁时完成了《经济学说和方法》。写完三本书之后,熊彼特跑去当官了,做了奥匈帝国的财政部长。

熊彼特的三大野心估计很多人都听过,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奥地利最潇洒的骑士,维也纳最出众的情人。后来人们问起他的三大野心,熊彼特故作谦虚地说,有一个没有实现。

在这样的NB人物面前,你会觉得自己过的几十年都是垃圾时间。当然,为了不致万念俱灰,保持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阿Q精神必不可少。面对这些少年得志的天才人物,我们大可来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然”。

以熊彼特来看,他后来就似乎再没有超过他30岁时取得的成就,几十年间没有写出一本有足够影响力的著作,所有的才华似乎全部在30岁之前燃尽。后来憋足了劲想写一本关于货币的书,结果凯恩斯抢在他前面写出了那本史上最强的《通论》,他在哈佛大学经济系的学生也变成了凯恩斯的信徒,让熊彼特非常不爽,于是痛贬凯恩斯。晚年想写一部《经济分析史》,但是进展缓慢,在接受《红色哈佛报》采访时,熊彼特说,“时间使人感到忧心忡忡,你知道,我已经不再年轻了”。结果直到熊彼特死去这本书也没有完成。还好他老婆不错,费劲心血帮他整理出版。熊彼特死于1950年,享年66岁,医学上说是因为脑溢血而死,了解他的人说“缺乏继续生活下去的意愿”才是真正原因。

如果天才们的晚年落魄还让你觉得不够解恨,而恰好你的脸皮又足够厚,还可以送自己一句“大器晚成”以自慰。几十年后的事情,谁说得清,说说而已!■